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司法改革的“排头兵”“试验田”,为全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与推广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其中深圳市福田区法院“要素重组与机制创新,推动审判团队新变革”项目近日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个司法改革典型案例,也是深圳市唯一入选的改革案例。日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新哲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基层法院司法改革及信息化话题展开交流。
“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陈新哲说,近年来,福田法院通过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线上线下全流程再造,实现全过程留痕,全方位监督,促进法官自我约束意识增强;通过实现类案自动推送,确保准确适用法律,实现类案同判,最大限度减少司法裁判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提高司法水平。同时用“互联网+诉讼”手段破解执行难,对被执行人和财产进行网络查控,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惩戒,全面推进跨行业信息共享和协作,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陈新哲认为,司法改革是司法系统的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其着眼点在于解决审判方式、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司法供给侧的改革提升司法能力,让司法水平、司法效率、司法公信力实现质的跃升。
司法工作机制改革 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案多人少”问题长期困扰各地基层法院。近年来,福田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爆炸式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受理案件数分别为39934件、56170件、66150件;今年截至6月30日,福田法院已受理案件63743件,其中新收案件50257件,同比增长90.63%,预计2017年收案将超10万件。2016年全院共办结案件52664件,以去年在岗的108名员额法官计算,人均结案已经高达487.63件。目前福田法院入额法官仅102人,人案矛盾十分突出。
“解决案多人少,靠增加人力物力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对司法工作机制的改革来深度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提高审判质效。”陈新哲说。
福田法院首先推进“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改革。案件进入法院前,通过与人民调解室构建信息化对接系统,大力推广在线司法确认,最大限度在诉前化解纠纷;对进入法院的纠纷,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快速消化掉一大部分简单案件;对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通过快执程序加快简单案件的执行速度。通过各项机制的有机衔接,层层化解,让更多司法资源运用到真正复杂疑难的案件上。
另外,福田法院还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完善标准化办案指引。对速裁案件实行集中收案、集中送达、集中审理、集中宣判的集约管理模式,确保办案规则清晰、便捷、规范,每一个重要环节规范运行。
进人工智能技术 打造新型”智慧法院”
据陈新哲介绍,地处深圳市中心的福田区拥有深圳70%以上的持牌机构总部,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巨大,2016年福田区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37253件,占全院收案总数的56.32%,其中信用卡纠纷超过1万件。面对巨大的司法需求,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探索智能审判方式,向信息化科技要效率。
2017年6月28日,福田法院推出首个信息化办案平台——“巨鲸”智平台(类案全流程在线办理平台)。该平台以信用卡纠纷为切入点,根据信用卡纠纷等类型化案件的办理特点,实现了金融纠纷类案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线上办理。 平台6月底上线运行以来,已初步显现出其在提升司法质效上的动力,预计一个审判团队年均办理信用卡案件数可实现2倍以上增长,从去年的4000件左右增至10000件以上,案件办理周期由四个月缩短为两个月。
来自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的用户汤强说,“巨鲸”智平台充分考虑了商业银行对诉讼效率要求高的需求,线上化、平台化办公,必将对银行的司法诉讼效率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位来自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的用户张金寿表示,“巨鲸”智平台的上线大大地提升了我们代理人的工作效率,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网上自助立案、线上缴费、网上开庭,让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去投入到具体案情的分析及案件的调查中去。
据陈新哲介绍,除了“智平台”,福田法院还在规划建设“融平台”(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信息化平台)和“慧平台”(庭审管理中心智能服务平台)并对三大平台进行整合并行,逐步打通内外网连接,实现电脑、手机、自助服务设备等终端全方位一体化,实现从诉前调解到立案、审判、执行直至归档的全流程网上办案,同时实现司法统计、审限跟踪等审判服务工作的全流程平台办理以方便群众使用。 (记者 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