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善心汇”网络传销案开展打击查处工作。经连日奋战,截至7月29日,广东省公安机关共抓获“善心汇”传销组织涉案人员230名,刑拘142人,查处涉案公司55家,专案打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警方将继续对网络传销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揭 秘
“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调查
近日,公安部组织侦办了“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依法对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天明等人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问题进行查处。新华社记者日前通过深入采访,揭露了张天明等人打着“善”的旗号违法行“恶”的本质。
●“共富神话”背后的“庞氏骗局”
从2016年5月开始,张天明等人宣扬“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策划、操纵并发展人员加入“善心汇”。截至目前,“善心汇”注册会员500余万名,会员遍布全国。
办案民警通过剖析其运作模式,揭穿了其传销本质。参与人向推荐人以每颗300元的价格购买一颗“善种子”,即可激活一个会员账号。会员账户激活后,可通过投入资金和发展下线获得高额静态、动态收益。
静态收益是指会员按照平台指令,向陌生会员汇款,称为“布施”。这一环节完成一段时间后,平台会安排其他会员向此人汇款,称为“感恩受助”。会员可以选择“特困”“贫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六个档次,“布施”金额从1000~1000万元不等,收益率从5%~50%不等。动态收益则指会员发展下线后,可以拿到下线“布施”金额2%~6%的提成。
据警方调查,张天明所宣传的2000亩黄花梨基地,实际只有几百亩且还只是树苗;所谓的三亚槟榔谷260亩房地产开发用地,根本没有办理过用地手续;注册的公司中,大多是空壳公司,没有实际业务。
如今被警方抓获的张天明向记者揭晓了答案:“‘善心汇’要维持运转就是靠不断发展新会员,用后面加入的人的钱补给前面的人。”“善心汇”公司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用传销等手段吸纳资金,而公司用来支付回报和奖励的是源源不断补充进来的参与人的本金。
今年5月前后,“善心汇”被湖南省公安、工商部门调查,系统运转受影响,张天明担心系统崩盘,煽动了大量会员前往湖南省政府非法聚集,甚至在大雨天把残疾人和老人安排在人群的最前面,严重扰乱了当地社会秩序。截至今年6月1日,会员资金缺口达92亿余元,涉及会员230余万名。
●“慈善家”外衣下的贪婪之徒
张天明,生于197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初中肄业,近年常驻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是整个“善心汇”传销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管理者。其先后做过服装、净水器等生意,2013年到了深圳发展,曾开过几家公司。
在“善心汇”内部,张天明每周周一到周五晚8时30分,都会在会员微信群里进行语音直播,大讲要实现人生价值,要互助共生。“通过不断的演讲,强化会员们对他的印象,认定了他是慈善家,相信‘善心汇’是慈善事业,发展更多人进来。”一名骨干成员说。
人前跟会员宣传要做好事,以慈善家“包装”自己的张天明,背后却在大肆敛财。综合张天明自己供述和公安部门调查,其把非法所得的10余亿元,用于给自己和家人购置大量资产,如在昆明以其控股公司的名义花费2.2亿元购买了一座大厦。办案民警介绍,张天明的妻子在逃跑时,随身携带了140多万元现金、29张银行卡,仅抽查的8张卡中的资金就有1100多万元。
“我愿意现身说法,‘善心汇’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取得个人利益,我个人深深地感到悔恨和愧疚,‘善心汇’如今变成了‘恶心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天明说道,“不劳而获是走不通的。希望大家不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能够真正意识到,这种模式的危害。” (辛华)
“善心汇”的“敛财模式”
●发展会员
参与人向推荐人以每颗300元的价格购买一颗“善种子”,即可激活一个会员账号;会员账户激活后,可通过投入资金和发展下线获得高额静态、动态收益。
●静态收益
“布施”档次:“特困”“贫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
“布施”金额:从1000~1000万元不等;收益率:从5%~50%不等。
●动态收益
会员发展下线后,可以拿到下线“布施”金额2%~6%的提成。(南方法治报记者 龚剑锋 通讯员 曾祥龙 黄康灵 温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