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为“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建言献策。关铭荣摄
一个指数,如何为一座城市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12月29日,珠海举行的“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发布一周年座谈会给出答案——一年来,珠海全市命案、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29%、26%。通过“小指数撬动大平安”,“平安+”指数有效推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平安建设,稳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既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又是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为转型加“数”提速,珠海一路披荆斩棘。根据部署,下一步珠海还将以“平安+”指数为依托,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制度现代化到能力现代化进行科学谋划和系统安排,从整体上推动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
开门问策
“平安+”指数交出周年答卷
29日的座谈会上,来自政、企、媒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包括国内顶级学者在内,与会人士对珠海“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梳理。
新的“平安+”指数运行一年来,在基层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平安+’指数为基础,香湾街道不断提升人防、技防、物防水平,2020年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35.4%,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1.3%.今年来,城市管理事件从5月—7月的月均329件,下降到8月—11月月均约240件。”香洲区香湾街道党工委书记郭丽云指出。
“一年来,横琴公安分局将民警力量下沉到横琴各社区,使每个警区的警力增加40%.一个很切身的感受是,横琴的治安环境逐步向国际城市看齐。”澳门街坊总会横琴办事处主任田翼说。
把目光放至全市,“平安+”指数治理成效也逐步显现。以治安指数为例,“平安+”指数将市民最为关切的命案发案数、电信诈骗警情数两类指标纳入指数体系,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等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整治。一年来,珠海命案、电信诈骗发案数分别同比下降29%、26%.珠海的群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珠海持续获评“中国最安全城市”和“中国最幸福城市”。
基层与社会组织代表的不吝点赞之外,“平安+”指数也收获了省委政法委代表与专家的好评。
“珠海在‘平安+’指数的实践上有担当、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有筹划。”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李波评价。
“‘平安+’指数展现了人本价值,开创了平安建设多赢局面。指数的评分测算规则科学全面,客观检测了珠海平安成果,同时也彰显珠海以科技赋能打造出数据社会治理智能样本。”法治日报广东记者站站长邓新建说。
“‘平安+’指数呈现了珠海市域社会治理格局精准细致的分布图、责任图、治理图。”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倪星则认为,“平安+”指数指标体系向上承接了国家战略布局,向下形成明确的工作指引机制,对内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对外实现先行示范。
座谈会当天,珠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强代表珠海市委政法委为专家学者颁发聘书,聘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为珠海市域社会治理首席专家,邓新建和倪星为珠海市域社会治理专家。
创新探索
小指数充实社会治理大平台
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记录着这一项创新指数的发展印记。
2014年11月1日,珠海正式推出平安指数,成为全国首个每日发布镇街平安状况量化指数的城市;2019年11月27日,在平安指数发布五周年之际,珠海再在全国首创推出“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
对比平安指数,“平安+”指数在工作内容上从原涉及2个职能部门的4项指标扩展到涉及16个职能部门的14个分类指数和28项指标,对各区、各镇街开展社会治理的工作导向更精准,对工作成效的评价更多维。
“平安+”指数体系通过加强技术标准、制度规则创新,有效打破社会治理过程中各部门间存在的数据壁垒,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多方向整合和全方位共享,更充分发挥“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共建共治的平台作用,实现情况发布、研判整改、约谈考核的闭环管理,有效串联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实现部门联动、问题联治和平安联创。
在珠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曾庆林看来,不断升级的“平安+”指数背后,是珠海以“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导向,积极构建具有珠海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指数工作机制,着力推动珠海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的市域社会治理新局面。
“‘平安+’指数充实了社会治理大平台,吸纳了更多平安元素,实现了从原来单向度的平安建设,到全方位社会治理的过渡。”曾庆林称。
一项项数据与案例均可表明,从平安指数到“平安+”指数,从“治安好、秩序佳”的“小平安”,到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的“大平安”,新指数正为珠海迈向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路径实践
叩问“三个最”的可行之策
“当下的治国理政理论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可总结为三大部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的制度支撑与引导。当中,社会的平安、稳定,亦是中国文明的核心。”郑永年说。
刚刚闭幕的中共珠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保障经济安全运行,成为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纳入珠海“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目标已明晰,路径为关键。下一步,珠海应如何在已有的“平安+”指数上再下功夫,变指标的加法为释放治理效应的乘法?
“‘平安+’指数是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三个最’的科学路径,是完成市委目标任务的有力保证。”张强表示。
未来,珠海将立足“理论支撑、手段加持、要素驱动、制度保障”四个维度,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制度现代化到能力现代化进行科学谋划和系统安排,从整体上推动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使路径规划更加科学、组织架构更加完善、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制度机制更加成熟,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
据透露,接下来珠海将加紧编制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也将把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平安珠海建设考评体系,制定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珠海还将按照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在横琴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的思路,加强珠澳在民生服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建设、社工人才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两地法治环境融合,在知识产权保护、商事调解、跨境劳资纠纷化解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声音
“平安+”指数作为政府一项顶层设计,仍需不断向社会化完善,让其成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如此社会才会参与监督,否则仅靠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无法实现可持续性。法律规则只有成为社会大众意识的内在部分才能成就法治,否则仅是法制。
此外,统一性是法治最本质的内涵,珠海在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规则的统一性。
城市的活力来自于开放,珠海的社会治理精神应当是大胆开放、有效管理。今年的一场疫情,反映出世界城市普遍面临城市治理的挑战。大胆去讲社会治理的“珠海故事”,这不仅是珠海自身发展所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互鉴互学所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从平安到活力,从平安到幸福,下一步珠海可探索“平安+活力”“平安+幸福”的指数。通过“平安+”指数的建设、社会治理的建设,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为公务员队伍容错纠错、鼓励创新等方面开拓空间,同时可把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融为一体,更突出老百姓幸福感的中心地位和指引性作用。
目前“平安+”指数全是常态化治理为主,我认为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珠海还可考虑设计常态性治理和应急治理融为一体的整体性治理指数。在指标体系优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