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昀,中共党员,现任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科技大队大队长。2021年,李建昀在一场打击走私的战斗中严重负伤,失去了左小腿,他以坚定意志从特警尖刀蜕变为警营飞鹰,成为一名出色的警用无人机飞手,在新岗位上继续书写忠诚。曾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其妻子张馨心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好警嫂,他的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
11月,侨都江门,秋意正浓。在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一个身影正专注调试警用无人机,随后紧盯着显示屏研判数据,动作沉稳神情专注。左裤腿下不经意露出的金属假肢,无声地诉说着这躯体曾承受的惊涛骇浪。这位钢铁硬汉,此刻正率领警用无人机专班,守护着江门的碧海蓝天。
“每次升空巡航,都感觉自己还在冲锋……”李建昀目光灼灼。
根深叶茂:一线淬炼铸就忠诚
记者:您经历过巡警、特警、派出所民警、打击走私民警等岗位。这些不同的经历带给您怎样的积淀?
李建昀:我从小就有警察梦。28岁从海南考入广东省鹤山市公安局后,体会到当警察就要像大榕树一样,根扎得深才能经得住风雨。入警后,在不同岗位经受锻炼,正是让根基更深、枝叶更茂的过程。
巡警是我脚下的“根”。用脚步丈量街巷,近距离感受人间烟火,熟悉每条巷、每盏灯、每户人家,心里绘就的“平安地图”,就是后来面对任何风浪的底气——我在守护什么,内心清晰坚定。
特警是锤炼的“干”。三年特警,在险情处置、执行大型安保任务中反复锻打,把骨头练硬、技能磨精。这份经历,锻造了我遇险不退、守护到底的筋骨。
派出所是伸展的“枝”。转岗到鹤山市公安局古劳派出所,我觉得进了新的课堂。调解邻里纠纷、挖犯罪线索,得听懂“弦外之音”,在派出所,我学着用更细密的“根须”感知民生脉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打击走私,是续写使命,对我来说也是新的飞翔。在那次打击走私的战斗中,我失去了左小腿,但组织托举起了我,战友们的肩膀扛着我,我重新回到了阵地。我成为“空中指挥长”,警用无人机就是我的眼睛,每一次巡航锁定目标、引导战友精准出击,那种冲锋的感觉依旧澎湃。我想,只要怀揣一颗滚烫的初心,无论在哪个岗位,我依然是那个在前线冲锋的战士。
重大转折:浴火重生坚强不屈
记者:2021年7月3日,是您人生的重大转折,能讲讲那个危急时刻吗?
李建昀:那天,日常工作结束,我就接到配合缉私的紧急通知。当天下午1点多,江面风浪不小。我们3艘执法艇追击走私“大飞”(非法改装的大型走私摩托艇),我手持防暴枪站在执法艇船头,和战友配合包夹、喊话,对方抵死顽抗,竟掉头疯狂冲撞!第一次我们的执法艇惊险躲开,第二次猛烈撞击后,我被巨大的力量抛进了江里。漩涡中,我被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击中,剧痛后是无尽的黑暗……
昏迷了20多天后,我终于醒了,睁开双眼,发现自己身处医院,鼻腔内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气味,身体被各式仪器环绕着。我非常虚弱,连抬起手臂的力气都没有,体重也从60余公斤骤降到不足40公斤。当医生说出“截肢”两个字的时候,我的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崩塌。那一刻,最剧烈的痛苦并非源自身体的伤残,而是对妻子深深的愧疚。
我后来才得知,在我昏迷的那段日子里,妻子张馨心独自承受了无比沉重的压力。她既要照料重病的岳母和患癌的母亲,又要独自在我和母亲一次又一次的病危通知书上签字,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然而,她出现在我的病床前,却总是面带微笑。她在病床前紧紧拥抱着我,轻声说道:“我老公是英雄,棒棒的!”她的坚韧,成为我活下去、重新站起来的强大动力。
出事后,我一直瞒着父母。第一次拄拐见到病重的母亲,只说是训练伤了膝盖。直到母亲最后离世,也不知道真相。出殡那天,父亲看到我借假肢艰难下跪的身影,瞬间读懂了一切,他眼中泛起泪花。这份未能尽到的孝心,成了我心底永远的缺憾。
鹰击长空:科技赋能云端守护
记者:经历如此巨大的伤痛,重回岗位必然面临重重困难。您曾说,装上假肢,我照样能当警察!这句话的背后是怎样的坚持和付出?
李建昀:坦白地说,受伤后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我看着空荡荡的裤管,不停地问自己:李建昀,你还能站起来吗?还能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吗?我不敢想,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害怕见到我的妻子,怕从她眼里看到心疼,更害怕她为了不让我难过而强撑着笑脸的煎熬。就在我最消沉的时候,馨心没有放弃。她在重症监护室外坚持每天给我写信,还在每一封信上都画上我们俩的卡通形象,旁边写满了温暖和鼓励的话语。她说,就算我不能立即读到,这些心意也一定能传达到我心里。那些信,成了黑暗中照亮我的第一束光。
直到那天,她轻轻推开病房门,双手捧着那身叠得整整齐齐的警服,小心翼翼地放在我面前。那一刻,仿佛有重锤敲响了我的心灵——警服在,使命就在!
组织对我特别关心,高度重视我重返岗位的请求。知道我有无人机操作特长,在征询我个人意见后,2022年8月,将我调入江门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专班。
“不就是少了一条腿吗?装上假肢,我照样能战斗!”我全身心扎进去,向技术尖子请教,啃专业书本,练习飞行技巧。我担起无人机巡航与情报研判的重任,“科技之翼”助我在新战场飞得更高、望得更远。你们看,这方电子屏幕就是我的战场,我可以实时巡查重点区域,分析研判警情态势。虽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奔跑追捕,但我正用锐利的鹰眼、在云端继续守护着这座城市。我还加入了江门市公安局的警务实战教官团队,把我的实战经验分享给年轻战友,希望他们能更快成长、少走弯路。这条腿,也许让我脚步慢了,却让我更懂得用心去发现、去守护。
记者:在警用无人机应用这个战场,您和团队探索出哪些克敌制胜的新战法?在您看来,警用无人机技术在实战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李建昀:警用无人机是现代警务战斗力的倍增器,它具备视野广、机动性强、隐蔽性好的特点,堪称洞察犯罪的千里眼。比如,打击走私,以前需要大量船只水面围堵,风险高。现在一架警用无人机就能悄无声息锁定目标,实时追踪取证,引导精准打击。我们还结合警情处置、交通疏导、大型活动安保等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应用场景。
在无数次的实战磨合中,我们练就了默契的空地协同战术战法。每次行动,虽然跟战友处在不同位置,但是配合默契,我永远和他们一起冲在最前线。
记者:在您指挥和应用无人机的众多实战案例中,哪一起案件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李建昀:如果要说最深刻,应该是2023年破获的那起特大跨境走私案。这个案子之所以让我难忘,不仅因为涉案金额高,更因为在案件侦办中,我真切感受到警用无人机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战斗力。它让我和我的战友们,在屏幕前完成了一次跨越千里的“冲锋”。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赋的不仅是能力,更是信心与责任。过去,我们靠勇气和体力冲锋;现在,我们靠智慧和技术布阵。最终,我们成功侦破了这起特大系列跨境走私案,全链条打掉一个由境外人员遥控指挥、境内外走私分子相互勾结、长期盘踞粤港水域走私冻品的特大海上跨境走私团伙,共抓获涉案人员218名,捣毁走私窝点21个,查扣走私船艇26艘及一大批冻品。
可以说,破获这起案件不仅让我得到了战术上的胜利,而且得到了从警生涯中一次意义深远的重生与超越。
光荣使命:平凡岗位传递力量
记者:2023年,您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您的爱人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好警嫂,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荣誉的?
李建昀:我深知,这份荣誉从不属于我个人。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荣耀时刻,我知道自己只是千千万万人民警察中平凡的一员。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源于组织的悉心培养与关怀,属于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属于默默付出、陪我熬过至暗时刻的家人。我非常感念妻子张馨心,她用无言的坚韧与奉献,支撑我重新回到岗位上。这份荣誉时刻鞭策着我:荣誉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照亮前行的灯塔—唯有以更深的赤诚、更精的业务服务于群众,回报信任。
记者:最近,您又调整了岗位,任职江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科技大队大队长。从水上缉私到空中护航,再到交通管理,您的战场一直在延伸。此外,您还身兼英模宣讲员,已完成200余场宣讲,这段从“浴火重生”到“传递力量”的征程,让您对肩头的责任有什么新的理解?
李建昀:岗位在变,战场在变,但守护平安的初心始终如一。我会带领团队把无人机管好、用好,让它真正成为守护江门平安的空中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特别注重培养新警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希望他们把科技手段与传统警务深度融合。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我积极投身各级党课宣讲、政法英模巡讲等活动。我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青年战友不惧挫折、勇敢追梦。
从入警那天起,守护平安就是我不变的誓言。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将一如既往,全力以赴,踏实走好前行的每一步,和战友们共同守护平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