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金湾区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逾2000万元,资助创新项目百余个,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图为市民群众在欣赏三灶光阴故事会精彩演出。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疫情期间,珠海传统美德促进会的应急志愿者协助企业赶制作防护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受访者供图
位于珠海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正门保安亭的“清凉驿站”服务点,如今为户外工作者带来了便利。受访者供图
“引入专项资金,依靠更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率先进行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整合专业资源,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平”“运用智慧科技,激活社区治理‘一盘棋’”……
日前,由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南方日报社主办,南方日报社驻珠海市办事处承办的“联动融合协同治理——珠海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培育行动”入围项目的一线走访工作已过半。在持续的走访中,记者发现,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无处不在,无论是政府治理、基层治理还是社会、企业等的协同治理,创新成为贯穿珠海社会治理的一个关键词。
本期走访关注的是金湾区社会治理创新专项资金、斗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急志愿者在行动”及“福石共享家”等项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是社会治理创新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与突破。
项目1
金湾区社会治理创新专项资金:
为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随着珠海金湾区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住人数日渐增多,这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依靠更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资金的投入与使用便是问题之一。为避免重复投入、审批繁琐等低效环节,2014年,金湾区社会治理创新专项资金应运而生,并由金湾区委政法委进行统筹使用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成为了源头活水,让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辖区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成为可能。
自2014年启动以来,金湾区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逾2000万元,资助创新项目百余个,有效推动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工作。
去年8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再次修订,旨在发掘一批可行性与创新性高、切实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保障专项资金安全、规范、有效地投放和使用,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约500万元
“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初期的打基础培育开始,到去年则转入巩固提升。”珠海市金湾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回顾2014年前后,金湾区社会治理项目几乎是一张白纸,基层管理服务职能仍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该负责人介绍,“第一批专项资金的投入实际上起到了创业资金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政府投入、配套扶持、政策奖励等方式,撬动首批社会治理项目进入基层。”
据统计,金湾区每年用于社会治理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约为500万元,所涵盖的项目均由金湾区委政法委通过投放规划拟定方向,再经过项目甄选严格把控。
在此过程中,多元主体的社会力量声音也被纳入进来。
金湾区建立了由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共同组成的专项资金专家智库,为资金的政策制定、使用、管理提供专业意见,对创新项目进行充分评审,提供创新项目可行性,资金使用有效性。
当前,金湾区计划进一步丰富专家库成员,既要有过往来自高校、党校专家的“理论天线”,也要配备更多新闻媒体、法律人士、社会心理服务专家、“两代表一委员”等来自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成员,不断优化流程,创新更有效的管理模式。
优秀项目可申请列入部门预算
经过数年的积淀,金湾区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社会治理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完成了单一区域阶段性使命后,由于其在该领域已有了相对的经验成果,在专项资金的推动下,又重新在邻近区域开展服务,成为扎根金湾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对此类优秀项目,金湾区提出,要推动其向部门预算化、常态化、品牌化转变。
“如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绩效评估取得合格的,可由相关职能部门向区财政局申请列入部门预算,这突出了专项资金培育和鼓励创新的作用,同时也建立起创新项目成果与职能部门的对接机制。”该负责人表示。
去年开始,“转型升级”成为金湾社会治理的关键词,体现到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其项目也更多调整到围绕平安金湾的建设上来。“如社区协商、平安共建等领域,目的是要为群众提供好的社会秩序,针对现实情况,哪里有短板就补哪里。”上述负责人称。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金湾区社会治理创新从开创发展走到了巩固提升阶段。接下来,还将更好地统筹整合基层治理多方资源,围绕把解决难点、痛点、重点领域作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着力点,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能最大化,带动更多元的社会主体参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更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平安金湾。
项目2
斗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崖门以东,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年的网山村古色古香,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
一砖一瓦,都是乡愁。但就在几年前,每到年底,从斗门区网山村嫁出去的女孩,却因为无法得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而发愁。
2019年,《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指导意见》和《珠海市斗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指导意见》(下称“两份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成为深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制度性文件。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群体范围广、影响大,改革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法合规,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尊重历史、因村而异、点面突破,成为斗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两份指导意见出台后,户口在乾务镇网山村的“外嫁女”黄丽媚,拿到属于自己的集体分红;井岸镇草朗村的“外迁户”杨华标,也拿到了自1990年迁户进村以来,第一笔村里的分红。
这样的深刻变化源于两份指导意见提供的制度保障。
多年来,农村“外嫁女”“外迁户”群体权益纠纷屡见不鲜。不少村民认为,既然嫁了出去,就不应该再继续享受“娘家村”的分红。此外,由于新生人口增加以及外地人口的迁入,集体产权分配愈加不明晰。
在逐渐深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斗门在珠海市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和股权量化指导意见,并聘请专业法律团队为改革工作提供法律指导。各村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成员资格认定和股权量化办法、章程后,要交给所在镇的产权办和律师审核后,才能确认和备案,确保无违法违规再交回村公示、表决。
“两份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条件,规范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分配,有效解决了‘出嫁女’‘外迁户’‘回迁户’等群体的利益纠纷。”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全面保障“外嫁女”“外迁户”等群体权益,成为斗门区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工作成效之一。
如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斗门农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就在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斗门区榜上有名,成为全省获此荣誉的三个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斗门区385个经济组织中已有376个完成改革工作,完成率97.66%.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总资产22.01亿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面积50.95万亩,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数46807户、成员215403人。
2019年,莲洲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白蕉镇虾山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斗门区社区协商工作入选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
项目3
应急志愿者在行动:
构建珠海社会化应急志愿服务救援体系
赶制口罩、包装打码、搬卸运输……今年1月末,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忙碌身影开始出现在口罩厂的各个角落。在疫情突然袭来的紧急关头,一边是巨大的口罩需求,一边是短缺的复产工人,他们挺身而出,轮流在生产线、包装车间、仓储库房协助口罩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以“召之即来”的应急志愿者精神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是珠海构建社会化应急志愿服务救援体系的一个缩影。作为政府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应急志愿者队伍在参与应对事故灾难、开展自救互救、普及应急知识技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悉,自2019年1月成立以来,珠海市应急管理局一直把应急志愿者队伍培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不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把专业社会救援力量有效整合起来,以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的水平。”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储备数支有爱心有能力的志愿者队伍”
两个月前,一场省级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技能竞赛在广州举行。翻舟自救及落水施救、伤员紧急救护与越障转运、心肺复苏术……在一个又一个紧张激烈的比赛项目中,珠海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支队、珠海市红十字专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大队在全省36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中脱颖而出,创下了“一金二银一铜”的佳绩。
奖牌背后,凸显出的是珠海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的专业能力。“他们在山地救援、水域搜索、灾害应对、船舶车辆驾驶、伤病救治及大型活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协助政府开展防灾减灾救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施社会公益救助行动的重要力量。”珠海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支援和预案管理科负责人韩赤权说。
“要储备数支有爱心、有能力的志愿者队伍,以在突发事件中有效补充政府管理的力量,降低政府应急管理的时间成本,优化质量和效率。”意识到应急志愿者队伍的重要性,早在2009年,珠海便成立了全国第一支红十字专业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大队。
随着应急志愿者规模的不断壮大,2018年5月12日,由10支大队、近500名实名注册的志愿者组成的珠海市应急志愿者服务支队应运而生。原本分散的资源和力量得到有效整合,这支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逐渐成为了政府专业救援机构的重要辅助力量和依托。
据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构建了珠海社会化应急志愿服务救援体系,使得开展防灾减灾应急志愿服务更加高效,在全省尚属首创。
可同时发动近3000名志愿者应急救援
“疫情面前,身为志愿者,我们义不容辞!”今年1月,珠海传统美德促进会会长郑忆兰在得知当时珠海唯一一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人员紧缺时,迅速召集85名“红马甲”志愿者,协助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及时缓解了珠海本地防护口罩紧缺的局面。
信息采集、登记、测体温、派发新冠疫情防控宣传单……2月1日至19日,在长达19天的时间里,万众益心救援大队组织队员配合市政府坚守在上冲检查站,为珠海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除了在疫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应急志愿者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所长,以践行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志愿精神上山下海,积极投身凤凰山火灾、“天鸽”“山竹”台风、各类水浸等抢险救援工作当中。
“热心公益、不计得失、能战敢胜”是珠海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真实写照。在上个月发生的珠海大桥货车坠海交通事故中,海豹潜水救援队克服水流湍急、无能见度等困难,经过一个半小时负重40公斤的沉底摸查,成功完成了车辆定位、绑扎吊具、辅助起吊等操作任务,展示出高效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
据介绍,将应急志愿者服务纳入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同时,珠海市应急管理局还将持续整合社会资源、规范管理指导、完善保障激励,在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装备、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推动应急志愿服务队伍长效发展。如今,珠海已有各类独立登记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2支,最多可同时发动近3000人参加应急救援等公益活动。
项目4
福石共享家: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温暖之“家”
小小保安室经过改良后,干净整洁。饮用水、桌椅板凳、充电宝、应急药箱等一应俱全,成为环卫工人、交警、投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解决“休息难、饮水难、如厕难”问题的好地方。这便是福石社区与企事业单位等联手为居民量身订制的共享空间“清凉驿站”。
不只是搭建共享空间,珠海香洲区前山街道福石社区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却有10个花园小区、两大工业区、327家法人单位……如何做好管理与服务,一直是社区党委思考的重点。
着眼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社区层面的实践探索,福石社区将社区治理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依托“6D智慧平台”和“智慧福石”两大线上E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的“E平台N服务”模式,运用智慧科技,激活社区治理“一盘棋”。如今,“福石共享家”的社区治理创新品牌,已逐步擦亮。
五大区块打造良性共享生态链
时下,直播已成为最火的带货方式。今年5月9日晚,福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举办了一场直播,不过“带”的不仅是货,更是一种社区治理模式——福石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带领4位社区达人亮相直播首秀现场,对“直播福石”平台及各个栏目进行了介绍。
“‘直播福石’将通过开启线上商家直播带货,并通过邀请直播专家开展线上直播培训,培养一批社区‘直播网红’。此外,还设有其他栏目倾听民意、开展空中课堂等,提高居民幸福感。”张晓珍说。
2019年正式启动的“福石共享家”项目,着重通过“共享空间”“共享信息”“共享物资”“共享技能”“共享公益”五大区块互动,以社区党委为动力极点,以网格党支部为轴带支撑,以市域化党建为制胜法宝,联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精准对接社区居民,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良性共享生态链。“直播福石”社区直播间的打造,正是“共享技能”的一种探索。
与此同时,福石社区党委副书记彭泽贤介绍,该社区还着眼于辖区内两大工业园区、新阶联人才“聚宝盆”,吸纳社区不同领域人才、资源、专业优势,建立社区“智荟库”,依托线上共享平台收集居民需求,并运用大数据分析,自动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实现技能和知识的共享。同时,以党建共建联动学校教师走进社区家长课堂,共享教育资源,还打造了各类青年实践基地等。
“共享空间”与“共享物资”的做法也有亮点。一方面,社区整合社区公园、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区域,打造如“清凉驿站”一样的线下社区共享空间,提升空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社区通过设置线上线下“共享家”小屋,打造线下“一条龙地摊集市”,居民可通过线上共享平台登记、发布自家闲置物品,进行线上线下物物交换。
“一年多来,各种共享举措让我们的社区更有烟火气、人情味。”彭泽贤说。
幸福“共享家”变陌邻为睦邻
如今的福石社区,有着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文明单位、省宜居社区、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市党建示范点、市社会治理民情观察点等众多响当当的荣誉称号。
但更让张晓珍感到欣慰的是,“福石共享家”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启动以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项目搭建线上共享平台,精准匹配服务供需对接,建设“共享百宝箱”1个,活化家庭闲置物品170件,联动社区企事业单位20家,开展“共享公益”活动7场次,服务2082人次。
同时,项目整合线下共享空间9个,设置“共享家”小屋,实现资源活化、配置优化,受益群众3900余人次。项目所打造的社区“人才智荟库”,拓宽社区治理多元渠道;项目所开展的共享技能服务活动共32场次,服务1009人次。
“共享是共建共治之初的承诺,也是共建共治后的获得。信息科技时代,面对居民之间关系陌生、社区参与不深等痛点,福石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靶向发力,以融合、激励、共享为路径,让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在张晓珍看来,如此方能真正为社区减负增能,重构社会信任体系,变陌邻为睦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新局面。
下一步,福石社区还将以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小区管理自主化、惠民服务多元化、社区资源共享化等目标,进一步创新方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