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正在南海之滨的粤港澳三地火热进行中,深圳赛区的安保工作因科技深度赋能格外引人注目。
深圳公安以科技赋能安保创新,打造出一张由警用无人机、智能机巢及专业飞手组成的“空中哨兵”,以及巡逻机器人、四足机器狗、水上海防机器人等多型智能机器人协同作战的“空地一体”防控网络。网络全域覆盖城市主干道、赛事场馆、高速公路及口岸商圈,真正实现快速响应、人机协同、精准布防,为十五运会筑牢安全屏障,展现新时代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与基层治理新效能。

深圳公安护航十五运会火炬空中传递。

水上海防巡逻机器人在海面开展巡逻防控。
硬核平台筑基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作战”
在深圳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数百条线路依托城市脉络清晰展现,一架架正在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警用无人机,在屏幕上化作快速移动的光点穿梭在城市上空,这是深圳公安搭建的“无人机指挥调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高效运转。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经济试点城市,深圳早在几年前便前瞻布局警用无人机体系。此次护航十五运会,更推动安保装备与能力实现“双跃升”。依托“平台”的强大算力支撑,警用无人机搭载的智能识别系统已实现多场景、多维度智能感知。比如,在日常巡逻中,它能高效完成交通领域的车牌识别、感知,公共安全领域的密集度分析等工作,从而让空中巡逻从“看得见”升级为“看得懂、辨得清”。
“深圳交警提醒您,骑行电动自行车请戴好头盔,请勿在机动车道行驶……”在南头古城地铁站附近的路口,空中盘旋的警用无人机持续播放着温馨提示,这是深圳交警正在开展“链路式”盘查。行动中,交警出动多架无人机,通过“无人机高空喊话+抓拍取证”的方式,引导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安全文明行驶,精准捕捉违法行为并固定证据,与地面警力高效联动。
“我们不仅追求‘数量够’,更要‘能力强’。我们的平台可整合各交管大队的无人机数据,可视化展示无人机飞行状态、实时追踪任务进度。”深圳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科技大队民警何兆亨介绍。此外,中大型无人机可在中雨、六级风等恶劣天气下作业,配合“机巢+灯杆”的创新部署模式,以及交警铁骑,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道路交通突发情况。
围绕“规模化、实战化、勤务化”三大目标,深圳交警创新应用无人机技术,构建起覆盖高速公路巡查、空中执法、事故处置及文明劝导等四大类12个应用场景,推动交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数据显示,目前,无人机通过“普粤英”三语劝导系统覆盖70余个重点交通区域,相关区域交通违法起数大幅下降,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警用无人机相当于一个可移动的电子警察。以前查处违法停车靠‘人海战术’,现在通过无人机可以按照规划航线,标定车道、调整角度,完成整套执法流程。还可以依托‘无人机警务平台’,先行发送温馨提醒短信,将柔性执法与精准治理结合,大幅提升执法效能。”何兆亨说。
警用无人机构建的“空中生命通道”为应急处置按下了“加速键”。在深圳坪山,无人机应用让“5分钟事故圈”机制成为现实:道路交通事故发生5分钟内,无人机即可抵达现场,通过AI智能识别自动生成现场图,替代传统人工丈量,大幅缩短现场绘图时间。“之前,有位迷路老人误入南光高速公路,无人机发现后立即喊话引导,同时通知交警铁骑迅速赶到,及时保障了老人的生命安全。”何兆亨举例说道。
据了解,经过组织飞行操纵、安全管理等系列课程的培训,如今,深圳公安已建成一支由无人机和持证飞手组成的“空中尖兵”队伍,真正实现了“人”与“机”的高效协同。针对十五运会场馆周边状况,无人机能以“空地协同”模式快速响应,第一时间锁定核心区域,将现场画面实时推送至指挥中心,助力安保力量精准布控,实现突发警情秒级响应。“我们不仅培养‘飞手’,更锻造‘战斗员’,力争每架警用无人机都能在实战中发挥出最大效能。”深圳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庞文辉表示。
在位于深圳龙岗的大运中心,一架警用无人机从附近楼顶的机巢中缓缓升空,按既定巡线开展高空巡逻。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十五运安保工作专班成员彭伟介绍,警用无人机快速机动,可第一时间到达事件现场,从空中提供全景视角辅助现场指挥处置。同时,无人机还可在警力到达前,利用自身搭载的装备先行开展应急处置。依托机巢部署,1套机巢便可覆盖5平方公里,可完全覆盖大运中心范围,既可24小时全自动巡逻,也可指定地点快速飞行,摆脱对专业飞手的依赖。
此外,无人机还是“大型活动管家”,可实现从场地清场到人流疏导的全周期保障。十五运会期间,场馆周边人流疏导管控是关键。深圳交警创新“333制”技战法:3人3机分层巡航——低空喊话劝离违法停车的车辆,中空扫描道路拥堵情况,高空回传全局态势。“在此前的多次演唱会安保中,我们出动了数十架无人机进行引导,演唱会后的观众疏散时间大幅缩短。”何兆亨说。无人机通过实时统计人流密度,可以预判疏散压力,为动态调整部署提供数据支撑。十五运会期间,为保障赛事安全,公安机关将对深圳各大赛场严格实施低空管制,对违规飞行行为进行依法严格查处。

交警利用无人机掌握路况,疏导交通。
特殊“警员”上岗 从“单兵攻坚”到“一专多能”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各赛场、场馆都活跃着一批特殊的“警员”——各类警用机器人化身“钢铁卫士”开展巡逻,全力守护赛事安全。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多,陌生来电要警惕,不听不信不转账,钱包管好要切记……”在深圳大运中心场馆入口处,一台身高约1.4米的警用巡逻机器人正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循环播报反诈提示,并为观众提供导航指引服务。
去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在大运中心建成全国首个警用机器人测试站,龙岗警方“科技强警一号工程”自此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如今,6大类20台警用机器人正以全天候巡逻、精准识别和高效处置能力,为十五运会赛事安全保驾护航。
“这些机器人是‘多面手’。以巡逻机器人为例,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集成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控制和报警装置,具备自主感知、自主行走、自主保护、自主识别等能力,可应用于大型赛事安保以及公园景区、重点商圈等区域的自主巡逻,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预警。”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十五运安保工作专班成员彭伟介绍。
在场馆外围,装载了避障雷达的四足机器狗正灵活穿梭于人群中,通过搭载的喊话器提醒观众注意安全。其背部安装的“一键报警”装置与指挥中心实时互联,市民遇到紧急情况可快速求助。
这些机器人不仅是巡逻防控的工具,更成为市民感受科技魅力的窗口。大运中心场馆外,家长带着孩子与机器人互动合影;校园安防机器人通过卡通形象吸引学生参与安全知识问答;商圈内向群众不停宣讲的反诈宣传机器人也成为市民打卡的“网红点”。
“以前觉得警察的工作很严肃,现在有这些机器人能互动,能响应市民的紧急求助,距离感更近,安全感更足了。”市民李先生笑着说。
作为十五运会的闭幕式场地,深圳市宝安区欢乐剧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工作。而在剧场附近的海面上,一台蓝白相间的U形机器人正在快速穿梭,这是深圳宝安警方最新引入的水上海防巡逻机器人。
“我是宝安分局01号水上海防巡逻机器人,现正在开展海上巡逻执勤工作。走私偷渡不参与,遵纪守法我先行……”随着机器人的快速游走,海面上回荡着嘹亮的宣传声。
宝安分局海防与打击走私大队副大队长刘帅介绍,这台机器人针对宝安区海岸线长、水库较多等水域特点而设计,既可人工遥控,也能实现自动巡航。它搭载的警灯、扩音喇叭及高清摄像头,既能执行反走私、反偷渡巡逻任务,又能通过广播进行普法宣教。在水上救援场景中,机器人还可深入传统船只难以抵达的狭窄浅滩,快速响应落水警情,缩短救援响应时间。“相比传统的船只救援,水上机器人机动性更强,能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刘帅表示。目前,首批10套水上海防巡逻机器人已部署至宝安区沿海的10个派出所辖区,为大型赛事安保和日常海防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机器狗协同民警开展巡逻防控。
空地一体协同 从“平面巡查”到“立体防控”
在不久前举行的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深圳公安依托科技手段构建起了“空中+地面”的立体化、智能化安保体系。
在空中,警用直升机“警鹰”承担空中指挥平台的职能,为搭载火种的直升机进行领航,并沿着40公里的传递路线开展大范围巡航。机组将航路的气象状况、空域条件等信息实时同步至地面指挥组及后方机组,实现了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快速流转。
针对低空通场时可能出现的可疑突发状况,机组能够迅速反应,主动改变航路确保飞行安全。同时,无人机作为灵活高效的“空中哨兵”,可进行自动巡航、高空喊话疏导,并能快速抵达相关区域进行巡查或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通过喊话系统进行警示或疏导,精准定位,引导最近的地面警力前往处置,各类信息同步通过数据链实现“无缝对接和快速流转”。
在地面安保中,包括执勤警力、消防力量以及各类机器人,他们与空中力量紧密协同,接收空中平台指令开展精准布防和快速处置。在火炬传递沿线,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执勤点,并有骨干力量全程随行火炬车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保障网络。机器人在特定区域参与巡逻值守,成为警力的有效补充。它们具备自主感知、行走、保护和识别能力,可在自主巡逻过程中对异常情况自动预警。人机协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警力压力,更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了安保的整体效率。
“‘空地一体’协同安保不仅仅是技术的堆叠,更是一种理念的升级。它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从平面巡查到立体防控的根本性转变,为大型活动构筑起更坚实、更智能的安全防线。”深圳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人介绍。
从地面机器人巡逻到空中无人机巡航,从室内服务引导到海上安全防控,各类科技安保装备在十五运会安保工作中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深圳公安正以科技赋能,编织起一张“空地一体”的安全网,让运动员和观众在享受体育盛宴的同时,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和便捷,让科技赋能安保成为深圳这座创新城市的亮眼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