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肇庆封开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探索新途径完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织密“防护网”,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强化法治教育示范作用
筑牢“防护线”
“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责任的终结,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永远是你们共同的责任,别让孩子成为一座孤岛。”
今年7月,封开法院莫湛慈法官在审理一宗涉少离婚案件时,对双方当事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存在监护失职的情形。”莫湛慈法官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向这些家长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同时联合检察院、妇联、司法局等职能部门现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自觉履行好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陪伴,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好合格家长。
一直以来,封开法院始终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将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贯穿于涉少离婚案件审理全过程,避免离婚纠纷对未成年人产生不利影响,引导监护人及时履行义务,关心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消除引发未成年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防患于未然。今年以来,共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20份。
审结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多为留守儿童,他们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极易受到不良分子的诱惑和拉拢,最终陷入犯罪的泥潭。
封开法院充分发挥亲情帮教的感化教育作用,在审判过程中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法治教育,同时联合检察院、妇联和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排家长共同参与,让未成年被告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帮助未成年被告人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过自新,合力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此外,封开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持续开展判后回访帮教工作,跟踪了解未成年犯罪人教育改造情况,帮助未成年犯改过自新,早日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
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作用
夯实“守护圈”
“这次的模拟法庭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近日,江口中学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内首期“庭审”拉开序幕。全县中小学校师生、家长通过网络客户端同步“云开庭”,沉浸式体验庭审全流程。
“模拟法庭”将审判台变成讲台,法官聚焦学生的法治需求,结合审理的真实案例,精心编写剧本,全过程指导学生实践彩排,通过“模拟法庭+庭后指导”,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法庭审判流程及相关法律程序,夯实法治教育厚度。
近年来,封开法院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机制,与教育局共同打造“模拟法庭 守护成长”普法品牌,先后在渔涝中学、江口中学设立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沉浸式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特色课堂。
基地建立以来,开展模拟法庭10场次,线上线下普法覆盖人群超过20万人次,有效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突出法治队伍引领作用
织密“关爱网”
“越是偏远闭塞的地区,法治资源越匮乏,我们想通过更多更生动的案例,帮助留守儿童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和维护合法权益。”
9月开学季,封开法院法官们走进县区各中小学校园,为师生们带去一堂堂生动的法治课。
越来越多的法官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引路人,今年以来,封开法院选派12名政治素质过硬、法律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官及助理走进各中小学校园担任法治副校长,走进学校开展“法治第一课”活动。法治副校长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聚焦“防范性侵害”“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主题,开设“家长课堂”“爱幼未课堂”12场,在未成年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普法受众达1500余人。
“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封开法院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的师生走进法院,参观诉讼服务中心,旁听案件庭审,沉浸式体验法院工作,引导他们提高法治素养,树牢法治观念。
展望未来,封开法院将继续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完善联合工作机制,深度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积极运用司法建议“抓前端、治未病”,努力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关爱未成年人的工作模式,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