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纬22度的海岸线上,出现了一道别样的“枫”景线~
为助力海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护航海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依托桂山岛诉联网法庭的上线运行,珠海香洲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延伸司法职能,联合桂山镇司法所进渔村、走码头、上渔船,在桂山岛组织开展了一场以“法护蓝色海湾 建设和美海岛”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将法治的风送到了岛上、吹进了群众的心里。
“点单式”线上普法
“法官,我们是诈骗案的被害人,案子判决好些日子了,被骗的钱还没拿到,我们该怎么办呀?”
在香洲法院和桂山镇司法所联合设立的桂山岛法官联络站内,四名合同诈骗案的被害人正通过诉联网法庭向执行法官咨询案子的进展情况及相关法律问题。
这是一宗涉及房屋、商铺买卖的合同诈骗案。2020年,吴大姐等几位村民先后向被告人陈某全购买岛上的房屋、商铺。陈某全在明知房产所有权已被其他法院裁定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下,仍谎称房产证遗失、产权在其名下,与各被害人签订买卖协议,并收取了4万至30万不等的购房款或定金。2023年东窗事发,陈某全终被香洲法院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并责令退赔各被害人被骗款项。
判决下来后,吴大姐等人迟迟未见退赔款项。但因海岛交通不便,他们也不懂法律,加之每天忙碌开档营业,一直无法前往法院咨询案件后续情况。
后来得知岛上有诉联网法庭和法官联络站,吴大姐便立马赶往了现场。在吴大姐与承办该案的执行法官取得联系后,为能一同解答各被害人的疑惑,执行法官随即召集了其余被害人,通过诉联网法庭开展了一场“点单式”远程法官咨询。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连线中,执行法官耐心细致地向被害人说明了案子的判决及执行情况,并就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退赔金额的认定等法律问题一一作出了解释。
“感谢法官解答了我们的问题,打消了我们的疑虑,心里倍踏实!”吴大姐由衷地表示感谢。
“对啊,现在有了法官联络站,我在岛上就可以面对面咨询法官问题,实在是太方便了!”黎大叔应和道。
以诉联网法庭为媒介、以法官联络站为桥梁,香洲法院依托数字赋能,将优质、贴心的司法服务送到了海岛群众的“家门口”,让他们足不出岛也能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力度。
“流动式”精准普法
除了“点单式”线上普法,香洲法院干警还走访了海岛各角落,派发普法资料、讲授法律知识,并引导群众日后如有纠纷,可前往法官联络站寻求帮助。
法院干警向沿路商铺、民宿及餐饮店普及了经营中常见的债务纠纷、劳动用工等法律知识,提醒大家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渔船上,法院干警向渔民讲解了伏季休渔的相关规定及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严重后果,耐心解答了渔民提出的疑难问题。
晒鱼场边,法院干警聚焦水产品买卖,用村民听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相关涉渔法律规定。
在港口,法院干警为海钓者普及了垂钓区域、垂钓时间、钓具鱼饵以及渔获限制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及责任,倡导大家文明垂钓、共同守护渔业资源。
此外,法院干警还向岛上老人详细介绍了当前集资诈骗的主要手段和防范方法,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教会老人识别各类骗局,帮助老人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法院干警还给岛上游客逐一解答了关于民宿退订退费、违约责任承担等法律问题,让前来听海浪、看海景、吃海鲜的游客也享用了“法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