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红按钮如何丰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生活?
家住梅江区涤纶丝厂宿舍的曾雪梅今年已经72岁了,谈起去年10月安装的“独居老人关爱一键呼叫智能设备”,老人笑着竖起了大拇指点赞。“年纪大了,自己一个人居住多有不便,平日里多亏有社区干部和邻里照顾,还给我家安装了居家安防、一键呼叫设备,有急事只需要按一下这个红色的按钮,便能马上联系家人和社区干部。”曾雪梅说。
一枚小按钮,开启了老年人的安心生活。一个小举措,背后是梅江区深入推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梅江区不断深入推进“平安梅江”“法治梅江”的建设,通过机制手段的创新,寻找破除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一个个“堵点”“痛点”,让部门在一线联动、问题在一线处置、服务在一线开展,积极打通社会治理的基层“神经末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为民宗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法治建设。”未来五年,梅江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持续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肃清黑恶毒瘤
以铁的手腕整顿黑恶势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梁某章纠集梁某贤、侯某祥等人,在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一带实施收取“保护费”、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逐渐形成一股势力,后操控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土地资源、侵吞公共财产;做生猪销售生意的李叔,多次遭遇以徐某某为首的“肉霸”恶势力犯罪团伙的殴打恐吓,并萌生了改行不干的念头;以蓝某帆为首的“套路贷”涉黑组织逼得不少受害人债台高筑,一些受害人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清除的绊脚石,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拦路虎”。
铲除黑恶势力,肃清黑恶势力带来的影响,不仅考验着梅江区的社会治理水平,其中也包含着人民群众的信任。
挂牌督办、现场督导、指挥侦办……梅江区坚持高位推动,严密部署,坚决铲除梁某章带来的恶性影响。“我们在市公安局的指挥下成立了专案组,广泛发动群众,向社会有奖征集线索,从外围调查入手,不断查找相关证据,不断突破主要嫌疑人的思想防线。”梅州市公安局梅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过程中,梁某章团伙成员逐一落网,并于2020年5月完成案件的终审裁决。“大快人心!政府的一系列措施,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三角镇上坪村村民梁丹仪说。
近年来,梅江区围绕威胁政治安全、把持基层政权、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强揽工程、欺行霸市等十大重点打击对象,坚持重点案件重点抓,形成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强有力攻势。
从政策制定入手,为扫黑除恶提供政策保障。
梅江区制定了《梅江区纪委监委与市公安局梅江分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移送和协同办案机制清单》(下称《清单》),明确了双方在联络机制、线索移送、办案协作、情况通报等四个方面共十三个事项的相关职责,并严格执行《清单》要求,确保线索移送及时、联络协作紧密、信息交流畅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优势互补,聚指成拳,努力推动梅江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推进。
同时,以举办活动为切口,积极营造人人参与扫黑除恶的浓厚社会氛围。
连日来,在梅江区江南街道的各个小区以及公共场所,都能看到展示扫黑除恶的宣传展板和相关的宣传资料。“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同身边存在的各类黑恶势力作坚决斗争,勇于举报、检举各类涉黑涉恶问题及其背后的‘保护伞’。”江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
强化法律意识
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
“律师,我家楼上漏水影响到我的生活,我想维修,物业协调不成功,我应该怎么办?”“律师,我们家遇到了财产划分的问题,你可不可以给我们出出主意。”在江南街道鸿都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时不时就有群众前来,向律师黄砚乔咨询问题。
“有律师在,不管是群众还是社区干部,只要大家遇到法律上的问题,就可以向律师求助,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鸿都社区党支部书记肖燕玲说。
最近,梅江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然而,不少群众对选举的相关法律了解甚少。“比如,哪些居民不具备选举权、哪些干部不具备被选举权、选举期间如何委托投票等等,有些干部和群众不了解,律师在一旁便可及时解答。”肖燕玲说。
“让律师深入基层提供服务,这有助于法律意识的普及,营造法治社会。这是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好方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许身健认为,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居,是司法行政工作立足基层、服务群众、积极主动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以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方式。
从2014年开始,梅江区便将基层法律顾问普及工作纳入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体系,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动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律师到基层,居民棘手的事解决起来便有了方向。
说起难题,江南街道司法所所长苏河印象最深刻的事,便是为辖区内的两名未成年人变更监护人,“这两名学生的父母因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在监狱服刑,目前是由姑姑和姑丈照顾”。去年暑假,两名学生想前往监狱探望父母,被相关部门告知,需监护人带领才能到监狱探望,然而变更监护人的过程之中,社区干部却碰到了难事。
“第一,变更监护人要找哪些部门?第二,监护人在狱中服刑,是否符合变更的条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找了民政、司法、检察院等相关部门,他们都表示未接触过此类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苏河说。
焦头烂额之时,鸿都社区的干部找到了服务社区的律师。“律师帮我们寻找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条例,同时她亲自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经过几日的协调,两位学生的监护人变更成功。”苏河笑着说。
成功帮助未成年人变更监护人,是梅江区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以来,律师解决基层事件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0年,梅江区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利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工具和到村(社区)现场,共为村(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913件次,其中接访咨询1309件次、出具法律意见书25件、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件、参与人民调解19件。为村(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法治宣传,累计开展法治讲座533场次、其他服务26件次。
纾解居民难题
提升智慧社区覆盖率
“需要搬东西,按一下红色的按钮就可以了,社区干部们一下就到位,可方便了。”谈起“独居老人关爱一键呼叫智能设备”,曾雪梅笑着竖起了大拇指,“平时我不怎么会使用手机,有了这个按钮,有事求助就方便多了。”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市域社会治理纵向架构的重要一环。
2020年,梅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作为梅州市的中心城区,江南街道成为智慧社区项目建设的试点,在梅州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构建涵盖消防管控、居家安防、视频联动、视频智能分析等功能的智慧街镇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平台。
“该系统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整合了物联感知、固定视频等资源,以及居委、物管、网格等处置力量,实现对相关事件的智能发现—事件预警—事件处置的业务闭环管理。”梅州市社区综合管理系统项目总监曹昊说,以街面乱堆杂物为例,系统可智能感知发现事件,并通过手机APP精准推送至处置人,同时在指挥中心大屏同步显示,真正实现“一张网指挥、一张网调度”的快速响应机制。
目前,该项目已覆盖江南街道开放式小区372户、封闭式小区168户、周边商铺141间共1000多名住户群众。“老旧小区融入智慧管理,对于点位上的问题可以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处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综合化。”梅江区江南街道梅龙社区党委书记陈湘鸿说。
以民生为导向,近年来,梅江区坚持“眼睛向下”“放水养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同时,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江南街道鸿都社区、长沙镇大密村成功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平安之乡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据广东省委政法委委托第三方调查显示,2020年梅江区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扫黑除恶满意率等三项指标得分进入全省前十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新中苑、勤力苑等老旧小区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见证着梅江区居民日益增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未来五年,梅江区将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应急能力,完成“八五”普法任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江、法治梅江。
(南方+、梅州平安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