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多种法律问题;灵活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法律服务“不打烊”——记者日前了解到,白云区司法局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由普及化、均等化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打造“全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模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发展。
推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要求,完善法治文化阵地,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学法平台,白云区司法局携手广州市广骏旅游汽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搭建党建共建平台,通过党员出租车队流动宣传民法典等多部法律法规,推出百辆“反诈出租车”。
在全区形成了区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有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有公共法律服务室三级配套联动、上下贯通、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线上线下协同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今年1-7月,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提供法律服务6953件次。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法律服务站点,建立覆盖全区的“为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和“退役军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多元化向精准化迈进。
醒目宣传标语贴上“反诈专车”
据了解,依托法律服务集聚区内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律师大厦、DAYONE港澳青年智能法律服务基地等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整合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诉讼指引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法宝宝”智能机器人、自助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等提供24小时服务,打造功能齐全、要素完备、便捷高效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多种法律问题。
DAYONE港澳青年智能法律服务基地
提供“不打烊”公共法律服务
做好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依托村(社区)法律顾问扎根基层优势,疫情期间制定《白云区司法局关于落实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南》,指导200多名村(社区)法律顾问通过“线上+线下”全时空方式主动为中小微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同时灵活运用实体平台自助法律咨询机、12348服务热线、羊城慧调解、法律援助APP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让群众指尖体验“全时空”“全业务”“跨地域”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不打烊”,真正让群众“不跑少跑”。
积极创新“枫桥经验”白云模式,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和“访调、诉调、警调”对接联调机制有效运行。结合各镇街的地域特色,将调解触角延伸到经济联社、律师事务所等“N”个基层服务点,创新设立黄边片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南磁律师事务所永泰片区人民调解工作室、新市平安促进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特色调解组织,探索形成“调解+律师”“调解+党建”“调解+综治”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为市域新业态稳定发展提供多元纠纷解决途径。
目前全区现有调解组织增至507个,今年1-7月,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930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