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放的白板手机壳与加工器械。 本报记者 王正 摄
山寨手机壳陈列样本。 本报记者 王正 摄
工人用模板制作手机壳。 本报记者 王正 摄
手机壳制作原料聚丙烯。 本报记者 王正 摄
在貌似正规的工厂里,五颜六色的手机保护壳整齐地放在货架上,而非法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竟然藏在顶楼最里面的房间里……5月15日,广东警方开展“飓风40号”打击收网专项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57名,缴获假冒品牌手机保护壳38万余个、制作保护壳模具19套、大型压制工具20台,涉案金额2亿元。
日常走访发现制假线索
3月中旬,各地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为了让辖区工厂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大石派出所社区民警定期到各工厂检查消防、防疫情况。3月20日,当民警走访番禺大石诜村一家塑料制作工厂时,竟发现普通手机保护壳上印有某知名品牌商标。经调查,民警发现该公司有制造、销售假冒知名品牌手机保护壳的嫌疑。在广东省公安厅经侦局指导下,省市区派出所四级警方联动,成立专案组深入调查。
专案组民警调查发现,在大石街道有两家公司从事相同的勾当,一家在诜村,另一家则在会江村。于是,专案组派出两个调查组分别蹲守在两个城中村暗中观察。
专案组发现位于诜村的广州市佳某塑料制品公司(下称“佳某公司”)从外观上看并无异样,公司所在的厂区一层占地约1000平方米。公司法人代表是黄某明(男,39岁,佛山顺德人),其妻子叫彭某梅(34岁,江西安福人),夫妇俩平日住在佛山顺德,整家公司有员工30余名。
而另一家广州市锦某电子公司(下称“锦某公司”)位于会江村安平路,公司股东是罗某利(男,33岁,湖南衡阳人)和李某良。罗某利负责打理公司的大小事务,是总负责人。这栋建筑有4层楼,一楼是仓库,4楼是生产车间和办公室,每层楼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整家公司有工人20余名,其中包括仓储主管、生产车间主管和财务各一名。据测算,该公司每日生产手机保护壳3000余个。但专案组联系知名手机品牌的权利人发现,其并未授权该公司使用注册商标。
斗智斗勇挖出假冒产品
经过前期摸查,抓捕时机已成熟。5月15日10时许,省市区派出所50人次警力集合,兵分两路前往会江村和诜村两家公司展开抓捕。11时,统一收网行动开始。记者跟随民警来到了佳某公司一楼,一名戴着黑框眼镜、年约30岁的女子坐在楼梯旁,手捂着胸口,神色不定地说:“发生什么事了?我什么都不知道……”经询问,这名女子就是彭某梅。
民警随即包围了眼前这栋建筑。记者随着民警进入一楼厂区,发现里面摆满大型机器,这是保护壳注塑成型区。此时,工厂老板黄某明出现了,他也对民警的到来感到惊讶。民警表示:“我们怀疑你们制造假冒品牌手机保护壳。”“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随便搜。”黄某明毫不慌乱地回答。
于是,黄某明带着民警搭乘电梯径直来到5楼。放眼望去,红的、紫的、白的……不同品牌手机保护壳整整齐齐地放置在蓝色货架上,货架靠近通道的一侧贴有不同的手机型号,但这些手机保护壳上面并无任何商标。难道该公司没生产假冒品牌产品?
随后,民警上了6楼,看见数张“非本厂人员禁止入内,抓到者后果自负”警示标语被贴在6楼的门和窗上。进门左侧,依然是摆满手机保护壳的蓝色货架,右侧则是打包区,放置了不少纸皮箱。数名员工在现场作业,有的在核对数量,有的在整理包装。
此时,黄某明的脸色开始不对劲,但依然装作没事站在一边。民警马上搜查那些可疑的纸皮箱,从靠近大门的箱子开始搜,里面的手机保护壳都没有商标……“你把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保护壳藏在哪里?”“没有,我们只是生产一般的保护壳。”黄某明仍然嘴硬。
此时,民警在一个箱子顶部发现好几个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便询问在场员工:“这些保护壳从哪里来的?”该员工沉默许久,说不知道。
随后,民警展开了大面积搜查。当搜到右侧区域最里面两个房间的纸皮箱时,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越来越多……
百般狡辩不敌铁证如山
对于这些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黄某明解释道:“这些是客户送过来的样板,我们按照手机型号生产配套的手机保护壳,不带商标的。”可是,随着民警继续搜查,发现堆积成山的纸皮箱里都放着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
眼看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了,彭某梅又给出一个解释:“我们只是生产基础材料,如果客户需要印商标,我们会把原来的手机保护壳寄给客户,他们印好了再送回来。”客户印好了商标再把成品寄回厂家?这理由令人难以信服。于是,民警跟黄某明夫妇来到厂区3楼的办公区,想向其二人进一步了解情况。但其二人一点都不配合,继续东拉西扯。
此时,办公室员工照常吃着午饭,仿佛一点都没有受影响。民警随后发现一个带有玻璃门的房间,进去一看,里面全是各色各样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这就是最终成品展示厅。这家公司制假售假的嫌疑更大了。只是,关键证据在哪?
民警转变了思路,来到员工办公区,逐一询问员工的职责。“我只是实习生,来这里没多久……”前排一名男员工急忙开脱。“谁负责做客服?”民警来到一名女员工的办公桌前。该女员工称,其只是负责跟单,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民警在她的电脑里发现了关键单据——出货单。根据出货单显示:这家公司生产了基础手机保护壳,然后根据客户需要把产品发给彩绘厂家,彩绘厂家印好商标后再把产品发回来,最后由这家公司把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发给客户。黄某明夫妇想通过这样迂回曲折的操作规避警方打击,但终究还是败露了。
在现场搜到的数万个印有知名品牌商标的手机保护壳及客户单据面前,黄某明夫妇无力辩解,只能默默地跟着民警上了警车,一同前行的还有在场的25名工人。
此时,另一组民警在锦某公司抓获犯罪嫌疑人罗某利,不仅搜到数额巨大的侵权手机保护壳,还在工厂现场缴获印制品牌商标的模具及大型压制工具……
据介绍,2020~2022年,省公安厅在全省开展为期3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蓝剑”行动,把打击矛头直接对准妨碍企业创新发展、侵害群众利益、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南方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