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佛冈投入约6200万元建设“雪亮工程”项目,加强数字化监控管理。
龙山镇建设“五室一厅”,“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水头镇首创综治、林长制、河长制“多网合一”机制,构建覆盖全镇的管控网格;县公安局打造了智感安防AI联合实验室,依托“AI+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赋能摩电交通整治……
近年来,清远佛冈县突出多元共治,坚持把“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机制作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抓手,以“1+6+N”工作体系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全方位、全天候扫描基层矛盾纠纷“弱信号”,以“听风便觉险将至,迅捷应对保平安”的作风推动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今年以来,佛冈县网格员排查隐患点938处,救援被困群众42人,汛期转移群众2152人,实现重要时点“零山火”、汛期“零伤亡”,盗窃类、打架斗殴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65.87%、78.41%,2022年度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一。
优化设计
“一网覆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走进龙山镇便民服务中心,宽敞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中心内设置了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化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室、视频监控研判室等“五室一厅”,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让基层末端治理的阵地更坚实。
龙山镇从办公场所实体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方式网格化、人员机构一体化“四化”上持续发力,完善基层治理硬件支撑。管理上,龙山镇综合治理委员会发挥统筹协调的“总指挥”作用,各系统、各层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在具体任务中实现“内合外联”“上传下达”,使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盘棋”格局高效运转。
近年来,佛冈县通过大力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乡镇以“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为主体,以其他综治力量为补充,以“粤平安”平台为支撑的“1+6+N”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县级层面,佛冈从完善顶层设计出发,优化系统设计,健全“一网覆盖”治理体系。完善“精网细格”管理系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完善事项入格管理、事件分级处置、网格员管理培训等机制,细化网格职责,推动全县网格优化整合为479个,实现基层治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格可管。
为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佛冈完善“闭环处置”运行系统,建立问题线索发现、甄别、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办结等7个方面的闭环运行机制,统筹网格内各部门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综合处置,形成“事前有上报、事中有处理、事后有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处理流程。
完善“镇呼县应”支援系统,县职能部门、镇对口机构分别派员进驻“粤平安”综合网格管理服务平台,设置县镇两级辖区管理员17名、部门管理员181名、受理员394名。依托综治委线上综合办公,推动县级研判处置力量下沉镇村一线、镇村网格事件上移县级处置,实现网格事件高效流转处置。2023年共上移职能部门处置网格事件744件,办结率98.52%。
今年初,水头镇莲瑶村网格员发现一名疑似走失的流浪女子,只见她精神恍惚、情绪异常,与常人沟通困难。网格员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到镇综治中心。该女子见到派出所民警后,不断呼喊一个叫“涂家榨”的地名以及自己的名字“阿萍”。民警干部顺藤摸瓜,核实了阿萍的身份信息。
阿萍精神发育迟滞,生活艰难,并不具备自行返乡寻亲的条件,水头镇与江西省永修县九合乡人民政府取得联系后,由镇干部、民警、社工、医生组成的爱心团队便踏上了护送阿萍返乡的路。
网格事件高效流转处置,帮助离别13年的家庭团聚,奏响基层平安欢乐曲。
科技加持
社会治理有了数字“军师”
流动人口多、出租屋数量大,是开展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建设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是佛冈破解难题的抓手。
佛冈加大资金投入,斥资240万元建设综治分平台,建立一个完整、高集成的数据中心,满足各职能部门的共享应用;搭建运行可视化平台,支持智慧佛冈各业务可视化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建设佛冈县智格县域城市治理应用平台,具备指挥调度、事件处置、数据分析等功能,与网格员使用的“佛冈智格”APP、群众使用的“佛冈智格-微治理”微信小程序上下可联动,实现了对网格事件的自动流转和超时自动警告和督办,极大地提高指挥中心处理事件的效率。
依托“网格员”“信息员”和“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平台,镇、村(社区)、网格三级协同联动,落实巡防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发挥线上系统对线下工作的统筹促进作用,使治理过程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可追责。截至目前,“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共采集各类网格事件信息24463条,办结24419宗,办结率99.82%。
在基层治理中,佛冈投入约6200万元建设“雪亮工程”项目,加强数字化监控管理。全县6个镇、91个行政村、802个自然村,建设起1767个高清视频图像采集点共计1884个图像采集设备。
围绕“群防群治平安乡村”的核心理念,由政府、村民、电信共建“平安乡村”视频监控项目作为“雪亮工程”的有效补充,通过“互联网+”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治安管理水平。
目前全县6个镇91个村(社区)共建2767个摄像头,并纳入“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实现了村(社区)、镇研判中心和县综治中心实时一体化信息监控管理。
AI也登上了佛冈基层治理的舞台。近日,在石角镇科旺村,有村民在途经路口时发现,路边多了个摄像头和“大喇叭”,只要有未戴安全头盔的村民驾驶电动车经过,“喇叭”即刻发出提示音:“佛冈交警提醒您,安全出行请佩戴好安全头盔。”
佛冈县公安局联合中国电信佛冈分公司共同打造了智感安防AI联合实验室,依托“AI+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赋能摩电交通整治。
从全县AI智感安防平台的大屏幕中可以看到抓拍区域总览、预警区域总览、实时抓拍等板块。实验室依托云计算、5G、大数据和AI等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摄像头资源,建立辖区警企合作新机制,当有违法违规摩电行为发生时,监控抓拍现场画面经智感安防平台分析向管理人员推送实时告警。
职能部门全面梳理事故多发路段、时段和重点人群,在全县91个村居的主要路段精准规划点位,结合交通灯柱共安装了80套智感安防设备,以“违法抓拍+大喇叭”的模式有效开展摩电交通整治。
要素保障
“多网合一”提升治理效能
“郑某煽动村民阻挠碧桂园小学正常施工。”近日,水头镇莲瑶村网格员巡查发现一起矛盾纠纷,立即上报到镇综治中心和镇派出所。
镇派出所接到警情后立即出动警力到现场协调,应急分队和村干部也马上赶到现场协助处理。“碧桂园小学施工合法合规,阻挠施工是违法行为。”镇村干部告知村民群众事情的严重性,成功劝阻了郑某的行为,当地群众和当地企业拍手称快。
矛盾及时化解的背后,折射出水头镇扎实的风险隐患防范处置工作。水头镇首创综治网格、林长制网格、河长制网格“多网合一”机制,统筹优化网格内护林防火、巡河护河、“两违”整治、宣传等11大类37个事项和工作经费,构建覆盖全镇的管控网格。
水头镇划分62个网格,配备了58名兼职网格员,23名专职网格员。此外统筹人民调解员、交通劝导员、消防员、民警、环卫、乡村新闻官等力量,实现网格队伍多元化。
水头镇的实践只是佛冈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缩影。佛冈建强网格队伍,配备专职网格员123名、专业网格员392名、兼职网格员455名,将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热心群众等1.3万人发展为信息员,实现“多元参与、一格多员”。
根据网格管理实际,由职能部门定期组织培训,内容涵盖隐患排查、安全管护、生态保护等19个类别37个事项,全面提升网格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打造一支“全科化”的网格员队伍。
同时,在原有专兼职网格员队伍的基础上,推动各村计生专干转任为专职网格员,并优化网格员队伍要素保障,强化专业装备,为专职网格员配备执法记录仪、马甲等装备,打造“一网聚合”治理团队,提升执法效能。
黄健敏原本是汤塘镇汤塘村的计生专干,去年转聘为专职网格员。过去的工作让她熟悉村情,能快速进入网格员角色,做起网格工作来游刃有余。
3月,黄健敏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本村智力二级精神病患者冯某病发并伴有磨刀行为,立即上报汤塘镇综治中心。
汤塘镇综治中心接报后马上联系村委、派出所、卫生院工作人员深入冯某家中实地走访了解病情。经其家人同意后,迅速将冯某送到医院进行治疗,不仅解除了家属的忧虑,也消除了辖区内潜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