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排坡村“粤心安”心理服务室迎来了第一位来访者。“我最近老是跟邻居吵架,经常睡不着……”黄女士诉说近期的邻里不和谐,向心理辅导员寻求帮助。
像黄女士这样的邻里纠纷在农村并不是个例。心理导师告诉记者,他们会经常接待到各种上门的人群,面对邻里矛盾、土地纠纷、婆媳纠纷、教育子女等问题的农村群众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
一系列农村群众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得益于“粤心安”心理服务室(站)的建设。据了解,2021年以来,茂名滨海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建设,打造缓解心理压力的“避风港”,为解开群众的心理症结保驾护航。
目前,茂名滨海新区已在博贺、电城两镇成功实现心理服务站点100%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示范性心理服务站(室)6个,有效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粤心安”心理服务站一角。
心理服务站点100%行政村全覆盖
茂名滨海新区严格按照“五个一”建设标准,整合政法、卫健、教育和妇联等多部门资源,打造了一批“粤心安”心理服务室(站)。目前已在两镇成功实现心理服务站点100%行政村全覆盖,其中示范性心理服务站(室)6个,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整体推进。
据了解,心理服务室依托了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建立,每个都挂着统一标识的“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室)logo,室内布置温馨,精致柔和,里面配备了心理沙盘、宣泄道具、咨询沙发等器材,通过沙盘治疗、绘画治疗、放松,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心理健康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
除此之外,心理服务室心理辅导员还主动走出去,上门慰问困难群众了解实际情况需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粤心安”心理服务站的建设,在关注基层群众心理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防范农村矛盾纠纷的升级,提升基层综合社会治理能力。
打造专业心理服务团队
开展心理服务的场地建好了,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团队从何而来?
据了解,茂名滨海新区政法社工局携手区行政服务局(卫健、教育部门)通过整合滨海新区中小学校专业心理老师、外聘心理咨询师、驻村律师、司法干部及妇联、社工资源等,着力打造了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社会心理服务团队。
同时,心理服务团队成员会分别挂点对应“粤心安”心理服务示范点,及时为有需要专业心理服务的群众提供线下倾谈的心理服务。
在“粤心安”心理服务站,来访群众能够选择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音乐舒缓体验等服务。除此之外,“粤心安”还提供沙盘游戏体验服务,用专业沙盘和模具,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状态评估。
据统计,目前已累计接待40余名来访群众,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同时排解农村负面情绪和各类农村纠纷100余次,为民众打造心灵避风港的工作已收获成效。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室)对邻里矛盾、土地纠纷、婆媳纠纷、教育子女等问题的人群的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有正向作用,同时提高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保障“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的有效运行上,茂名滨海新区积极协调运用政法、卫健、公安、教育、妇联和残联等各行业部门资源,推动“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建设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深化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社会心理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
当然,当前也还需积极加大“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宣传力度,让更多需要心理服务的农村群众知晓和参与“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
据了解,茂名滨海新区将继续挖掘和整合辖区社会心理服务力量和志愿服务资源,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等具备心理服务能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服务活动,加快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逐步打造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滨海样板”,为保障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事业做出新担当、新贡献。
“粤心安”心理服务站地址
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人民政府
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排坡村委会
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北山村委会
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白蕉村委会
茂名滨海新区博贺镇新沟村委会
茂名滨海新区博贺镇公共服务中心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