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法网_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
首页
高层声音
机关动态
政法要闻
政法改革
市域治理
各地动态
平安广东
法治广东
队伍建设
政法系统:
广东法院网
阳光检务网
广东省公安厅网
广东省司法厅网
广东省法学会网
广东省反邪教网
政法微博
您现在:
首页
>
社会关注
这类App,千万要小心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3-03-22 17:49:15
相亲还是诈骗——部分网络婚恋交友平台陷阱重重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带来精神和经济损失。
网络交友遭遇雷同套路
有的被骗高达数十万元
近日,山东烟台莱山公安破获一起以网络交友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经公安部门调查,犯罪嫌疑人将自己包装为有多处房产、有豪车,并和朋友共同承包酒店的“优质男”。与受害者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以“承包酒店需要周转一下资金”为由,诈骗十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一些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套路多多,“婚托”“酒托”“饭托”层出不穷,甚至成为诈骗分子的“栖息地”。
青岛市民俞凡近期下载了一个主打同城交友的婚恋交友App。“在平台认识了几名女性。她们有的主动提出想深入了解,有的甚至很快就要见面。让人怀疑的是,这些人的聊天方式都很一致,并且时不时提到投资赚到了钱,建议我也参与。”俞凡说。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2月,共办理婚恋诈骗案件35件,占同期受理诈骗案件总数的8.05%。通过分析发现,此类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都高度雷同。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和互联网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也均看到,关于婚恋App用户遭遇诈骗的案例和相关投诉,仅今年就有几十起。有受害者在某婚恋App上花费高价购买了VIP服务,以为后续的相亲能更放心,在此后与平台上的异性接触过程中放松了警惕,被不法分子骗取钱财,金额高达数十万元。
大量虚假账户能“轻松”注册
不法分子招募“聊手”
记者调查发现,婚恋交友类App之所以频繁引出诈骗案件,与这类App中账号注册审核不严有较大关系。用户花费不菲,本以为能遇到合适的人,但很多看上去优质的对象并非真实用户。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婚恋App中不少条件优异的用户,其实是虚假账号。这些虚假账号,是由“中介”通过支付报酬拉拢人注册的账号。虽然有的App似乎审核较严,需要注册者上传照片、视频等信息,但事实上,账号注册后使用者并非注册者本人,而是由客服统一运营管理。
一位业内人士把记者拉入一个名为“婚恋集结”的QQ群。记者看到,群里已有1700多人。时不时有“中介”发布账号注册任务,完成一单给予20元到80元不等的“佣金”。不少群成员会接单。“中介”还会要求在注册账号时,将个人资料按照他发布的内容填写,例如将信息设置为:“年龄35岁,学历本科,职业计算机,月收入1万至2万元,身高1米60”。有“中介”说,一些婚恋App为付费VIP用户提供智能匹配功能,这些信息精确的账号正是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但内容大都是假的。
记者找到一名“中介”,询问如何使用这些账号。对方表示,运营人员会先对账号进行包装,在平日里对聊天对象嘘寒问暖,取得信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将这些账号打包卖出。这名“中介”坦承,这些虚假账号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例如,在聊天时怂恿对方购买虚假股票等金融产品。
“不法分子会利用用户求偶心切的心理,先编造优质的个人条件,再慢慢用话术让受害者‘上钩’。最后,被害人往往会遭受情感创伤与财产损失双重打击。”一名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近年来,“杀猪盘”频繁出现在婚恋App上,这类婚恋诈骗案件多有团伙性作案、涉案数额大等特点。
加大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引导平台强化规范
法律专家认为,互联网婚恋市场是技术革新下的产物,要通过法制规范维护其健康发展。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网络平台对注册账号审核不严,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一旦账号被不法分子所用,相关平台需承担相应责任。
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民表示,虽然诈骗犯罪与交友平台的匹配服务没有直接、必然联系,但婚恋App如果在审核管理上存在漏洞,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屡次出现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账号进行诈骗的平台,监管部门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关注并加大惩处力度。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等专家认为,网络婚恋平台出现的诈骗案有一定隐蔽性,有的犯罪团伙甚至身处境外。监管涉及网信、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形成监管协同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
公安部门办案民警提示消费者,在进行网络交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在未了解对方真实身份、意图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一旦对方提出借钱、转账、投资等要求,务必要三思而后行,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政法要闻
更多>>
“学查改”闭环发力 作风攻坚倒逼办案质效 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案件是鲜活教材,庭审现场就是“练兵场”——结合一场重大涉黑案件庭审观摩交流高质效办案“秘籍”
全国法院将全面推广应用67类部分案件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最高法发布示范文本应用第二批典型案例
“调”出真问题 “研”出新思路——最高检咨询委2025年开展专题调研综述
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中期汇报会在京召开 出庭公诉评议活动已取得阶段性突出成效
纷繁网络纠纷中,如何守护消费晴空 人民法院深化以案促治让消费者放心购
检察机关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确保检察权公正规范高效廉洁运行
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写在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
让检察建议可整改更见效——从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评审交流活动看工作发展新要求
司法部发布《行政复议工作白皮书(2024)》90.3%案件未再进入诉讼或信访程序
各地动态
更多>>
遇到烦心事发微信向民警反映 深圳公安全市推行“便民微信”社区警务工作法
“蚂蚁搬家”?斩断“水老鼠”黑手 广州港航警方摧毁3个盘踞珠江水域作案团伙
全省首张涉港商事仲裁案件调查令开出 进一步助力江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
清远阳山:检察院听证会“开进”综治中心 检察履职“小窗口”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
深圳光明玉塘街实施“社区合伙人”计划 织密群众家门口“幸福网”
汕头严格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法治动能激活营商新气象
云浮新兴高效助企维权 法治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中山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作用 打造流域水环境系统治理实践样本
深圳宝安举办第二届禁毒情景剧大赛
深圳宝安松岗街道打造禁毒宣传地铁专列
政法图片
更多>>
骑手变身“流动网格员”
做好不起诉“后半篇文章”
“春风利剑”出鞘护民安
打好“组合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