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问题村”“信访村”蜕变为“文明村”“示范村”,其中不乏“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这是惠州市部署开展“党建引领 百村共建”(以下简称“百村共建”)工作两年来的部分成果。
“第一轮结对共建,主要针对治理基础比较薄弱、矛盾纠纷相对集中之类的重点村。”惠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维玉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自2022年4月开展“百村共建”工作以来,全市、县(区)组织系统、政法系统各机关单位党组织与134个重点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惠州政法系统还以推进“1+6+N”(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粤平安”云平台+其他综治和社会力量)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契机,深化“百村共建”工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强保障、优服务。2023年,“百村共建”入选广东省农村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如今的西坑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两次在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上夺得第二名,去年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说起自2022年5月与仲恺高新区党建工作办机关党委结对共建以来的变化,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西坑村党总支书记范伟军颇感自豪。
据悉,西坑村地处城乡接合部,企业聚集,出租屋数量多、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结对共建后,区党建工作办党委安排政治与业务素质过硬的中层干部兼任西坑村党总支副书记,每周到村办公,跟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为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区党建工作办党委充分发挥组织、阵地、党员“三大作用”,建立区、街道、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五层联动工作机制,搭建起党员村民“朋友圈”。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村务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
区党建工作办党委全程指导村党总支组建出租屋党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实施党员房东带头、带动热心房东和非党员房东的“一带头两带动”机制,共同参与出租屋领域治理。
在党建引领下,惠环街道把西坑村党总支部、村出租屋管理党支部及非公企业党支部联合起来,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带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惠州开展党建引领百村共建,初步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模式。”惠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黎明表示,“百村共建”不是简单帮扶,而是立体共建,通过组织共建、机制共推、问题共商、平安共创,把重点村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夯实平安稳定根基
由惠州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党支部、惠州市“一号公路”项目企业临时党支部、新光村党总支三方共建的“警企村党建驿站”,位于惠城区汝湖镇新光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光村党总支书记王荣坤介绍,惠州重点工程“一号公路”规划线路经过该村多个村组,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们整合项目沿线公安、行政村和企业党组织力量,发挥前端感知作用,让党员干部奔走在纠纷摸排与联调的路上;对项目在征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信访、维稳等情况,由三方党组织及时排查化解。”惠州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政委钟伟彬表示,几个月下来,项目的征拆工作进展顺利。
“政法机关充分发挥‘尖刀连’作用,把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融入共建工作,通过深化‘1+6+N’工作体系,以点带面推进平安乡村、和美乡村建设。”黄维玉告诉记者。
据介绍,“百村共建”是落实“1+6+N”体系的良好载体,惠州市委安排政法系统党组织作为“前哨”下沉到治理任务更复杂的村居一线,依托综治中心去“统”,运用综合网格去“融”,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矛盾源头化解、多元化解。
黄维玉举例说,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党支部与乌石村结对,探索建立“警格+网格”机制,设立“村警说和”工作室,采取“党建+网格+楼栋长自治”模式汇聚18类共治力量。结对党支部还注重优化法律服务,让普法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市检察院政治部党支部深入偏远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劝导辍学青少年重返校园。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在龙门县麻榨镇东埔村的群山之间,一排排粉葛藤长势喜人。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
“过去这一带因为没有通水,长期撂荒。后来县委政法委机关支部帮助克服困难,如今盘活了80亩地种植粉葛,预计产值80万元。”东埔村党总支部书记廖毅灵说。
据悉,结对发展集体经济也是“百村共建”工作的常态。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机关第一党支部联合晓联村党总支,探索挂牌出让采矿权运作模式,帮助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市委政法委机关结对党支部帮助化解大良村集体土地长期被占用的遗留问题,推动该村成为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博罗县委组织部第一党支部协调争取到近600万元资金,对铁场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助力该村发展驶入“快车道”。
“乡村治理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发展问题,必须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黄维玉表示,结对党支部突出智力支持、资源链接、产业振兴,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百千万工程”强化安全保障和聚智赋能。
用足智力资源,围绕2023年底前实现经营性年收入10万元以上目标,各结对党支部积极会同帮镇扶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等各方面帮扶力量,指导村党组织细化发展规划,对薄弱村实施“一村一策”。盘活人才资源,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结对帮带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田秀才”“土专家”,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兴业。开拓产业资源,通过引入资金项目、盘活土地资源等形式,推动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