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公园巡逻。
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调解工作。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景田派出所地处莲花街道,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余人,辖区重点单位多、学校多、自然村多。近年来,景田派出所在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的背景下,将警力下沉,针对辖区特点深耕基层矛盾调解工作,以社区民警为支点,盘活基层力量,按照矛盾纠纷调解“多走一步”的工作思路,深化多元解纷内涵,努力提升居民安全感、满意度。
「共建共治」
让矛盾化解更符合社情民意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就有可能衍生违法犯罪。”景田派出所所长余小明认为,做好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仅靠派出所60余名民警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更多力量参与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来。为此,景田派出所积极联系莲花街道办、各社区工作站,寻求在这一问题上开展更多协作。
近段时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警务力量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景田派出所积极推进辖区社区民警与社区工作站的融合,让社区民警兼职社区工作站副书记。
“在基层矛盾调解方面,社区民警主动联系社区工作站,邀请社区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做好这件事。”余小明介绍,景田派出所要求社区民警在与社区工作站的合作中,结合自身经验,着重培养更多有能力的基层调解员。同时,通过推进合署办公模式,逐步夯实基础工作。
调解力量的壮大,是为了服务基层矛盾化解,而如何及时发现辖区存在的矛盾纠纷,除了日常接处警,还需要社区民警真正深入基层。因此,“走街串巷谈心,询访百姓需求”已成为景田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工作常态。
“有警快接、有案快办、有忙快帮、有事快办,这是我们派出所要求的‘四快’。”余小明解释,之所以提出这“四快”,也是要求所有民警,派出所不仅要做好执法办案工作,更要做好服务工作,要求更多警力深入基层,真正了解辖区群众的需求,用心尽责做好基层管理服务工作。
“我们明显感觉到,社区见警率提高了,跟社区、小区的联动也越来越紧密。”莲花街道党工委书记钟义应表示,近年来,派出所与街道、社区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基层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如警务室与社区工作站一起办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积极主动去解决邻里矛盾、情感纠纷,群众遇到困难时,也能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民警,便捷、高效的服务让群众更能感受到被守护的温暖。”
今年3月2日,为更好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景田派出所设立了“警民联调中心唐顺华工作室”。工作室以“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为宗旨,与社区工作站联动办公,努力为群众解决各类纠纷和困难。
「多做一步」
让警务工作更具群众口碑
唐顺华2005年从部队转业后,就来到景田派出所,2007年开始担任社区民警。用他的话说,社区工作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以前总觉得只有抓嫌疑人、打击犯罪,才能体现公安工作的意义,而在社区工作后发现,哪怕是一次矛盾纠纷的顺利调解,都能感受到警察这份职业的价值,很有成就感。”
有了十几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唐顺华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社区民警个人再有能力,只依靠个人,成效都是有限的,还是得依靠基层单位,依靠群众。”
唐顺华有这层感悟,源于他多年与群众的交往联系。他管辖的片区有700余名基建工程兵退休党员,这些人退休后仍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成立了10个党支部。
“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每项工作的推动都变得更加高效。比如推行楼栋长机制时,他们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唐顺华介绍,退休党员的热情,让他深受鼓舞。
“警民联调中心唐顺华工作室”成立后,唐顺华给自己定下一个要求:纠纷调解不一定要求快,更重要的是稳和实,要在常规调解思路后多做一步,力求不存遗留问题。
不久前,唐顺华接到一起劳资纠纷报警,包工头以建设方没有支付工程款为由,带领十数名工人向建设方讨要工资。调处过程中,细心的唐顺华发现,包工头报的工程款总额可能与工人的实际诉求有出入。
为了查明真相,唐顺华放弃快速处置的思路,在安抚工人的情绪后,与工作室的同事加班加点,逐一向工人核对数额,并通过工人出具的原始凭证核算出确切总额。
经过三天三夜加班加点的工作,唐顺华最终查明真相,协调建设方全额支付了工人工资,并将虚构事实的包工头依法行拘。
事情到此本已算圆满,但唐顺华还是不放心。事后,唐顺华主动联系了建设方负责人,一起去拘留所探望被拘留的包工头。
“这么做,是为了让他意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执法部门的关心,以免他因此出现逆反情绪,做出过激举动。”唐顺华认为,矛盾纠纷调解不仅原则上要公平,更应理顺当事人的情绪,避免衍生其他社会问题。
一直以来,景田派出所强调矛盾纠纷闭环调处工作机制,而唐顺华坚持“多走一步”的矛调方式,将这种闭环延伸到每个个案。“成功的调解不仅是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字,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当事人的理解。”唐顺华说。
据了解,“警民联调中心唐顺华工作室”开设以来,唐顺华一人就调解了40余起矛盾纠纷,囊括劳资纠纷、情感纠纷、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帮扶济困等,真正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按需配警」
让民生服务更有“体验感”
在基层派出所,警情是公安机关感知辖区治安形势的一项重要指标,派出所许多工作也是围绕警情进行部署。
“社区民警都下沉到基层,时刻关注社区的点点滴滴,把群众关注的事放在心上。”景田派出所副所长邱清湖介绍,通过警务平台后台能清楚显示,社区民警对每日警情的查阅很频繁。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是公安机关占比较高的一类警情,为此,景田派出所社区民警重点在反诈工作上下功夫,不仅深耕社区工作群、物业小区群,及时发布防范提醒,更在走街串巷中时刻把防诈骗挂在嘴边。
社区公园多是景田派出所辖区一大特点,曾经一段时间,社区公园内盗窃案连发。对此,景田派出所重点部署警力,要求巡防队员每日早晚均到社区公园巡逻,发现可疑人员及时盘查。在破获几起公园盗窃案后,公园内很少再有盗窃案发生。
户政业务也是派出所服务辖区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让民众体验到更好的窗口服务,景田派出所设立3个户籍民警岗位,并对所有警务辅助人员做好服务培训,积极热情做好服务工作。因为办事效率高、服务好,在多数户政业务全市通办的背景下,景田派出所户政业务办理总量居福田公安分局第一。
“对于基层工作,群众满意是我们的第一追求,而了解群众的需求,除了分析警情外,还要靠民警深入基层,在走访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末梢感知能力的强化,是我们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参考。”余小明说,正如景田派出所一直要求的,“走街串巷谈心,询访百姓需求”,踏实、细心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打造“幸福、平安、美丽”景田。
(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