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这背后,法治无疑是“压舱石”。
2020年11月,法治中国的雄关漫道上迎来了一个重大里程碑——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法治轨道上忠实履行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坚持不懈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推动中国之治迈入新境界。
感悟思想伟力 科学建章立制
新时代的中国,跃上新的起点,也面对新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待和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应时代需求而生,与时代发展偕行,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迈入新境界,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
5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并将之自觉贯彻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留下了循着法治之光一路前行的历史轨迹。
筑牢思想之基,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公安部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辅导报告会,印发工作方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走深走实;
各级公安机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计划,组织专题读书班、法治大讲堂、大比武等活动,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学深悟透。
完善制度建设,法治公安建设根基不断夯实——
积极推动出台反有组织犯罪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推进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修订,全面修订公安机关执法细则;
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制度规范,出台《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等法规文件,进一步完善执法标准;
……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法为纲,循法而治。5年来,公安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推动公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一线执法提供精准指导、有力支撑,为法治公安建设夯基固本。
推动规范执法 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国之基址。
“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为法治公安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5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牢牢把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一执法工作要求,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做到执法要求与执法形式相统一、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把执法权力晒在阳光下,让公平正义看得见。
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深化受立案改革,推进对刑事案件重点执法环节进行统一审核、统一对接检察机关的“两统一”改革,在派出所等基层执法单位实施法制员制度等,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执法监督管理更加立体全面。
既注重全面推进,又紧紧牵住“牛鼻子”。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是法治公安建设的牵引性工程。各地公安机关持续提升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应用水平,推行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行,打造安全、规范、集约、智能、高效的执法办案模式,带动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国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已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200余个。
既有整体谋划,也下“绣花功夫”。各地公安机关深化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完善执法问题自动预警、异常数据动态监测、执法质量考评等功能;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制度,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建设涉案财物专门管理场所,对涉案财物流转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督管理。
一项项建设举措,让每一次执法办案实现了全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一个个“教科书式执法”,让每一起案事件的处置都在镜头下进行,成为“阳光下的守护”。
根植为民初心 增进人民福祉
法治很“大”,“大”到事关国家的兴衰;法治又很“小”,“小”到关系百姓的柴米油盐。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成为法治公安建设的鲜明导向。
5年来,广大公安民警坚持人民至上,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打击犯罪,将为民初心落实到法治实践的方方面面——
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深入开展“夏季行动”“冬季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抓好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更好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
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道路交通和铁路、民航、港航安全管理,严防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公共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出高频户政业务“跨省通办”、优化过境免签和涉企经营许可等一系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民利民的新政策、新措施。
一组数据,让人直接触摸法治建设“获得感”: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17万起,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我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全国群众安全指数连续保持高水平。
人们清晰地听到了公安法治进步的铿锵足音: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言行,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车驾管业务“一窗办”“自助办”,群众办事不再“跑断腿、磨破嘴”;“长江禁渔”助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久违的江豚回来了……
这份温暖人心的成绩单,彰显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温度和力量,映射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迈向法治化新境界的坚实脚步。
锻造过硬队伍 书写法治华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阐释了法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的方向。
公安队伍处在执法办案第一线,时刻需要面对生死考验、人情考验、物欲考验、环境考验等种种考验,只有具备“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才能手持正义之剑、肩扛如山重任,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
这是人民公安铸魂励志、自我革命的5年——
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在主题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中铸牢绝对忠诚之魂,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安铁军在思想洗礼中熔铸而成。
这是人民公安淬火砺兵、执纪如铁的5年——
瞄准实战、实用、实效,不断完善法律规定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执法培训机制,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业务技能比武等活动,深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切实推动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用,一支本领过硬的公安铁军在千锤百炼中“剑出锋芒”。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92.2万名民警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6.99万名民警取得高级执法资格;全国48个地市级公安机关、532个县级公安机关和1062个基层所队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5年来,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道路上,无数公安民警用热血和生命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群众安宁,涌现出了“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张库、蔡晓东、孙玉友、陈焕林等优秀代表。
将法治精神融进血脉,用行动书写法治华章。
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国公安机关必将挺膺担当、真抓实干、顽强拼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