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法要闻
飞车追逐、10年写下300封书信……这是最美禁毒人的最美故事
  • 来源:南方日报
  • 时间 :2020-06-24 09:12:00
  大幕落下、掌声响起,李丹青红了眼眶。他说:“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也坚定了自己继续驻村禁毒的决心。”
  6月23日,一场禁毒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100名“最美禁毒人”与100个“最美禁毒团队”登台领奖,李丹青正是其中一员。
李丹青
  荣誉的背后是汗水,掌声的背后是付出。千千万万广东禁毒人,奋战在全省各行各业,为禁毒事业不懈努力,在缉毒、戒毒、宣教、志愿服务等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用实际行动守卫无毒家园。
  在他们的努力下,广东从全国毒情快速蔓延地区转为毒情蔓延缓慢地区,缴获毒品10公斤以上的贩毒案件从最高峰的139宗下降至2019年的16宗,新发现吸毒人员数从最高峰的9.1万名降至2019年2.8万名。全省毒情形势实现重大好转,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生死相搏,他们战斗在缉毒一线
  清远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李俊,如今依然记得他侦办的第一宗涉毒案。
  2001年初,清远市公安局禁毒部门接到一条重要线索:一贩毒团伙携带毒品到清远寻找客户。按照部署,李俊要伪装成买家与对方交易。
  机智的李俊为了让埋伏的同事摸清情况,佯装耳朵失聪,故意让毒贩大声讲话。当贩毒人员拿出毒品时,民警们迅速出击,将该团伙6名贩毒分子一举抓获。
  毒枭穷凶极恶,缉毒是高风险行业。要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除了无畏的勇气,更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过人的胆识和果断的决断。
王国平
  一次海上缉毒行动,目标船只刚刚进入我国海域,海警战士王国平和战友们荷枪实弹,在两艘剧烈摇晃起伏的船艇间,纵身一跃,跳上对方船只,抓人、控船,当场缴获冰毒1.18吨。
  8个月后,又是纵身一跃,当场缴获冰毒1.2吨。成为了热剧《破冰行动》中斩断“塔寨村”海上运毒路线、缴获巨额冰毒的故事原型。
  一次陆地缉凶,为逃脱抓捕,亡命毒贩驾车以170码的速度一路狂奔,广州禁毒民警刘江开车紧追不舍。而前方一公里就是一个集市,容不得过多思考,刘江强行超车,在两辆车并行时,果断出枪射击,击中了毒贩手臂,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发生。
  社区工作,他们为戒毒者带来新生
  “从来没认真工作过的盛哥,开始认真工作了,而且很积极。”这是在江门开平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刘丹侠,近期感到最开心的一件事。
  虽然不是在缉毒一线与毒贩生死相搏,但是这群禁毒人的工作内容,同样精彩、同样重要。
  小吴14岁时,便在他人的引诱下吸食毒品。往后几年里,他因吸毒、贩毒、盗窃,两次走进监狱。
  2017年3月,小吴被转介到东莞横沥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在这里他遇到了李占超。
  李占超是横沥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工作的负责人,在他和社工的引导下,小吴的戒毒康复效果有了持续性的好转,不仅每次的尿检结果都呈阴性,性格也变得外向,渐渐愿意与人交谈。
  很多吸毒者都曾有过彻底戒除毒瘾的决心,但是由于外界的歧视、寻找工作的不顺、身边人的疏远等,使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走上复吸道路,屡戒屡吸。
  “仪姐,有你的帮助,吸毒这条路我决定不再走下去!”这是吸毒人员阿标在服刑时写给广州番禺区石壁街禁毒办社区戒毒康复专职工作人员李结仪的信。
李结仪
  从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10多年来,为了打开戒毒人员的心扉,李结仪选择用书信传达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
  10多年来,李结仪写过的书信超过300封,收到的回信近200封,成为了街坊眼中的“禁毒信使”。李结仪说:“看到他们不再吸毒,一家人开开心心,我就感到很快乐!”
  禁毒宣传,他们干得有声有色
  缉毒、戒毒,只能解一时之急,只要毒品生存的土壤还在,毒魔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2016年,广东部署启动为期3年的全民禁毒工程,推动禁毒工作重心转向禁毒工作社会化及打防并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禁毒行动中。
  他们中的很多人此前对于毒品、禁毒或许并不熟悉。然而不到3年的时间,他们便出色地完成了角色任务的转变,将禁毒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2016年1月,在团陆丰市委工作的李丹青,得知单位需要派人到汕尾陆丰市三甲地区开展驻村禁毒工作,作为三甲本地人,他主动请缨。4年来,他多次协助公安部门查获吸毒人员,他所挂驻的后洪村没有再发生过一起制毒案件。
  而在广东另一头的湛江市,八旬高龄的退役空军飞行员田欣民,也拿起了快板,走进学校、社区、工厂开展禁毒宣传。他还自创了禁毒歌曲《拒绝毒品保安康》,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学生和居民宣传毒品的危害。
  禁毒的成果来之不易,李丹青说,她还会继续驻守在村子里,“尽我所能,守护好这片无毒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