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期间,肇庆市公安局大旺分局接连接到3起汽车玻璃被砸、财物被盗的警情。民警通过现场勘查发现,案件案发时间、地点及作案手法高度一致,随即并案侦查。
大数据与智慧警务的深度融合,刷新了打击犯罪的速度。依托社会监控分析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警方迅速锁定嫌疑人的活动轨迹,仅用3天就将其抓获,成功缴获被盗物品并及时返还失主。
高效破案的背后,是法治平安建设的科技支撑。自2021年起,大旺分局创新搭建“执法小笨钟”执法监督模型,以“日清日结”机制规范警情源头治理,警情分流、受立案及时率由2021年的75%提升至2024年的99.02%,该模型在全市推广应用。
同时,大旺分局推广基于4G执法记录仪的“视频导处”模式,实现执法活动在110指挥台“直播式”实时监督,民警平均接处警时间从7分钟压缩至5分钟,现场执法投诉量同比下降27.8%。
科技赋能的红利,不仅渗透到基层执法的“神经末梢”,更体现在司法审判的提质增效上,让法治护航更精准、更高效。

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借助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高效办结一起离婚纠纷案件。这起涉及情感纠葛、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的复杂案件,审理周期较以往缩短一半以上,裁判文书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获得双方当事人认可。
据了解,深圳法院于2024年6月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该系统首创“通专结合”大模型集成智能工程,覆盖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及立案、阅卷、庭审、文书制作等四大环节85项流程,实现司法办案全流程AI深度介入。
如今,这套系统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全国法院“一张网”推广应用,国内百余家单位和港澳地区,以及巴西、越南、葡萄牙、新加坡等10余个司法、政务机构前来调研借鉴,成为广东“科技+法治”的标志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广东打造“粤平安|综治中心业务系统”,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整合12345热线、110非警务警情等多渠道数据,通过智能化分派系统将矛盾纠纷精准推送至责任部门,构建起科技赋能、风险预警、服务延伸“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如今,广东正将科技深度融入法治平安建设的每一个链条,以“全环节赋能”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平安上“云”、治理入“格”、纠纷化解进“门”的治理新格局正在广东加速形成,让法治建设更高效、平安守护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