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2021年度广东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并发布了十大案件,向社会亮出去年工作的“成绩单”。
广东是全国知识产权案件大省。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6万件,约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司法领域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不断完善。
过去一年,广东法院如何发挥审判职能、创新审判机制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记者梳理白皮书并结合典型案件,带领大家回顾2021年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
案件增速同比增长0.37%:
纠纷源头治理和诉前调解工作有成效
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96796件,同比增长0.37%;审结195055件,同比增长1.06%.
广东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基数仍然庞大,但是相比近五年案件增长速度趋缓,这有赖于纠纷源头治理和诉前调解工作的大力推进。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民事审判起到主渠道的作用。去年全省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72145件,其中涉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等案由的案件数量居前四,分别达到134217件、20457件、9647件和1312件。在审结的一审民生案件中,超过一半经过调解或撤诉结案,是各级法院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的成果。
此外,全省法院同期判处刑事处罚的2615人,其中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324人,发挥刑事审判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监督职能,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及时明确法律标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去年,广东法院强化重大疑难复杂和新型案件规则引领作用。白皮书提到,去年广东高院审结全国首例游戏地图“换皮”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审查认定游戏地图的作品性质,合理界定借鉴或抄袭的边界,精细化判赔2500余万元,为类案审理提供了标杆示范。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审理“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新型案件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白皮书显示,去年全省法院审结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1316件,涉及5G通信、芯片设计、植物新品种、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案件被妥善处理,在审判中形成了一批标杆性判决,通过司法裁判引导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如天源公司诉蓝箭公司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案中,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先行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有效避免权利人损失扩大,保障了芯片领域技术创新秩序。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领域纠纷频发,司法保护的触角也在向新领域和新业态延伸。互联网平台使用个人信息有何界限、如何规范?
去年,全省法院审结多宗涉及群控、外挂、刷量软件及数据确权、交易、服务、隐私保护等案件,明确规则、划清底线、规范秩序。深圳中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施意见》,是全国首个从司法角度保护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的实施意见。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市场主体只有依法公平有序参与竞争,才能避免卷入不正当竞争纠纷。随着广东省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秩序也更加规范、更有活力。
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省法院审结商标民事一审案件18497件,全面加强对驰名商标、传统品牌和老字号司法保护,重点惩治商标攀附、侵犯地理标志等行为。审结不正当竞争、垄断纠纷一审案件1276件,妥善审理涉及科技创新、信息安全、文化消费、民生保障及互联网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竞争纠纷案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和促进公平自由竞争。
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适用案件最高判赔额达3000万元
知识产权案件普遍有举证难的问题,导致权利人无法顺利索赔,造成违法成本低下,侵权行为难以遏制,反复侵权的现象比较突出。
“要让侵权人‘痛到不敢再犯’,必须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记者从广东高院了解到,全省法院审结专利案件平均判赔数额相比三年前增长148.5%.2021年,广东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判赔超千万的有39宗,依法对67宗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最高判赔额达3000万元。
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可以起到阻吓侵权、充分补偿、激励创新的正面效果。去年3月,最高法院发布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故意、情节严重的认定计算基数、倍数的确定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白皮书提到了小米科技公司诉深圳小米公司案,就是广东法院在知识产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典型案例。该案中,深圳小米公司在网店自营商品的标题违法使用“小米”等字样,构成商标侵权,销售金额共计1.35亿元。深圳中院判决支持小米科技公司3000万元的赔偿诉请,展示了对惩罚性赔偿积极、审慎、严谨的法律适用,体现了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惩罚力度的决心和能力。
知识产权案件“审得快”,才能实现“快保护”,提高司法救济时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2021年审结二审速裁案件6503件,超过全院二审结案数量80%;提升速裁案件独任制审理适用比例,审结案件2660件,适用率40.91%,平均审理周期42.3天。深圳中院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40.8天,当庭宣判率超80%,实现“简案出效率”。
此外,广东法院不断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协调多方力量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广州知识产权法院首创技术调查典型案例发布和态势分析制度,全年技术调查官在932件技术类案件中提供审查意见,同比增长16.93%.深圳中院制定技术调查官工作指引,技术调查官累计参与审理250案,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