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蓝图下,深圳市检察机关以最坚实的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日前,记者跟随“法治平安建设广东行”媒体采访团走进深圳检察工作一线,探访深圳市检察机关为推进美丽深圳建设作出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织密生态环境司法防护网
2022年8月,深圳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在龙岗区某村检查时发现,程某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从事收集、贮存、分装、处置废矿物油活动,危险废物污染浅层土壤深度超过20厘米。龙岗区检察院经刑事案件审查和公益诉讼线索研判及实地勘查,于2024年1月10日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程某提起公诉,同时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2023年11月23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与程某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商定由程某赔偿危险废物处置费用3万元,但协议并未涉及土壤修复费用。2024年4月16日,龙岗区检察院参与见证涉及该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补充协议》签订,补充协议明确由程某依法对受损土壤进行修复。龙岗区法院对补充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程某按照协议支付了危险废物处置费用3万元,并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公司开展受损土壤修复工作,支付修复、监理及效果评估费用等共计9.9万元。
2024年5月,修复工作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和检测,修复效果达标。同年5月14日,因程某认罪认罚,并积极履行受损土壤修复义务,龙岗区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程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据悉,为服务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实施,深圳市检察院建立健全一体化办案机制,于2020年7月决定由龙岗区检察院集中管辖全市(含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环境资源类犯罪一审刑事案件,加大对污染环境,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非法占用农用地等重点犯罪的惩治力度;于2022年7月指定前海蛇口自贸区检察院集中办理全市涉海洋公益诉讼、行政、刑事检察案件,逐步达成涉海洋案件全域管辖。
自2020年以来,深圳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493件,其中办理环境资源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50件,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24件,创新建立跨领域跨区域保护、诉前替代性修复、市区两级联动、执法司法联动等一系列机制,形成了“协同联动、多维监督”的多层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办理的深圳湾蚝排散落物影响航道安全公益诉讼案入选深圳市涉外法治建设首批创新成果。
打好生态协同保护“组合拳”
2020年3月,深圳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时发现,某公司厂房的废水废液收集池严重渗漏,导致重金属严重超标的废水流入茅洲河,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了解情况后,深圳市检察院依法支持该部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4年12月,广东省高级法院经终审,判令涉案公司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16万元。
毋庸置疑,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有效手段。目前,深圳市检察机关与有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协同,严格落实赔偿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执法、司法常态。
为共同完成好生态环境保护“必答题”,近年来,深圳市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河湖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检察长”等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在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和案件移送等方面加强工作衔接。
此外,深圳市检察机关聚焦系统施治,推动形成跨区域协同保护合力。如深圳市检察院针对深圳东部海域保护,与惠州检察机关构建“大鹏湾—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针对深圳西部海域保护,与南沙、横琴检察机关构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助力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凝聚生态环境保护最强力量
2024年,深圳市坪山区某关停企业有危险物质溢出,严重威胁周边环境,企业负责人逃匿失联。同年4月,深圳市检察院联合该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等部门,支持深圳市慈善会在全国首次使用生态环境公益基金进行废物处置,共支出300余万元资助应急清理处置项目顺利完工,避免长期应急管理造成的持续损耗,有效消除了环境风险隐患。
早在2020年8月,深圳出台全国首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规定》。在立法的支持下,2021年5月,深圳市检察院联合该市中级法院、民政局等单位,正式成立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公益基金,用于环境修复、应急处置、提起诉讼等费用支出。
该基金是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公益基金,设立4年多来,共接收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赔偿金及社会各界爱心捐赠2870余万元,支出360余万元,为生态环境修复及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相关费用开支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让“携手共治”成为一种日常,深圳市检察机关还致力于健全社会支持工作机制,组建“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建立公益诉讼观察员制度,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投入绿水青山保卫战中,特别是深化“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的应用,推进形成了“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司法保护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