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东莞鸿福路商圈别样“热闹”。
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C通道,市民书写的“平安心语”风铃在往来人流中摇曳;软乎乎的抱抱柱、印着十大灵魂拷问的互动柱、摊位表情脸谱区,邀请人们停下脚步、表达情绪、分享心声;志愿者、学校师生、心理咨询师、普通市民齐聚现场,打卡留影、维持秩序、开展心理健康互动……
这场由东莞市委平安办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单位携手发起的“站在一起,相拥平安”鸿福路商圈情绪快闪体验,正成为东莞全域文明建设的一次创新表达。自10月1日启动以来,活动吸引数千名市民参与,不少博主与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打卡体验,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累计话题曝光量突破百万,引发上千条热议。目前,活动中的抱抱柱、风铃区、楼梯贴、地贴等装置仍将开放持续至10月底,为节后城市持续增添温情亮色。
平安可触、文明可感。在这个承载着祝福与团圆的假日里,“国泰民安”的愿景以最贴近日常的方式落地。东莞正以年轻化、柔性化、人文化表达,回应市民群众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让平安建设更具人文关怀,也让这座文明城市的“安全底座”更加稳固。
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当“平安东莞”以快闪直抵人心
情绪价值拉满的快闪,正戳中一众现代人的“心巴”。
线下,“瓶瓶”“安安”与“平安小精灵”等IP巨型人偶举牌互动,或包装成抱抱柱的毛绒触感,传递暖意,成为市民“合影新宠”;“刮刮乐”“星期工牌”“姓氏卡片”等文创设计,以去班味的幽默口吻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不止释放即时情绪,更传递“你的情绪我懂”的共鸣。
线上也同步掀起“平安打卡热”。小红书上,这场快闪被网友比作心灵充电站,“好久没有在商圈看到这么用心的设计”“东莞地铁也太会治愈了”等评论如潮。朋友圈、短视频平台上,“平安东莞,一起来”标签话题持续更新,让网络传播承载温情与正向价值。
这些真实的打卡瞬间,正是东莞“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时创建”文明氛围的缩影。依托周边商圈的高人气,东莞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化身为平安文化展示的“城市会客厅”,沉浸式、共创式、情绪疗愈式的空间设计,使得这里成为安全与温暖共生的文明新场景。
共建共治共享
市民成为平安建设的主角
这场看似轻盈的快闪体验,实际承载着“全域文明建设”的深层逻辑。
“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心理援助热线12356”等硬核信息被软性植入通道、地贴、楼梯间。活动中特设的心理咨询体验区,提供绘画分析、曼陀罗涂色、O卡牌、心理沙盘等项目,引导市民释放压力、表达情绪,体现出从“社会平安”到“心理平安”的治理延展。
政府搭建开放参与框架,市民则主动投入表达——“女儿,记得戴好头盔”“希望妈妈每天睡得好一点”“祝我的希宝平安喜乐!健康成长!”……活动现场,市民写下的平安心语,皆是对平安生活的真切期盼,凝结成彼此守护的社会情感;
而在灵魂拷问区,针对“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你最近一次被卡住的时刻是什么时候”等问题,市民觉察内心、接纳情绪,写下独具个性的回答;“平安装置”面前,大小朋友凑成竖、撇捺等笔画,拼出完整的“平安”字样……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吸引了“爱莞家”志愿者团队的百余名青年加入。来自东莞一中、石排中学、虎门外国语学校、东莞市万江中学、东莞技师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也自发赶来打卡,让现场充满多元参与的活力。
由此,“平安东莞”从自上而下的号召,变成了自下而上的主动践行,实现了从“单向宣传”到“情感共鸣”的跨越。如今,从商圈地铁到社区公园,从工厂企业到出租屋小区,“平安东莞,一起来”全民创安行动正以更多样、更年轻、更温情的方式,逐渐融入群众生活、城市日常。
近年来,东莞蝉联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七年获评全省“优秀”等次,市、镇两级获颁“平安鼎”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全市群众安全感与政法工作满意度长期位居全省前列。这些亮眼成绩,正是东莞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写照,构成了全域文明建设的坚实支撑。
东莞义警参与国家安全宣传活动。
夜色里的鸿福路商圈。
以平安护发展,以文明聚人心。东莞正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营造和谐有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崇德向善、和美宜居”的文明城市精神,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