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入屋最高达1米,好在‘莎腰妹’(瑶族人对未婚女青年的称呼)发现得早,让我们能及时、安全转移出去。”25日上午,回忆数日前发生的洪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新寨村委会三洲村村民房四公仍心有余悸。
他口中的“莎腰妹”是村里的网格员盘来云。20日15时17分,这位90后瑶族姑娘像往常一样进行网格巡查时,发现后山一个废弃矿口涌出大量水流,山洪有奔向村子之势。得益于她的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迅速派员除险,将59户217人全部安全转移,避免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这件事可以说是网格员立了大功。”大麦山镇党委副书记钟俊波说。
小小网格员发挥大作用,是连南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成形见效的体现。2022年以来,连南认真落实清远市委关于基层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让“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工作成为连南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日常巡查发现山洪险情
快速判断帮助群众脱困
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连南多个镇受灾,全县上下都紧绷着安全弦,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20日14时30分,大麦山镇新寨村网格员盘来云,骑着电动车按照网格范围进行巡查。
走村入户巡查、采集基础信息、联络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这是盘来云成为网格员两个月以来每天必修的“功课”,“从日常中发现不寻常,是我们网格员必备的‘技能’。”
天空下着雨,道路湿滑,盘来云一路缓慢驾驶,仔细查看。15时17分来到三洲村时,她看到山上有洪水激流而下,一直往村中灌去。27岁的盘来云是新寨白浪村人,熟知村情,她判断这些洪水是从村子后山一个废弃矿井口涌出来的。
“6月6日也下了暴雨,山上也有水流下,但很小,没有像20日那天洪水这样吓人。”盘来云回忆,发现山洪后,她立即拍下了图片并通过“微连心”随手拍小程序上报了这起山洪暴发网格事件。
她的快速判断是准确的。几乎在同一时间,该镇的信息员、大麦山中心小学校长房韦东也将废弃矿口涌出洪水的情况上报了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房小平。“我们学校距离废弃的矿口也就100米,我当时在办公室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房韦东说,他迅速跑上教学楼楼顶查看,看到原本封闭的废弃矿口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汹涌的洪水正往村子涌去。
收到盘来云的报告后,大麦山镇党委副书记钟俊波立即将情况上报给镇网格长、镇党委书记罗良县。而房小平也在15时30分许证实了上述情况。
大麦山镇党委在向县里请示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15时40分许组织人员到三洲展开群众转移工作。灾情发生后,连南县委书记闵飞,县委副书记、县长房志荣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靠前指挥应急抢险、人员安置、险情排查等工作。至22时30分许,三洲及相邻的移民新村59户217名受灾群众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镇村干部协助灾后重建
村民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25日上午,三洲村的洪水早已退去,通过路边散落的鞋子、衣服等物品以及民居墙角的水迹,还能看出当时的洪水情况。
目前,被转移出去的59户217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回家,有序复工复产。钟俊波介绍,三洲的清淤工作费用以及其他灾后重建的费用,将由镇政府设法筹集资金解决。
当前村民正在忙着打扫清洁和消杀工作。村道上,镇、村干部和群众正用挖掘机清理厚达10厘米的淤泥。“当时洪水入屋最高达1米,如果不是网格员及时发现,我们村一些在家的老幼可能会有生命危险。”50岁的村民房四公表示,他们一家三口当天顺利转移到了镇内敬老院,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家里逐步清扫干净,25日,房四公开始上山打理自家的山林和田地。“党委、政府十分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努力干好生产,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人物
网格员盘来云:
能帮助到群众,就很有满足感成就感
清扫淤泥、引导群众做好消杀工作……25日虽然是周六,网格员盘来云仍然在岗位上。“当前正值防汛期,每天两次巡查是必须的。”她介绍,现在是救灾复产的关键期,群众早一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损失就能少一点。
受疫情影响,原本在外任职幼师的她今年待在了家中,今年4月底应聘成为“网格员”,如今开始渐渐喜欢上这份新职业。“做好网格员的工作,我认为要有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她告诉记者,天天在外面巡查,时时和群众交流,感觉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开朗了,口才、交际、应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近两个月的网格员工作中,无论是劝导河边游水的儿童,还是及时发现水毁农作物,或是协助群众转移,她都能感受到群众对自己的信任目光。“平常处理的大多是一些琐碎事,但都关乎群众生活,我觉得能帮助到他们,就很有满足感、成就感。”
有着一双明亮眼睛的盘来云,目前正在攻读函授本科,“农村发展空间挺大的,多学知识,才能更好建设家乡。”“七一”将近,这位瑶族姑娘有个小心愿:“我现在还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希望能早日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纵深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网格员巡查仔细、上报及时。钟俊波认为,这次能及时发现险情、迅速安全转移群众,网格员的作用功不可没。他介绍,大麦山镇目前共划分30个网格,配备了网格员32名。“大麦山镇利用网格微治理,通过党建引领串联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千条线’,实现村民自治,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大麦山的“网格化管理”成效,是连南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的一个缩影。
出台“硬核”政策
每年整合投入千万元
为助推网格化治理能力提升,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连南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基层治理创新专项指挥部,全局统筹推进,破解社会治理衔接不畅难题。
一方面,连南加强统筹规划,以地段位置、人口规模、面积大小、管理难易等因素为依据,将全县的网格从312个调整为287个,使网格划分边界更为清晰明确、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突出党建引领,把党支部建到网格上,激活网格“红细胞”。连南在网格员中大力发现、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夯实基层执政基础的中坚力量。尤值一提的是,连南出台了“硬核”政策,每年整合县财政资金约1000万元,保障了网格工作的有效推进。
有了制度保障,人员是关键。为此,连南由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村(居)委书记分别任县、镇、村三级网格长,“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乡贤、瑶老、社工等担任信息员,将交通劝导员、地质灾害巡查员、生态护林员等整合到网格员队伍。
目前,连南全县共选聘专职网格管理员18名、专职网格员179名、兼职网格员108名,配强了“专职+兼职+专业”网格员队伍。同时,通过对新招聘的网格员进行集中培训、全员培训,创新推广微阵地、微课堂、微宣传、微舞台、微管理的“五微工作法”,极大提高了网格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强化科技赋能也是连南网格工作的一个特点。该县推广使用无人机助力网格化工作,排查环境复杂区域,采集高空图像,形成“空中+地面”的立体巡逻模式,消除了“铁皮瓦”搭建、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
解决基层矛盾纠纷
破除“顽瘴痼疾”难题
建立问题线索发现、甄别、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办结等7个方面的闭环运行机制,形成“事发有上报、事中有处理、事后有反馈”的全链条环路处理流程……如今的连南网格化管理,逐步探索出一条迅速反应、措施得力、高效解决的路径。2022年5月,该县共上报处置网格事件4448宗,办结4431宗,破解了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
打通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开展网格“敲门行动”,帮助群众生成“粤核酸”二维码,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接种”,把疫情防控工作下沉到千家万户。
打通隐患排查“最后一公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形式,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网格员共排查重点区域2789个。
打通防诈反诈“最后一公里”。出动网格员2107人次走街串巷开展防诈反诈宣传,提高群众的防诈骗意识。2022年1月至5月,连南电诈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4.09%,切实守好群众“钱袋子”。
打通防汛减灾“最后一公里”。构建“网格+气象”的防灾减灾模式,确保及时通知群众防灾避险。今年汛期期间,累计及时转移安置群众585人。
打通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通过“歌堂坪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常态化向群众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等党和国家的政策,让网格员唱响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主旋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