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飙车“炸街”扰安宁、企业欠薪牵动数百个家庭生计、广场噪声引发邻里冲突……面对这些潜藏在个案中的“疑难杂症”,肇庆市广宁县综治中心跳出“事后灭火”的传统模式,化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全科医生”,以“综治建议”为精准“处方”,解群众燃眉之急,治问题根源病灶,推动平安建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创安”、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深度转型,用一份份有力度、有温度的治理答卷,让“精准‘处方’医治理顽疾,‘综治建议’激活新效能”的实践在广宁落地生根。2025年9月,广宁县委政法委获评2022-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

图为肇庆市广宁县公安局副局长曾惠容在江屯中学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宣讲活动。 广宁县委政法委供图
溯源研判护成长
引擎轰鸣划破夜空,少年翘头飙车掠过街巷。此前,这样的危险场景在广宁夜间频频上演,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更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导火索”。
今年以来,广宁县将“飙车炸街”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头号难题,县综治中心联合公安、市监、交通等部门,通过“常态巡控+精准收网”的组合拳,一举打掉8个飙车团伙,查处相关案件354宗。
简单查处只能“治标”,深挖根源才能“治本”。通过数据分析,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发现387名涉案嫌疑人中未成年人占比近九成,而这一现象与广宁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部分家长存在“法不责幼”侥幸心理密切相关。
针对“预防体系不完善、惩戒矫治难度大、网络环境负面影响”三大漏洞,综治中心撰写《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报告》,提出“细化家庭教育指导、改革法治副校长考核、建立政法系统预未协同闭环机制”三项核心建议,为未成年人保护开出精准“治理药方”。
建议迅速获广宁县委、县政府采纳,全县召开未成年人保护专题会议统筹部署。如今,广宁县涉“飙车炸街”警情同比下降36.51%,347名涉事未成年人得到针对性矫正教育,留守儿童法治教育覆盖率提升至98%,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未成年人保护网越织越密,“综治建议”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成效持续彰显。
快速响应解民忧
“再晚一步,超千万元纸品就要被搬空抵薪,企业和员工得两败俱伤!”今年4月,广宁县某控股公司负责人的紧急求助,揭开了当地一起重大欠薪隐患——某纸业公司因经营困境,拖欠280名员工750万元工资,员工聚集厂区欲强行变卖资产,矛盾一触即发。
面对紧急情况,广宁县综治中心没有简单“维稳”,而是以“解民忧、保民生、促发展”为导向,快速制定“抵押设备借款发薪、破产重组优先受偿”的解决方案,既保住企业复产重生的希望,又保障员工基本生计,仅用短时间便平稳化解危机。
事后,综治中心没有止步于个案解决,而是复盘案件、调研全县企业,发现经济波动期劳资矛盾呈上升趋势,暴露出企业用工不规范、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随即形成《全县用工规范管理升级专项报告》,为破解劳资纠纷难题寻找长效之策。
报告中“开展欠薪大排查、推行银行代发与欠薪预警、试点规范用工示范镇、总结‘快速响应、保存资产、统筹联动’的广宁处置模式”等建议落地后,成效立竿见影:全县5起潜在欠薪纠纷被提前化解,200余名劳动者顺利拿回欠薪。
“政府既帮我们要回工资,又给企业留了重生空间!”纸业公司员工王师傅的感慨,道出了“群众满意、企业安心”的治理温度,也印证了“综治建议”在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多元共治还宁静
“夜里11点,酒吧低音炮震得卷闸门嗡嗡响!”今年5月,广宁县某小区居民的投诉,让综治中心意识到噪声扰民已成为诱发群体冲突的重大隐患。排查发现,县城4处热点区域最高瞬时噪声超100分贝,居民与商户的矛盾已升级为拉横幅、当街争吵,严重影响邻里和谐与城市形象。
针对这一典型“城市病”,县综治中心迅速牵头制定“监测—劝导—整改—处罚—巩固”五步闭环机制,联合生态环境、公安、城管、市监等部门“合成作战”,依据职责分工精准管控噪声源,先以快速行动缓解群众不满。同时,工作人员深入分析问题本质,意识到噪声治理需“标本兼治”,随即展开调研并提交《社会生活噪声长效治理报告》,提出“明确部门职责边界与处罚标准、建立‘噪声治理共同体’吸纳群众参与”两项关键建议,破解“多头管、管不好”的治理难题。
建议实施后,“一键静音”响应机制落地见效:居民投诉30分钟内职能部门签收、2小时内现场核查、24小时内反馈结果;“柔性执法+信用约束”结合,“社区夜话”开启自治模式,促成27条“静音经营时段”“噪声举报奖励”等自治规则。两个月后,重点区域噪声投诉量环比骤降62.3%。
如今的广宁夜晚,“烟火气”与“静夜思”和谐共生,从“人防技防”到“心防”的治理升华,让“综治建议”成为守护邻里和谐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