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办事效率不高、社情民意掌握不及时、社会治理盲区死角多……随着陆丰社会治理全科网格运转体系的构建,这些问题逐步变得迎刃而解。
南塘镇网格联防队工作业务培训会。
今年,陆丰在率先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启全科网格探索实践,开展以禁毒工作为重点,打击洋垃圾、制假售假、盗改销机动车等“1+13”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贯彻落实汕尾市委打造“无抢无盗、无黑无恶、无毒无枪、无假无骗”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工作部署,筑牢织密社会治理“一张网”,丰富完善五治一体治理体系,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格”中事“格”中了
调解邻里纠纷、上门帮老人办理网上业务、开展24小时治安巡逻、排查消防安全隐患、驰援抗疫前线……说起网格联防队员的工作内容,陆丰市甲子镇半径社区网格联防队副队长欧阳谐滔滔不绝。
今年6月,陆丰市甲子镇全面推行“一村一联防队”,网格员和联防队员“二合一”的模式,在原有106名社区(村)干部的基础上,增加了126名网格联防队员到各社区(村),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
“去找网格联防队员林肖水得!”这是刘建飞第一时间想到的名字。
刘建飞在甲子镇新村社区经营一家餐饮店,为给店门口腾出更多空间,他想把锅炉挪一下位置,但无奈锅炉太重凭他一己之力很难搬得动,便找来正在附近巡逻的网格联防队员林肖水得搭把手。
“遇到困难,网格联防队员总会第一时间来帮忙解决,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巡逻,很有安全感!”刘建飞说。
网格联防队员在沿海巡逻期间救起一名落水群众。
在新村社区经营港货店的李国栋也对网格联防队员赞不绝口。“前段时间,他们帮我更换了到期的灭火器。以前有什么事都要到社区找干部沟通,还得跑好几趟,现在他们都是上门服务,效率很高!”
“格”中事“格”中了,对于陆丰全科网格治理模式而言,网格联防队员不仅是治安员、调解员、宣传员,也充当着信息员、管理员、服务员。“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林肖水得开玩笑道。
除了帮群众排忧解难外,网格联防队员还要格外关注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戒毒人员、涉毒逃犯家属、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掌握他们的最新动向,加强人性化关怀和爱心感化,有效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8月22日,涉毒在逃人员陈某在家属的规劝下主动投案自首,结束了多年来在外逃窜、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们通过入户走访、上门规劝,对其亲属采取政策宣传、教育感化等多种方式,做通逃犯亲属思想工作,促使逃犯投案自首。”欧阳谐介绍,慑于网格联防队员巡逻压力,甲子镇已有11名涉毒逃犯在走投无路下选择自首。
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陆丰打破以往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治理模式,在全市23个镇(场、区)划分23个大网格、347个中网格、2258个小网格,推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全科网格治理新模式。
自6月底全科网格推行以来,陆丰火灾数量同比下降64.6%,接警量同比下降60%,犯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47.1%,涉毒在逃人员从93名降至18名……
南塘镇党委政府向甲子镇网格联防大队赠送抗疫锦旗。
全科网格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素质过硬的网格联防队伍。今年5月以来,陆丰市委政法委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制定科学严格的入口标准,严把政治关、素质关、品行关、能力关、文化关五大关口,筛选出2294名网格联防队员,其中,中共党员164名,大学生204名,退役军人176名。
为进一步提升网格联防队员工作能力水平,陆丰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陆丰市公安特警大队、市禁毒办、综治业务骨干,制定培训方案,分批次开展为期5至7天的网格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实操训练。在网格联防队员管理上,各镇联防队由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镇分管政法副书记担任队长,镇派出所所长和综治办主任担任副队长,各村(社区)驻村民警担任小队长,确保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陆丰还进一步提出“把党支部建在联防队上”理念,着力挖掘培树典型网格联防队员,打造“陆丰红色网格”,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无缝对接。
“格”中情“图”上画
“村民倒车时不小心撞到电线杆,双方就赔偿问题僵持不下。”民情地图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简称“民情地图”平台)上闪烁着这样一条由网格联防队员上报的事件消息。
陆丰市网格联勤指挥中心“接哨”后,立即派发任务给博美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博美镇综合治理办公室接到任务后马上派人根据网格联防队员的定位信息赶赴现场协调,经过一番劝说,双方很快握手言和。
民情地图界面。
自12月12日“民情地图”平台在陆丰市博美镇试点启用以来,截至12月23日,该镇84名网格联防队员共上报了405条事件,事件办结率达97.4%,九成事件当天办结。
网格联勤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许镇坚介绍,网格联防队员在巡查走访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处置的就地处置,需职能部门处置的则通过手机APP实时上报,再以网格联勤指挥中心为枢纽,借助“民情地图”平台分拨指令,交由职能部门限时落地处置,实现“网格联防队员上报-联勤指挥中心分拨交办-职能部门处置-网格联防队员回访确认-上报联勤指挥中心办结”的事件处置闭环,真正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进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网格联防队队长林辉明向记者展示“民情地图”平台手机APP。
“民情地图”项目技术总监陈少彬向记者展示了博美镇的“民情地图”,该图由一图总览、信息动态图、村情民情图等3个板块组成。其中,一图总览主要面向领导层展示辖区风险隐患问题分布、网格管理工作成果展示和排行、其他专项业务开展进度和成效等内容;信息动态图主要供网格联勤指挥中心受理、分拨、督办网格事件,以及了解网格联防队员工作动态;村情民情图主要反映村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村民信息、网格架构、基层党建等情况。3个板块各有侧重,共同组成一个全面、直观、准确反映村情民意的综合体系。
“网格联防队员为我们绘制‘民情地图’提供了最动态、鲜活的数据,网格员‘动’起来,民情地图才能‘活’起来。”陈少彬说。
随便点进一个村庄的村情民情图,全村每一户人家的地理位置以及每位家庭成员的年龄、主要收入来源、亲属关系等信息一览无余。“要完成这些数据的采集,一户人家起码得去4、5次,去的次数多了,关系自然也更亲密了。”许镇坚说,全科网格信息采集工作是网格联防队员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为绘制“民情地图”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也进一步深化了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切实了解民生所需所求。“现在我的微信运动排行榜里,好多网格联防队员的微信步数都是两三万,用脚步丈量民情。”
“‘民情地图’平台启用后,我们网格联防队员可一点都偷懒不得!”红下村网格联防队队长林辉明说,他向记者展示了连接“民情地图”平台的手机APP,“巡查发现问题的处置情况、巡查的重点场所情况、采集到的人员信息都要用APP录入系统,APP可以定位、语音输入文字、上传图片视频,更新起来很方便,每填报一项都能获取相应积分。”“民情地图”的信息动态图板块直接反映了每位网格联防队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并与其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了网格联防队员的积极性。(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