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破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佛山市先后印发《佛山市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实施方案(试行)》《佛山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等,全面推进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各执法部门“一次上门,全身体检”,减轻企业负担。
2025年以来,全市开展“综合查一次”1996次,行政检查降幅达35.07%。《佛山市南海区无人机科技赋能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被中央依法治国办纳入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三水区《向执法改革要“活力”,为营商环境注“活水”》案例入选《中国县域治理创新优秀案例(2025)》。
机制创新驱动
构建“应联尽联”制度体系
佛山以制度集成推动执法协同,通过清单管理、平台统筹、协调执行等机制性安排,系统推动涉企检查“应联尽联”。
一是清单管理,明确联合范围。制定并动态更新佛山市“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覆盖32个高频执法场景,涉及20个执法部门,明确联合检查的发起单位、参与单位、检查事项及内容,提供明确的制度依据。在此基础上,顺德区构建了覆盖88个主要行业、90%市场主体的联合检查清单体系,将999家企业纳入“白名单”,实行“凡检查必联合、一年最多查一次”。
二是计划统筹,智能匹配任务。依托“粤执法”平台,打通各执法部门检查计划数据壁垒,建设涉企检查计划共享模块。系统自动比对各部门检查计划,对同一企业在相近时间段内面临的多项检查任务,生成联合检查建议并推送至相关执法部门,从技术上保障“应联尽联”落地执行。
三是协同执行,凝聚执法合力。执法部门根据联合检查任务清单商定检查时间,实行“一次上门、综合会诊”。三水区在大塘化工园区试点设立综合执法工作站,整合区镇两级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检查,成为跨层级“应联尽联”的典型实践。


科技赋能支撑
打造“智慧联查”执法模式
佛山市积极运用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执法“零打扰”、效能“大提升”。
一方面,深化“粤执法”平台应用,推动联合执法线上管理。在“粤执法”平台开发“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功能模块,将任务发起、线上磋商、联合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标准化、工单化,实现问题发现、任务形成、检查实施、结果反馈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
另一方面,创新无人机“综合飞一次”,拓展非现场执法新路径。南海区创新无人机执法模式,出台无人机执法指引,以“八个统一”规范无人机执法,对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9大领域59项事项实施“综合飞一次”巡查。今年以来,派出无人机6005架次,查处问题线索1474条,实现违法行为“零距离”观测、企业群众“零打扰”巡查、执法人员“零跑腿”办案。
包容审慎融合
提升“联合执法”治理温度
在推进“应联尽联”过程中,佛山市注重执法刚性与柔性的结合,将包容审慎监管理念融入联合检查全过程。
一是深入实施减免罚清单制度。印发《佛山市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第五版)》,涵盖21个领域1010项免罚、轻罚事项。今年以来,全市办理轻罚、免罚案件133.2万宗,减免处罚金额3.04亿元。
二是探索建立执法观察期机制。高明区、三水区及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禅城区市场监管局等推行执法观察期制度,观察期内对企业优先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给予企业容错空间,推动行政执法向“引导市场主体自主纠错”转变。
三是创新递进式执法模式。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推行“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处罚”的阶梯式执法;三水区芦苞镇实施“指导、整改、约谈、处罚”四步工作法,在执法过程中教育引导,助力市场主体主动纠错、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