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将“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服务中心”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目前,粤港澳经济一体化中的争议解决规则不同;涉民商事案件的区际司法冲突调解效率不高;涉港澳地区的案件送达效率低、判决承认与执行范围较窄。上述问题导致争议解决周期长,无法满足湾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如何尽快建成一套完整、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成为当前湾区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5月15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法治论坛”。来自最高院、广东高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海事法院、东莞中院等11个粤港澳大湾区法院及高校、仲裁机构、律师协会和企业界的代表共9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面临的现实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裴显鼎
广东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提高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审理质效
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裴显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钟健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裴显鼎指出,人民法院特别是广东法院要担负起服务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服务保障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法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大平台和历史机遇,深度对接中央部署、港澳需求和大湾区发展方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见效。
接下来,广东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提高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审理质效,提高适用国际法、国际惯例、域外法水平,提升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国际公信力,积极回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主体的司法关切和需求。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优化大湾区创新智造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进一步完善粤港澳民商事司法协助体系,健全相互认可和执行的民商事案件判决机制,以诉讼保护规则衔接促进深度融合,提升区域法治竞争力。不断提高大湾区司法交流、沟通、合作和协助水平,加强对大湾区建设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法治服务保障大湾区的先进经验,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良好法治环境。
钟健平
去年广东法院审结涉港澳台民商事一审案件1.2万件,办理区际司法协助案件2233件
广东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钟健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现实条件下进行的,如何更好地实现规则衔接和融合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先例可循,无模式可套,也无成熟经验可拿来借鉴,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深入探索。
钟健平介绍,2018年,广东全省法院审结涉港澳台民商事一审案件1 .2万件,办理区际司法协助案件2233件。
今年2月,最高法院发布“五五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粤港澳司法协助体系,健全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机制。“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在司法领域推动规则衔接、消除粤港澳三地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钟健平认为,如何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司法交流协作,推动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是广东全省法院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优先重点工作。
张勇健
区际司法协助取得重大进展,内地和香港民商事案件判决基本可以实现互认和执行
在主题演讲环节,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张勇健介绍,做好不同法域之间的相关司法协助工作,是人民法院为大湾区建设发挥司法保障职能的重要内容,而其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是民商事判决的相互认可和执行。
今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在北京签署的《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这是自香港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商签的第六项司法协助安排,也是覆盖面最广、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项安排。
张勇健介绍,从《安排》明确的被认可和执行的文书来看,包括内地法院制作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制作的判决、命令、判令、讼费评定证明书。
概言之,此次《安排》在案件类型上,将两地同属民商事纠纷等各类案件判定,基本全部纳入了互认范围。加上以前两地有关婚姻家事判决认可执行的安排,现在两地法院90%左右的民商事案件的判决将有望得到相互认可与执行。
“该安排的签署标志着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司法协助已基本全面覆盖。”张勇健称,《安排》生效之后,香港和内地的各类民商事案件判决基本可以实现异地流通,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免受少受重复诉讼之累。
王勇
广州法院通过强化审判职能、推动制度创新,为营造粤港澳大湾区良好法治环境进行了积极尝试
广州中院院长王勇表示,广州毗邻港澳,广州法院的审判工作与港澳的密切关系源远流长。在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进程中,广州法院通过强化审判职能,推动制度创新,为营造粤港澳大湾区良好法治环境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
比如,广州中院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了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为“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实施方案》,提出了17项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工作措施;印发了关于切实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30条《意见》。
广州法院注重涉港澳案件专业化审判。2017年10月,广州中院在全国首创设立涉“一带一路”建设案件专业合议庭。2019年1月起,指定越秀和南沙两个基层法院,分别集中审理广州的涉外涉港澳台一审民商事案件,实现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由“全科大夫”向“专科专家”的转变。
广州法院还首创了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首创港澳籍特邀调解员制度。以及在涉港澳案件审判中,提供多语种导诉服务,中英双语和繁简双体诉讼指引。
王勇表示,下一步,广州法院将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指引,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广州打造国家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