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动态
定分止争 广东各地人民调解进行时
  • 来源:广东政法网
  • 时间 :2020-08-20 15:13:00

  广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和保障,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广州市司法局着力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并以此探索构建以调解为基础的粤港澳大湾区矛盾纠纷化解合作机制,助力提升湾区治理效能。

  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1479件,调解成功31137件,成功率98.91%.其中,调解金融消费纠纷1481件,调解知识产权纠纷1585件,分别占纠纷总数的4.7%和5.04%。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知识产权纠纷领域调解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

  率先推动建立粤澳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机制。2019年7月25-26日,广州金融消费纠纷调处中心(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纠纷调解合作研讨会”上,与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深圳市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会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的金融纠纷调解机构就粤澳地区金融纠纷调解合作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签署《粤澳地区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主要涉及建立联络机制、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机制、研究机制等。

  建设大湾区金融纠纷调解综合服务网站。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金融借贷纠纷多发频发,传统的现场调解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及市场主体对于纠纷化解便利性的需求。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利用中国金融纠纷调解网及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在线调解系统化解了多宗金融纠纷案件,效果明显。

  成立全省首个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2019年,广州市司法局指导黄埔区司法局以广东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联合湾区内的仲裁、专业调解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合作机构,共同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市场主体提供快速、高效、便民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

  形成跨部门衔接联动合作的长效机制。广州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广东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均通过与司法、行政等部门建立非诉调解工作衔接机制,减轻部门工作压力,形成了联动合作长效机制。

  深圳

  近年来,深圳加强了与港澳在调解领域的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协议的互认与执行做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

  蓝海中心:国际化的调解中心+多渠道获得执行效力

  蓝海中心是深圳市司法局作为业务主管并支持设立的全国首个专门从事法律查明业务的实务机构,去年又增加了“商事调解”的新职能,重组成为“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率先在全国探索“域外法律查明+国际商事调解”的新路径。在此模式下,该中心在调解员、调解机制、调解规则三个方面实现与港澳的深度对接。该中心是大湾区多家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通过司法确认、与公证及仲裁的对接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渠道获得调解协议的执行效力。

  前海法院:港澳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司法确认

  早在2014年,深圳前海法院就设立了深港商事调解中心,开展与香港专业调解机构的合作。2018年,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成立,前海法院与香港和解中心、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等47家与内外仲裁、调解机构建立合作。截止2020年6月30日,该中心共受理案件12579件,成功调解4459件。

  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与仲裁对接

  2013年12月,深圳前海创立粤港澳商事调解联盟,以深圳国际仲裁院调解中心为平台,联合深圳和粤港澳地区12家商事调解机构创立。联盟在调解员互通、个案转介、调解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采用调解与仲裁对接的模式增强调解协议的可执行力。

  珠海

  作为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成员,珠海市深入加强调解平台建设,不断满足横跨“三大自由贸易区”+“两种制度体系”+“三个法域”的各类在珠主体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法治服务和保障。

  ●多渠道搭建调解平台

  2020年在“粤省事”、“最珠海”上线“疫情法律服务”模块、“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专区、“珠海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等,提供线上咨询、指引、申办等法律服务,“珠海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小程序的活跃用户中,澳门居民占14.1%.

  成立“中拉律师法律服务团”、“珠港澳商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横琴港澳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创设”一带一路国际调解中心(珠海调解室)“,通过在线与线下等方式为20个国家、城市和20个省市提供国际商事调解服务;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民间组织知识产权合作联盟“,并在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道路交通、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率先设立国内首个涉港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分享大湾区调解工作资源,为珠海的粤港澳企业和工作、生活在珠海的港澳人士,提供专业、快捷、便利的纠纷化解新模式。

  佛山

  2020年3月,佛山市司法局着眼大湾区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立足法治化大湾区营商环境的打造,找准“调解领域创新配套而行”的发力点,成立全省首家调解协会——佛山市调解协会,开启积极探索融入大湾区建设需求同向同步推动调解行业发展、行业壮大助力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发展之路。

  ●立足行业职能,聚焦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需求

  凝聚整合调解力量,丰富大湾区矛盾化解资源。佛山市成立调解协会,聚焦“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新需求,紧抓大调解工作格局构建新机,立足行业自律发展,围绕“调解员之家”职能发挥,探索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

  推动调解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升大湾区矛盾调解人才储备。调解协会作为调解员之家,聚焦调解员队伍建设发展,从调解技能专业化、调解领域行业化、调解待遇薪酬化、调解组织管理规范化等多个方面着手,开拓调解职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围绕大湾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调解组织、积极介入拓展调解业务领域。近年来,佛山市调解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和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中心工作,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积极探索。

  东莞

  近年来,东莞市司法局着力打造“莞邑调解”新平台,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推动调解员职业化进程,探索完善多元纠纷解决工作新机制,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平台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发挥“三个平台”引擎作用,构建便捷高效开放的多元调解体系

  建立调解协会平台,发挥行业自治作用。2020年5月,东莞市司法局推动成立东莞市调解协会,充分发挥在多元化解纠纷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引领作用和标杆作用,强化在城市治理中,对多元化解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协同作用。

  打造“莞邑调解”平台,有效整合解纷资源。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项目,进一步整合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等多个行业的解纷资源,提高调解信息化建设水平。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积极拓展调解组织网络。推动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先后指导在医疗、交通、家事、消费、版权、金融、劳动争议等行业性、专业性领域推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可推广复制的省级个人品牌专业调解室,形成“解纷中心、培训基地、治理样板”;实现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和部分行专人民调解组织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

  截至目前,东莞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233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12个,个人调解工作室23个;共有人民调解员9426名,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810名。其中,有74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和428名调解员会成为东莞市三个基层人民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去年成功化解金融借款、物业合同等类型化案件19659件。

  中山

  中山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中山所能”主动对接“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推进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体系建设,开展涉澳民商事纠纷化解工作。

  ●与澳门街坊总会加强协作

  为应对涉澳纠纷的特殊性及复杂性,调解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2018年11月30日,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在中山市三乡镇成立,为在中山市居住的澳门籍居民提供各项优质的社会服务。

  ●借助政协委员提案的契机,深化人民、司法、商事调解

  今年初,中山市政协委员黄景禧建议设立中山市涉港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多措并举化解涉澳矛盾纠纷途径。经过与政协委员会商,中山市司法局通过构建涉澳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多元化解矛盾机制,完善涉港澳纠纷机制。针对性培训澳门人士参与人民调解,提升调解成功率。同时,筹备建立中山市仲裁委员会,为中山市商事调解提供有力保障。

  江门

  江门是著名侨乡,为推动众多华侨与海外侨胞在侨房、土地、侨汇、侨属关系、捐赠、捐助公益慈善事业、办理亲属出国(境)探亲旅游或定居等方面事务矛盾纠纷化解,江门市司法局把涉侨纠纷调解室建设为维护侨界合法权益的有力载体,做实、做强具有江门特色的涉侨纠纷调解优秀品牌。

  促进涉侨调解室建设工作开展。为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江门市司法局打造具有江门侨乡特色的涉侨纠纷调解品牌,在侨胞最多的台山市选定了台城、端芬2个镇(街)作为试点,先行建立了涉侨纠纷调解室。

  高标准推动全市建立涉侨调解室。到目前为止,台山市、开平市已实现涉侨调解室全覆盖,其他市(区)已先后建立涉侨调解室,进一步建立完善涉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力争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具有江门特色的涉侨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品牌。

  2019年至今,江门市共建设涉侨调解室共46个,调解涉侨矛盾纠纷54件,成功调解52件,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96.3%,案件主要类型为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侨房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医疗纠纷等,主要涉及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涉及金额1188.76万元。

  肇庆

  近年来,肇庆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工作,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

  2017年至2020年6月,肇庆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547宗,调解成功37882宗,每年平均调解1万宗以上,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7.5 %,调解协议履行率保持在95%以上。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

  积极推动通过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处理知识产权纠纷。2018年肇庆市在肇庆高新区挂牌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成立后,通过有序推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选任合格调解员及加强对知识产权调解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推动了肇庆市各级基层司法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各项工作机制,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于仲裁、调解等维权渠道和纠纷解决方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将人民调解工作重点转移到涉及城市建设、土地流转、环保、劳动争议等公民与法人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社会难点、热点纠纷。近年来,肇庆市陆续在市本级建立了医患、道路交通事故、金融、企业征信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人民调解员349人。2017年以来,全市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案件1780余宗,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52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33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广东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