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公安铁骑每月巡逻总里程数达90万公里,冲在防控第一线。
社区民警进校园开展安全防范宣讲工作。
12月24日清晨,天穹微露霞光,映照在东莞历史文化的象征——迎恩门,亦映照在从城楼掠过的面孔,酷帅的铁骑队员、可爱的学生,其他匆匆的身影,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与气息。迎恩门(俗称西城楼,始建于1384年)屹立至今,不仅见证了时代演变,亦见证了东莞治安环境的蝶变。
“警察叔叔您辛苦了,谢谢您!”发生在迎恩楼前的温馨一幕,在朋友圈刷屏。在附近上学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拿着数束鲜花,送给在迎恩楼前执勤站岗的铁骑队员,非常的暖心。护航、守护、感恩,在这里互相传递,彼此交融。
从“改变”到“护航”,莞邑战士日夜守护在城市每个角落,将一份暖人心的平安送递到每位群众的心里。12月21日,备受关注的东莞“护航”主题8场直播活动圆满收官,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纷纷为“护航东莞”点赞。这是东莞市公安局继去年以“改变”为主题举办系列发布会之后的又一重磅策划。东莞公安机关与众部门联合起来,以扎实工作护航民生福祉、护航经济建设、护航城市发展,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收获群众一个个满意的微笑。
让人民群众看得到、享得到
12月23日,东莞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举行,大会指出,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其中强调,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促进共治共享,让整个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始终是东莞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这与“护航”的主题思想一脉相承。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公安局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省公安厅和东莞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建设年”中心工作,全力维护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抓好队伍和警务保障,为城市护航。
为展示社会治理新成果、社会治安的新好转,助力东莞城市形象提升,从10月18日开始,由东莞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主办,联合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城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人行东莞中心支行、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单位,并联合12家媒体(21个平台)举办这次系列直播活动。
这次由市公安局具体承办推出,科学部署了8项人民群众看得到、享得到的“护航”策划活动,全面拉开了新时代东莞公安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使市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中,同时向全市群众呈现警队不断向好的新风貌。
直播活动依次分为“护航生命”“护航成长”“护航百姓”“护航畅通”“护航都市”“护航平安”“护航民生”“护航‘金’安”8个子主题,对全年亮点、重点工作进行展示和解读。活动以接地气、讲故事的方式,向市民展示公安机关联合全市各职能部门,携手建设平安东莞的成效。每场直播活动的主题、直播方式都不一样,但每场直播主题和内容,都与市民息息相关。
该活动充分利用媒体渠道优势、网络传播优势、政府资源优势,按照“专题报道+氛围造势”“线下引流+直播互动”“二次传播+周边衍生”依次滚动开展,构建图文声像融合、网上网下融合、政府媒体融合、职能部门融合的融媒体宣传新格局,开启了东莞市政务类公关宣传的先河。
“护航”系列直播活动,政治站位高、主题内容好、涉及单位多、传播范围广,需要统筹谋划、沟通协调、技术攻坚、舆情应对等,工作任务异常繁重。为此,市公安局成立工作专班设立项目规划、剧本策划、传播营销等10个功能组。并根据功能组职责分工,制定媒体沟通、传播营销等7个系列近30个工作细则,全体人员分工负责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该活动社会力量空前参与,创新提出“联合搭台,共同传播,各取所需”的融合政务宣传思维,邀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社会资源参与活动,探索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在宣传工作上“双赢”新模式,打造公安宣传工作“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从“改变”到“护航”的蝶变
去年11月份期间,东莞市公安局以“改变”为主题举办系列发布会,以“1+5”的形式推出1场主发布、5场具体职能发布,一连6场发布会,并衍生一系列的创意宣传海报、看点长图、亮点“九宫格”等,发布频率如此之高,发布形式如此之新,这是东莞市公安局的首次尝试,聚焦了空前的关注。
2017—2019年,东莞全市刑拘数、逮捕数、移送起诉数均实现三连升,目前总量均位于全省第三位。根据省委政法委通报,2019年上半年,群众对东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满意率为97.58%,全省排名第二……一张张成绩单徐徐展开。
市公安局借此发布会通报了“打、防、管、控、服”等方面的情况,展示了公安机关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亮点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向外界释放了重要的信号,东莞治安环境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改进,社会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大家的感受越来越直观。
2017年,市公安局确立“抢案当命案破”的理念,将全市分为六大片区,刑警支队组织专人分为6个小组全面对接片区刑侦工作,打击跨区域“两抢”犯罪。在2018年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市公安局确立了目标: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东莞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争取客观数据上的提升,还要特别注意市民的主观感受。
从转变到蝶变。今年11月24日,东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举行,透露了三年开展该专项情况。东莞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全国扫黑办和国家统计局结合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对各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感受进行了系统调查,其中东莞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成效,评价为满意的高达67.68%,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1—10月,全市接报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31.2%,查处的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32%,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6.6%.
东莞公安工作的“护航”元素越来越凸显,目前全市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改进。截至今年11月24日,东莞公安机关打掉了83个“套路贷”犯罪团伙,侦破了强揽工程、恶意竞标、欺行霸市、强拿强要和非法高利放贷等一系列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和金融秩序的涉黑涉恶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
据悉,东莞公安在全国第一个打掉物业公司黑社会性质组织,为全国城市小区治理提供了标杆性案例;在全省第一个打掉完全采取“软暴力”手段实施“套路贷”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全省第一个打掉特大串通投标犯罪团伙,刑拘犯罪嫌疑人186名,查明串通投标工程167宗,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人民币2.32亿多元。
与此同时,东莞公安以精准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为突破口,一批“黑物业”“恶诊所”“家族式碰瓷”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被依法严惩后,东莞全面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找准社会治理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专项整治,不断消除危害、堵塞漏洞。
东莞公安机关还深入整治一批行业乱象,将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对“套路贷”“两违”“散乱污”等12类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挂牌整治,有效解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治理领域的一批顽瘴痼疾。
社区警务护航“看得见的安全”
“让社会更和谐,逐渐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的生活环境,使治安环境一天比一天更好。”东城公安分局板桥派出所女民警唐琪原来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加入了莞邑卫士大家庭。她带着服务的初心、热切的愿望来到梨川警务室,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开始深耕在基层一线。
短短半年时间,她用脚步丈量了辖区路、街、巷,用心服务,做社区的知情人,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儿子离家出走,到现在还没找到,怎么办?”社区民警徐焕伟接到一名焦急的群众电话求助,当时已是深夜,他还是第一时间赶到群众家里。徐焕伟是虎门公安分局怀德警务室的社区民警,勤走百家门、遍识百家人、熟知百家情,是他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经验。
“这是我的联系卡,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虎门公安分局北栅警务室社区民警郑敏每天都深入社区走访群众开展反诈宣传,每次走访中她都会给群众留下“警民联系卡”。
……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多了很多走街串巷巡查民情的民警,他们深入社会基层,以打击日常犯罪为基点,保障人民安全,生动诠释了“社区警务”的内涵。
2020年是东莞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导向,将社区警务作为整个精准防管控工作的落脚点。按“一村(社区)一室”原则,市公安局在每个村(社区)规范设置587个社区警务室,配置764名专职社区民警、682名社区警务助理和2917名社区镇级辅警,把社区民警从派出所基础性工作及刑侦、治安等繁重的工作中剥离开来,确保社区警务力量与治安要素相适应。
社区是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环境好坏与否,密切关系着百姓的幸福生活。今年以来,东莞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将社区作为人民的“幸福根据地”,不断完善安全保障和法律指引,用一张张小小的社区安全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平安护城墙。
“肇事人找到了,算是给了老人一个交代,但于我而言,这个工作并没有结束。”洪梅公安分局社区民警马智冲在帮助辖区受伤老人找到肇事逃逸者后,他拿起老人手机亲自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职务等存储进去。半年多来,这已经不知道是他做过的第几件好事。
马智冲是一名负责乌沙村、金鳌沙村两个警务室工作的警长,有着十多年社区警务经验的他沉下心来,扎根乌沙村和金鳌沙村,带领着警务室辅警15人,在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的辖区内尽心尽力当好百姓“守护神”和“贴心人”,用“辛苦指数”的增长换来百姓“安全指数”“幸福指数”的提升。
今年以来,马智冲累计入户走访600多次,解决疑难问题30多个,开展法律和治安防范宣传100多次,调解纠纷20多起,排查隐患12起,辖区群众对马智冲警长的认知率高达100%.他管辖的区域内,今年1-9月份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52.4%,“两抢”案件发案0宗,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全镇最少。
从矛盾纠纷化解、防电信诈骗宣传、安全防范指引,到莞邑联防等机制,再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难题,746名专职社区民警“解绑”下沉基层,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贴身守护。
南城公安分局以基层社区警务工作为支点,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防电信诈骗工作体系,推进驻所调解室和物建“特邀调解员”等工作,成功调解2203宗,调解成功率98%.石碣公安分局则针对辖区电动车警情高发的情况,组织加大力度排查辖区内电动车商铺,对无牌无证或来历不明的电动车一律进行扣押审查,有效砍断被盗电动车销赃渠道。
南城公安分局和石碣公安分局是今年以来,东莞公安机关健全完善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的缩影,先后开展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情报支撑、莞邑联防群防群治等工作行动,做精做细社区警务,做实做强治安防控。
部门联动护航形成合力
在战疫中,一幕幕公安民警和医护人员接力守护、救助生命的镜头,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位东莞市民心底最温暖的那个角落。
10月18日,首场“护航”主题直播活动中,东莞公安铁骑与东莞的白衣天使们携手,以“蓝白搭档”扶危救难、抗疫故事为引线,讲述为群众生命安全奋斗的事迹。
市卫生健康局与政法、公安等部门整合大数据技术力量,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的预见性和精准度,并组建市、镇街(园区)两级39支共1500多人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队伍,24小时备勤。
今年疫情突发后,在与卫健部门的协作中,东莞公安“护航生命”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交出了一份出彩的“东莞答卷”。“答卷”的背后,不乏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蓝白搭档”故事,他们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
“看到你们工作那么危险和艰苦,我想要是我能给你们送一点口罩和消毒液就好了。”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莞城公安分局门口,对着值班工作人员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并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这是感动人且充满力量的画面。暖心、温馨、感动,在公安机关与教育部门之间交融。很多的镜头、很多的瞬间,记录了公安机关与教育部门融合、互动、共勉的故事,他们共同肩负着守护“平安校园”的使命和职责,为“护学岗”行动注入了厚厚的爱,让校园更平安、更有温度。
周一至周五清晨,在东莞市内的多个学校门口,总有着装整齐、手持防暴装备的民警、辅警带着“祖国花朵”们过马路,这只是东莞公安护航校园平安工作的其中一环。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东莞实际情况,联合市教育部门制定《东莞市加快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部署校园安保工作。
针对东莞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各项问题和短板,市公安局密切联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内外结合、共同发力,积极推动校园“三防”建设。在人防方面,全市1802个校区共配备保安员9755人,基本达到在校学生千分之五的配备要求;在物防方面,全市共配备安全防卫器械6608套,防冲撞设施、校园全封闭管理等设施设备基本到位;在技防方面,校园“1+4视频”基本建设完毕。
新形势下,“打防并举”方能标本兼治。在安全防范方面,市公安局积极联合市妇联、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职能部门力量,以社区为切口,走进千家万户,提供安全教育、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增强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感受“稳稳的幸福”。
在和谐社区的建设当中,市妇联做好“心理咨询师”角色,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日常接访和走访、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健康心理咨询等服务,维护妇女儿童的正当权益。市司法局则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了调解“润滑剂”的作用,针对群众遇到矛盾纠纷,通常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特点,建立治安调解服务网,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选派专职调解员到全市公安派出所,帮助公安减轻处理负担,并多维度打造个人调解室,提供多样化、优质的纠纷调解服务。
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各类调解委员会123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5个,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45225宗,成功调解44319宗,有力促进和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有了市妇联和市司法局的协助,公安作为提供安全服务的主力军,有了更多时间来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经多方共同努力,既保住了百姓的“钱袋子”,又温暖了百姓的“心窝子”。
一个个打击犯罪的专项行动铺开,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落地,一张张基层基础防护网织就……来自东莞公安、城管、应急、卫健、交通等战线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浇灌着“平安大树”,滋养着社会安定和百姓安宁。
其实救助群众并不只是东莞公安一个职能部门的事情,很多紧急突发情况,也是需要应急、消防、交通等多部门的联合行动。
为城市护航,安全生产摆在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东莞紧紧抓住事故防控这个“牛鼻子”,将专项整治、监管执法、体制健全、宣传培训紧密结合,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模式,深化压实安全生产和防汛防风工作责任,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自然灾害防范形势保持平稳。
目前,东莞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方面,借助摸排掌握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2支、社会组织救援队伍16支,健全了各级救援队伍联络渠道。其次是以公安、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消防救援、水务等5个部门为核心,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参与,构建“1+5+N”应对较大及以上事故灾害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了应对较大以上事故灾害的联动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