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推进诉源治理、助力多元解纷,2月28日上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举行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暨培训会议,聘任16个特邀调解组织、64名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联调工作。
“调”向前延伸
近年来,黄埔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始终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特邀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2023年,黄埔法院总结完善“四导四解”工作法,立足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联合多个层面解纷资源,疏导矛盾纠纷“茬口”,受理诉前调解案件29329件,办结27398件,结案率93.42%,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调解是多层次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埔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铭指出,聘用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联调工作,是黄埔法院结合实际把解纷资源引进来参与成讼案件化解工作的有力举措,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寻找最优“解”
“我将运用我多年在媒体行业的工作经验,为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以及法律秩序尽一份绵薄之力!”调解员代表余素琳在聘任仪式上表示。
像余素琳这样此次受聘的人民调解员共有64名。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甚至各个年龄段,不仅行业经验丰富,同时还熟悉风土人情、民风民俗。针对当事人调解需求,特邀调解员将通过黄埔法院开发的“埔法善治E平台”手机小程序,随时随地为当事人答疑解惑,促进达成和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当天,黄埔法院还揭牌了“厦门市经贸商事调解中心驻黄埔法院工作站”及“南京金智云法律服务调解中心驻黄埔法院工作室”。据黄埔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波介绍,此次聘请的调解组织共16家,均经过严格审核、公示,这些调解组织服务内容聚焦于民商事纠纷领域,将形成坚实的调解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前。
落到最“实”处
聘任仪式过后,黄埔法院即组织调解员进行培训,就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埔法善治E平台”实操、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理论和实务经验等授课讲解。
未来,黄埔法院将继续促进调解工作,定期举行调解员培训,以能动司法做实诉源治理工作,推动黄埔区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