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药店的药品价格虚高、坑害看病就医和买药治病的人民群众、造成国家巨额税款的流失……
近日,广州市海珠警方联合广州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捣毁了一条由药品生产厂家、代理商、“医药代表”及个别医院、药店人员组成的特大虚开医药行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产业链。
办案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赖某。
警方抓获以赖某(男,39岁)为首的41名犯罪嫌疑人,初步查明该产业链涉案金额达15亿元。
多家医药代理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
今年初,海珠警方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在对2019年度已破获案件开展梳理时,通过对去年底侦破的一宗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深挖扩线,发现广东恒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某公司)、广东金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某公司)等多家医药代理公司,疑似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手段,偷逃国家税款,非法牟利。
针对新的线索,海珠警方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并与税务部门密切协作,对上述医药代理公司及其相关上下游企业展开调查。
经过初步调查,专案组发现,上述医药代理公司向税务部门提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几乎都是由省外的医药生产厂家开具。
在税务部门的配合下,专案组开展分析后发现,恒某公司、金某公司等5家存疑的广州市内医药代理公司,无一例外地都在与省外医药生产厂家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却几乎没有与省内医药生产企业合作的情况。
而税务部门也向专案组反馈了同步调查的结果:上述省外药企的生产经营情况存疑,5家医药代理公司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嫌疑。
为了查明恒某等医药代理公司与这些省外医药生产厂家之间的真实业务往来情况,专案组组织警力兵分多路,分赴安徽、浙江、湖南、海南等省份。
在历时数月,辗转几十个城市乡镇,奔波上万公里后,警方对数十家相关医药生产厂家开展逐一调查,确认这些医药生产厂家都是空壳公司。
而恒某公司等5家医药代理商与这些“厂家”之间的所有商品交易、签订的合同、支付流水等均系伪造。
在多路民警赴省外开展调查摸排的同时,另一队专案组民警在省内对恒某公司等医药代理公司及其下游有业务往来的医院、药店进行调查。
民警通过侦查,发现了一个游走于这些医药代理公司与医院、药店之间的特殊群体——医药代表。
“他们类似于中介,编织出一张由个别医院和药店采购人员组成的关系网。”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医药代表与医药代理公司合作,以代理公司的名义向正规厂家采购药品,再通过空壳公司药企制造虚假交易,伪造转账记录,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形式,将药品价格推高2-3倍甚至更高后,高价销给医院和药店。
之后,他们会与代理公司按比例(医药代表占85%-90%,公司占10%-15%),瓜分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牟取的高额利润,同时再给关系网中的医院、药店采购人员高额回扣,以维持关系。他们将这种合作方式称为“过票”。
代理公司与医药代表的“过票”操作,直接导致了进入医院、药店的药品价格虚高,坑害了就医买药群众。
多地同步收网捣毁黑色产业链
经过历时数月的缜密排查,专案组锁定了以赖某为首的一条特大虚开医药行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产业链。
11月5日,专案组在广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联合税务部门开展跨省收网行动。
办案民警在多地展开抓捕行动,共抓获41名犯罪嫌疑人。
抓捕民警分赴广东、广西、安徽等地同步收网,抓获了以赖某为首的41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扣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卡、身份证、网银U盾及公司资料、账本等作案工具一大批。
办案民警现场缴获手机、银行卡等作案工具一批。
经审讯,专案组查明,恒某公司等5家医药代理公司为填补“过票”产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缺口,通过支付票面金额5%-10%的手续费,向上游票贩非法购买来自广东、湖南、安徽、海南、浙江等多间空壳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约1.3万份,涉及税额约2.2亿元,价税合计约15亿元。
为了掩饰不法行为,这些代理公司以“支付货款”的形式,将非法获利转账到医药代表指定账户作为回扣,累计金额达3.6亿元。
目前,海珠警方已依法对赖某等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