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自此,各地检察机关迅速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学习教育,聚焦主题、注重实效,一体推进学查改,持续抓实作风建设。3个多月来,检察机关坚持“学”字当头、“查”字为要、“改”字贯穿,持续改进作风,增强履职亲历性,深入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实践探索全面铺开。
学字当头:
把学习教育融入检察工作实践
“我们组织旁听职务犯罪庭审、赴廉政警示教育馆参观、开展‘家庭助廉’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等,对青年干警、新提拔人员、新入职人员等60余人次开展集中教育,引导上好履新第一课。”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徐向记者介绍了该院抓好年轻干部群体学习教育的情况。
从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送学上门等入手,学习教育从在职干警到退休党员实现全覆盖。
3月25日,安徽省检察院聚焦学习教育之“重”,第一时间推动学习教育扎实有序开展,在专题辅导学习中采取“重点发言+随机点名”方式开展研讨,随机抽点部门负责人交流发言,筑牢廉洁防线。为全面了解干警思想动态,该院组织开展全省检察机关思想政治专题调研,征求意见建议12条,为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供有力参考。
通过“AI+检察”还原司法办案中的作风问题场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检察院开展的“循迹溯源”场景化教学让人耳目一新。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崔淑芝介绍说:“‘作风建设观测点’是我院开展学习教育的创新之举,重点整治文山会海等问题。可以实时捕捉干警在办案、服务群众过程中的作风动态。”此举推动取消不必要的台账检查3项,减少不必要的会议5次,持续精文简会。5月,该院依托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展沉浸式学习,并结合办案中的廉政风险点,利用AI场景模拟“违规接受宴请”“泄露案情”“选择性办案”等违纪情境,引导检察人员在角色代入中深入理解纪律建设的重要性。该院检察长与班子成员、部门干警就办案纪律、廉洁从检等进行谈心谈话、重点提醒,帮助干警从思想源头杜绝腐败动机。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学习教育期间,多地检察机关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把权力置于严密监督之下。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贾红光走进山东省莘县检察院调研,为该院在办案同时找出案件背后暴露的社会治理短板点赞,他同时建议:“希望检察机关在案件评查等环节,不妨把尺子卡得更严些、标准定得更高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倒逼工作作风和办案质效的提升。”
“检察开放日是很好的开门教育模式,建议常态化举办。”“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看检察为民的‘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要把法理情相融真正落实到改进作风的实际行动中。”“希望检察机关通过学习教育,继续展示自身良好形象。”……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是检察机关改进作风、提升监督办案水平的“金点子”。多地检察机关把良言变为良策,下大力气推动解决履职办案、业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难题,努力办出更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案、暖心案。
查字为要:
刀刃向内精准扫描作风病灶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作风建设本质上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必须从思想源头拧紧“总开关”。
青海省检察院通过自己找、同事提、组织点等方式梳理,形成了包括工作状态不佳、工作标准不高、呈文办事经验欠缺等8项问题在内的青年干警问题清单,重点围绕事业心、网络言行等方面开展自查。甘肃省检察院对照11个方面重点问题和问题清单,针对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怕、庸、懒、拖”等问题,结合巡视反馈问题线索,统筹梳理查摆顽瘴痼疾。
作风转变应赋能检察履职,多地检察机关将目光汇聚于此,形成共识。
针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存在差距,调查研究不扎实不深入”“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不畅通、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难”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检察院领导带头查摆问题,清理非必要政务值班,除两会等重大活动、自然灾害发生等重点时期外,原则上不安排工作日政务值班,切实减轻检察人员工作负担,推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在调查中深入研究堵点难点问题,与相邻地区检察院探索开展监督协作,解决“武川土豆”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难题。
重庆市检察院组织全市检察机关集中走访800余名人大代表,收集意见建议87条,多方听取群众对案件办理、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个别案件办理质效不高”“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清单28项;重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时侠联带头到基层检察院调研15次,就“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遇到的案多人少、证据收集难等难题,以及“三个管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管理流程不顺畅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分类,共同商讨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并带队赴重庆市南岸区向人大代表联系组汇报整改成效和改进作风情况。
“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全面,主动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意识不强,导致有的工作推进稍显缓慢。如‘企检服务中心’在汇聚法治力量上成效还不够凸显。”江苏省常熟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明文建告诉记者,为精准服务企业,5月初,该院定制“法治体检套餐”,重点排查采购审批、财务报销等环节的风险点并提出整改方案。同时,该院进一步增强干警对救济途径、相关政策的掌握能力,强化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帮扶,牵头民政、妇联、残联等5家职能单位成立“虞爱同行”困难妇女儿童救助联盟,目前已移送帮扶线索2条,救助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查找出的问题,形成共性问题清单,一并纳入整改,是安徽省检察院开展开门教育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针对群众反映办事‘多头找’的意见,我院整合96309热线(劳动者维权投诉举报热线)与12309检察服务热线,增加接线人员数量,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安徽省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李敬介绍说,已通过代表委员交叉视察检察工作收集到80余条意见建议;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0余次,切实将检察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改字贯穿:
清单式管理推动真整实改
以制度固本为保障,织密常治长效的监督网络。作风建设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必须做好“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结合文章。多地检察机关将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以更严的纪律、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聚焦司法为民、提升办案质效。
湖北省检察院着眼经费使用、规范履职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机制,促进整改成果制度化、常态化,如就规范差旅费、接待费等公务开支经费管理,制定了差旅费管理办法、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并制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内控管理办法”,强化统筹管理。贵州省检察院在切实为基层减负上见行动,重点抓好小院工作质效提升行动,通过针对性选派检察业务专家联系帮扶等方式,解决基层办案质效不高、人才培养有短板等难题15个,帮助88个基层院推动解决难题400余个。
为优化流程,从制度和机制上引导干警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吉林省检察院制定一体抓好“三个管理”履职指引,有效整合检察管理资源,构建“大管理”工作格局,推动实现检察长和检委会业务决策管理、办案部门和办案组织自我管理、案件管理部门专门管理、检务督察部门司法责任管理、政工部门干部人事管理的协同联动。
作风建设的成效深度融入检察工作肌理,成为提升高质效办案的有力支撑。
“我们组织20名青年干警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前沿阵地’轮流值守参加接访,将群众诉求转化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在倾听民意、纾解民困的实践中锻造为民服务本领和务实清廉过硬作风,让司法温度与纪律力度同频共振。”重庆市检察院检务督察部主任王冠中介绍说,该院还制定推动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福建省检察机关则通过制度机制倒逼作风改进、强化责任意识,推动作风建设从被动要求转向主动践行。其中,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建立党建观察员制度,聘请10名党建观察员,畅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渠道;石狮市检察院健全完善“一院领导挂钩一乡镇”“检察+”乡村振兴等机制,院领导带头到9个街道、乡镇走访人大代表,听取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和法治需求;三明市检察院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实质性开展追责惩戒,促推全体检察人员以严实作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江苏省检察院有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保护、治理等法律手段保障科技创新,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手段、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干预执法司法活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常熟市检察院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融合履职,形成融合履职线索“供需清单”71条,并建立线索全流程台账式管理,对案件来源、线索流向、办理情况等逐案登记,实行闭环管理。同时,该院监督专岗整理制作问题清单,今年4月以来,通过“专人审核+业务学习”机制,办理刑事抗诉、刑事立案撤案和侦查活动监督案件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