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
网格员介绍社区网格化工作情况。
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与超大城市,又是一座千年古城,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城乡结构剧烈变化,基层治理工作迎来全新挑战。
为了让城市管理更精细化、社会治理效能再提升,自2017年起,广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了以“四实”为核心内容的深化平安有序规范城市管理专项行动,摸清城市治理要素、打通治理壁垒、打牢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基础,城市治理体系日臻成熟。
四标
一张“标准作业图”
也称“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DGS)”,是指建立一张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享共用的“标准作业图”。以“广州地理数字地图”为底图,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将建筑物、地址数据库、单位、设施等数据标绘在作业图上,并利用这张“标准作业图”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实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一张图”。
一个“标准地址库”
地址信息是空间位置的具体文字描述,建立“标准地址库”,规范每栋建筑物的地址信息,将地址信息标注在“标准作业图”上,与建筑物编码关联对应。制作安装地址门牌,实现建筑物的“可定位”“可识别”。
一套“标准建筑物编码”
参照居民身份证号码的编列规则,以省、市、区行政区域、道路(街巷)、建筑物、房间号为序列,对全区建筑物进行编码,在“标准作业图”上标注每栋建筑物,让其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
一张“标准基础网格”
以广州“城市社区网格”作为基础,覆盖到农村地区,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基础网格,对城市和农村范围进行细分,按照“一格一员,一格多员”的原则配备网格员,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打基础。
四实
核准“实有人口”
依托“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和“标准地址库”,采集实有人口的信息,包括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境外人员,全面掌握各类人员的信息和动态。
核准“实有单位”
实地调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商店、社会组织等信息,通过“标准作业图”标注其所在空间位置。
核准“实有房屋”
实地核准所有房屋的信息,包括房屋的基本属性、结构、用途,以及是否为合法建筑、是否具备合法报建手续等。
核准“实有设施”
实地调查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管理领域的设施,包括视频监控、市政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供水供电设施等,采集相关信息并标注空间位置。
A 每栋建筑都有“身份证”
时针回拨到3年前,广州市公安局协调35个市直部门和11个区政府共同围绕全市建设“四标”,全面清理“四实”工作任务目标,逐步建成“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全市的地理坐标不统一的“老大难”问题,让城市治理在标准化框架下开展。
点开“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可以看到全市被划分为一个个网格。以越秀区某条街道为例,需要时点开网格里面的某个门牌,就会显示门牌所在建筑的正面照片以及房屋、人口信息等。
在社区网格基础上,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求划分出工商网格、消防网格以及警务网格等。例如,在越秀区新河浦社区0.21平方公里范围内,划分了7个网格,而这7个网格又组成了越秀区公安分局东山派出所新河浦片社区警务网格。
据了解,“四标四实”工程建设搭建了全市基础信息平台,做到基础信息市、区、街镇三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居民同步应用共享,为即时掌握社情民意及社区协商共治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深度融合、专业应用成为现实。通过在标准基础网格治理中发现“痛点”和需求,倒逼平台机制建设,用数据扫除盲区、触达管理,推动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完善以源头治理为核心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整体水平,大幅提升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和治理智能化能力水平。
记者在华南农业大学官网上发现,2019年3月,为了配合广州市政府做好“四标四实”专项行动,学校对给“华农门前东路”“华农紫荆路”“华农玉泉路”等24条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道路申请命名作了公示,包括对道路命名含义、起止点、长宽等都作了解释,以及对道路所在版块附近的建筑作了标识。
据了解,类似的道路还有很多。3年来,广州市各部门以标准地址、标准作业图为信任要素,全面摸清“底数”,改变以往一些道路(街巷)未命名、重名、一路多名等不规范问题。在规范道路命名的基础上,改变过去无法说清广州市有多少建筑物的被动局面,全面核准编列标准门牌和身份编码,让每栋建筑都像人一样拥有“身份证”。
B 入户走访确保“四不漏”
广州市花卉博览园位于荔湾区海龙街,因改变经营项目,需进行招拍。由于没有门牌详址编列,广州市花卉博览园要申请营业登记及档口出租,都遇到困难。为此,荔湾区公安分局海龙派出所根据企业的商业规划和“四标四实”对门牌详址的要求,对已编列门牌的花博大道101号进行重新规划,将商铺设为A、B、C、D、E、F六大区,共编列详址1067个。
为了不影响企业的招商和万科地产开发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地块搬迁安置的项目,短短5天就办好了门牌详址的编列工作,使相关经营方在2018年12月30日完成招商600余家,出租率达70%,也使万科地产开发花地湾花鸟鱼虫市场地块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标准地址的规范化编列,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也为经营带来一系列便利。
珠吉街道河长办负责人巡查河涌。警方供图
从化良口社区民警核实民宿基础数据。警方供图
社区网格员通过信息报送平台上报网格事件。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韦昌鸿摄
2017年8月开始,广州市公安局牵头各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以“走千家、访万户、暖民心”为主题的入户走访活动,全面核准、采集、录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等基础数据,提升数据准确性。数据录入后统一汇总到“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做到“街不漏巷、巷不漏院、院不漏房、房不漏人”的精细化管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集2.57亿条城市基础数据,全面编制完成全市423万余个“标准建筑物编码”,核实“标准地址库”道路(街巷)15万条,核实编列建筑物门牌226万个,其中正式门牌171万个,临时门牌55万个,采集含房间号、商铺号的详细地址1650万个,形成了一套覆盖全市的标准地址库。在标准地址的基础上,从化和增城两区设有标准基础网格,全市城乡网格从原来的1.6万个增至1.9万个。
在此基础上,公安、来穗、市场监管、水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政府部门打破部门行业间“条与块”“条与条”“块与块”存在的信息壁垒,推动治理一体化建设,协力解决广州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品质。
广州公安充分将“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数据成果应用到警务综合系统,加强对实有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境外居留人员的管理。同时,精准掌握实有房屋、设施情况,实现对重点部位针对性布防警力,提升现代警务预警能力和实战水平。
“接到报警时,我们根据事主所说的位置在系统里输入关键词,就会自动显示带有该关键词的详细地址。然后我们再逐一核对地址信息,确认无误后立即发给当地派出所。”广州市公安局指挥处110接警员黄艳玲向记者介绍,“四标四实”标准地址库的应用,让平均出警时间提高了6~8秒,为广大基层民警快速处理各类警情赢得宝贵时间。
C 网格建设实现“微治理”
随着“四标四实”工程深入推进,作为其主要载体的“标准网格”建设数据基础不断夯实、机制模式日趋完善,城市治理系统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和越秀区、荔湾区的人民南周边地区作为推进网格化建设示范点,网格员已基本到位,网格巡查、网格事件办理逐步标准化。
近日,记者在大源村走访时看到,每栋楼门牌旁都贴有网格员的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市民有疑问可拨打网格员电话,网格员会即时上门处理。
白云区还通过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先行区建设,积极探索推行网格微治理工作机制,为其他区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提供经验参考。网格员全年不间断轮流检查网格内的房屋、人口等,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问题,马上通过专用手机上报,网格事件从问题上报、受理派遣、联动处置到反馈回访、考核评价、汇总分析,形成“闭环管理”,务求将每一起网格事件妥善解决。
据统计,2019年全市采集上传网格事件共349.4万件,办结344.4万件,办结率98.6%,其中市级事件100%办结,在社会治理和服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在“四标四实”成功应用阶段,广州市来穗人员管理局率先启用标准地址库,流动人员、出租屋登记数据同比增加,初步实现清晰有效精准管控;住建部门通过共享出租屋标准地址、流动人员信息,做好租售同权的登记备案,为享受入户、入学等广州市民均等化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消防部门做好对重点出租屋消防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食药和工商部门有针对性地强化出租屋内制售假窝点查处打击力度;水务部门通过“广州水务一体化平台”以及网格化管理做好“散乱污”治理、违法建设拆除、管网建设等“控源、截污”管理,河长、网格员每天巡查河涌周边,一旦发现特殊情况,立即上报处理。
以天河区珠吉街道为例,2018年以来,该街道基于“四标四实”成果数据绘制的源头减污作战图,筛选出疑似“散乱污”场所5000余家、涉嫌违法建设159处、排水户6800余户,并通过“四标四实”标准门牌开展市地核查,定性“散乱污”场所2100余家。
经整治,如今,珠吉街6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并逐渐实现长治久清。
◆ 探索与思考
广州市“四标四实”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标准基础网格与专业网格对接、网格员队伍建设、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2019年12月,广州市召开“四标四实”工作总结部署会,将标准基础网格作为维系“四标四实”常态化工作的主要载体,基于广州市社会治理标准基础网格建设的做法、成果和不足,针对超大城市“元网格”建设的深化路径作出进一步探索与思考。
转变治理理念,推动治理理念向“服务型政府”与“网格化社会服务”转变。近年来,广州市公安局坚持“借力、嵌入、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实践理念,打通数据流、对接业务流,推动网格化治理和公安业务工作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基层党委政府将充分利用“元网格”联动治理机制在服务需求搜集、服务流程规范、服务供给精准上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让群众感觉更安全、更满意。
拓展治理空间,推动标准基础网格由“平面网格”向“立体网格”转变。在广州城央商务区及周边新城区,高速城市化带来大体量“立体”公共设施、高层楼宇,包括立体化道路桥梁、地上地下立体停车间、高层办公楼宇和居民住宅等,给原有的“平面网格”带来新挑战。近年来,广州市公安局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拓展“地上地下、水上空中”立体化防控格局,建立完善重点时期直升机空中巡逻、地上地下联勤防控一体化、无人机管控、网上巡查等机制,未来与标准基础网格体系融合推进,将取得更大更优的治理效果。
完善治理方式,推动标准基础网格由“静态网格”向“动态网格”转变。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机不离手”的人越来越多,广州政府各部门以及基层治理单位亟需快速反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在“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这个“城市大脑”以及全市1.9万个网格“触角”的支撑下,整个系统既能做到“感知”,又能做到“预判”,根据特定指标判断某类事项或事件发生的概率,并即时触发预防处置机制,真正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将城市治理中的各类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