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批示范文本推行后,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畅通线上线下获取渠道,邀请社会第三方参与指导填写,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同堂培训,探索示范文本“智能辅助”填写等,让当事人、律师看得明白、用得方便。为进一步总结宣传地方法院在应用示范文本中的有益经验和明显成效,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
2024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部分案件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针对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提供统一规范的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方便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准确表达诉求,让诉讼更便利、解纷更高效。
经过深入了解及适用一段时间后,广大当事人、律师越来越理解、认同这项便民、有利先行调解和审判提质增效的工作举措。2025年以来,全国法院示范文本应用率以每月10%的增幅持续上升,超半数地区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应用率在50%以上,部分地区特定案由应用率达100%。
此次发布的五个案例充分展现了应用示范文本在保障当事人诉权,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促推提升立案质效,提高先行调解、审理、诉中调解等各环节解纷质效,以及促推类案源头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引导律师代理人应用起诉状示范文本,帮助全面准确陈述案件事实和诉讼请求,助力批量金融纠纷高效立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引导当事人使用示范文本充分、全面表达诉求,实现离婚纠纷实质性化解,解“法结”更解“心结”。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法院为口头起诉的当事人提供“一对一”代写诉状服务,并根据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快速确定争议焦点,实现道交纠纷速调速赔,做实定分止争。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将示范文本与要素式审判相结合,推动劳动纠纷公正高效审结,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也减轻用工企业诉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积极引导当事人使用示范文本,不仅促推物业纠纷批量化解,还通过“要素式答辩﹢整改清单”机制,指导物业公司改进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促推物业纠纷源头治理。
据悉,示范文本的应用不仅帮助当事人、律师更加便捷、准确表达诉求,也有效促推案件办理质效提升,一些法院物业服务合同、金融借款合同、劳动争议等11类案件调解、审理周期明显缩短。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示范文本,拓展示范文本应用广度和深度,通过科技赋能,让示范文本更好用、更易用,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增强纠纷解决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