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1周年纪念日。记者日前从广州市公安局团委获悉,“五四”青年节前夕,第十三届“羊城杰出青年卫士”命名大会在穗举行,10位优秀青年民警获此荣誉;另有10位民警获“羊城优秀青年卫士”称号。
在广州共青团4月30日全球首发的广州青年战疫主题MV《升》视频中,身穿防护装备、头戴警徽的年轻警员誓师出征的场景展示了广州青年战疫的蓬勃力量。
记者从共青团中央3日发布的表彰名单了解到,年度表彰的312个“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中,广州占4席,广州公安局团委为受表彰单位之一。疫情发生以来,团市委发动广州全市团组织迅速组建的青年战疫突击队奔赴各条战线最需要的地方,共有27个直属团组织下属116个机关事业单位闻令而动,专业化的青年战疫突击队投身8大重点防控领域,1万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展现了广州战疫一线青年的使命担当。
这群青年民警在过去3个多月冲锋在前,日以继夜投入到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疫阻击战中。他们当中既有奋战在科技战线的“工匠型”“专家型”民警,也有迅速侦破口罩案的经侦能手;在社会治理、防疫核查、警务便民等多方面为广州的疫情防控和治安工作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守护防疫时期家园的和谐有序,他们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生动写照。
杨旭东 用大数据参与战疫的科技民警
作为市局疫情防控数据分析专班数据组专班数据组骨干,杨旭东通过快速搭建疫情分析系统,节约广州近9万小时的警力消耗。用大数据指引基层实战部门精确排除疫情风险,成功向市卫健部门推送预警信息及协助对确诊人员排查并发现密接者。
大数据如何与实战应用结合?智慧新警务工作的未来,将从推动数据融合服务实战展开,杨旭东参与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应用,目前办理案件两万余起,抓获各类在逃人员1万余名。
杨旭东同时是科技通信处应用管理科数据组组长,负责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工作。目前已汇聚数据种类上千种,数据总量、日均服务次数均位居全国前列。
吴羽翔 能“战斗”的90后网警
防疫期间,吴羽翔在市局防疫专班连续加班近两个月,构造多个预警模型,建立标准数据ETL流程,分析处理数据,下发疫情预警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强力支撑。自主研发多款网络技术装备,承担多项公安部专项工作任务,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
曾前往异地参与支援工作,对犯罪团伙开展侦查,追溯多个团伙链条并实施打击。参与当地网络安全演习,修补多个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高危安全漏洞。
因技术能力突出,他多次被公安部点名参与重大专案侦查与会战工作,曾打掉数个特大犯罪团伙。先后被聘为公安部网络安全专家、公安部全国网安网络技术高级培训班授课专家、公安部全国网安等级化能力验证命题专家、广东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专家。
曹家彬 巧用科技手段的经侦破案能手
他将研判经验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创新提炼“云+”技战法,并成功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超300人。目前,此技战法在省、市经侦工作中得以大力推广及广泛应用,并于2019年底用短短的25天进行追逃攻坚,成功抓获53名逃犯。
不仅如此,在防疫阻击战中,曹家彬充分发挥经验优势,雷霆出击,他侦办的一起销售假口罩案件,从接案到抓获犯罪嫌疑人仅花了两个小时。
在2018年的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中,在境外恶劣环境中蹲守十余天成功锁定对象,行动当晚,他冒着生命危险,迎着枪声与当地警方成功联手缉捕该案幕后主犯。近年来,曹家彬带领的“猎狐别动队”从2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抓获逃往境外的逃犯201名。
金鑫权 绽放世界舞台的女特警
入警以来,金鑫权多次参加比武集训,在毫无遮阴避雨的训练场上据枪瞄准、不断奔跑、反复匍匐,全身负重20多斤,任汗水湿透特警服和防弹衣,高强度的训练使她颈椎关节脱出旧患越发严重,经常出现头晕、手麻、颈肩酸痛。医生再三建议她采取手术治疗,但为了心中的“冠军梦”,她毅然决定暂缓手术,全身心投入到高强度的比武集训中。同时,在每一次重大行动中,金鑫权一次次将犯罪分子擒拿归案,无一失误。
2019年,金鑫权代表中国警察参加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第三届世界警察运动会。比赛中,她一路过关斩将、越战越勇,在国际警界高水平技能比武竞赛中,两次夺得手枪射击比赛女子个人冠军,实现了中国警察参加世界级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赵 建 “逆行”武汉前线的“最美法医”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赵建长期研究法医硅藻检验,突破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水中腐败尸体死因鉴定的重大难题。此前,他临危受命赴武汉执行特殊任务。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严峻的感染风险,赵建不言苦、不怕累,牢记使命、埋头苦干,连续工作21天,圆满完成工作。
多年来,赵建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22篇(SCI收录10篇),出版专著3部,多次受邀参加国际法庭科学大会作报告。2019年,赵建获评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首届公安部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金奖;2020年获评广东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省刑事技术杰出青年人才。
他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为全国解决一系列重大疑难案件,显著促进了行业技术革新。培训全国30个省、市150余家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硅藻检验500余宗,指导全国公安机关和科研院所建立硅藻实验室40多家,为推动该领域技术向前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黎俊鸿 心系群众的户政民警
作为市局社区协控专班技术组组长,黎俊鸿统筹组织完成两轮约75万湖北籍流动人口返穗情况核查。同时,通过大数据手段,开展居家隔离人员管控、境外防输入等疫情防控工作,为“三人小组”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他创新打造户政智能咨询决策工具,建成咨询、预约、网上办理全流程便民服务体系,群众足不出门便可办理户政业务。通过该工具累计提供1亿人次业务咨询、327万人次预约和10万人次网办业务服务。
在营造共建共治工作格局的过程中,黎俊鸿负责制定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标准,统筹开展入户大走访、城中村基础信息大排查等工作,助力提升广州的社会管理水平。
简绍灵 创跨国跨境追捕先河的缉毒警察
近两年,简绍灵带队破获重特大毒品案件121宗、缴获各类毒品3.4吨、缴毒资5000余万元。屡屡创下广州公安涉毒犯罪财富调查工作记录:搭建“查询、研判、追踪、冻结”一体化涉毒犯罪财富调查体系;带队破获全国首宗涉毒犯罪财富调查试点案和全市首宗涉毒犯罪洗钱案。
他开创跨国、境禁毒情报合成作战先河,与澳洲、中国香港等地情报侦查同步机制对接落地,成效显著:侦破特大毒品案7宗,缴获毒品1.5吨。
疫情防控期间,他建立从个案打击到类案侦查的涉疫情发生地群体毒品案件侦查新模式,他认真剖析毒情变化,动态排查涉疫情发生地涉毒群体在穗轨迹,带队破获广州首宗涉疫情发生地群体聚众吸贩毒案。近期,简绍灵侦破1宗境外特大毒品案件,缴获毒品19公斤。
谢河伟 保一方平安的“羊城卫士”
滴水不漏对于警保卫工作而言是对基层一线民警的褒扬。谢河伟年均组织实施警保卫工作超350批次,年均审核大型活动安全许可材料150余份。作为广州中心区域,海珠区年均各类警保卫活动近500批次,一系列国际性高规格会议、论坛及展会均在海珠召开,他带领中队民警指导派出所完成了包括广州塔、海珠国家湿公园及广交会展馆等在内的“四大展馆”“五大安保阵地”的13类基础数据摸查造册,健全信息数据鲜活及警企互通机制,落实风险隐患清零工作,为活动安全举办筑牢根基。
防疫期间,谢河伟带领疫情应急处置小分队协助隔离、组织境外到穗人员及本地居民转移等工作,共起草16份安保防疫方案,组织579人次警力做好客运站旅客防疫核查8.8万余人次。
郑魏平 造“云盾”利器推动“由乱到治”
2018年,郑魏平带领团队开发了“云盾”系统,成为白云区基础信息的采集利器。截至目前,“云盾”系统各项基础数据采集量均排名全市各区第一。确保了“人、屋、车、场”的精准管控。2018年、2019年全区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0.9%、12.6%,“云盾”系统在公安部移动应用创新优秀成果的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疫情期间,依托前期的数据积累和建设成果进行深度开发,融合12345热线、穗康小程序等12种不同来源的数据,将“平安白云”(云盾)系统升级为全区数据平台,率先推出防疫通行证,实现了从传统“表格思维”到“大数据思维”的转变,为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按下了“快捷键”。如今,防疫通行证注册人数超34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