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更合镇“和维贵”工作室调解群众纠纷。高明信访供图
“感谢杨和镇政府为民办实事!”今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信访局收到7名群众网上信访,反映小区周边鱼塘24小时开启增氧泵产生噪音影响正常生活。经过区、镇两级不懈努力,鱼塘噪音扰民问题得到有效改善,7宗信访件全部获评“满意”。
近年来,高明区大力开展信访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构建高效、快速、高质的信访基层工作体系,一件件信访矛盾得以在基层解决,信访上行问题逐年减少。
“群众能认可我们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方设法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高明区信访局负责人表示。
初次信访事项
一次性化解率超97%
近年来,高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信访工作面临诸多挑战。2022年年初,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到高明区信访局调研时提出,要制定高明区信访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充分发挥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镇(街道)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压实区有关部门行业管理责任。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制度建设取得良好成效,高明区镇上下联动信访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大部分信访问题在区、镇一级得到有效化解,2023年全区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7.21%。
信访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基层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信访问题源头化解的成效。今年,荷城开展社情民意“面对面·大家谈”工作,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难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实事、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驻点联系工作发现的突出问题,全面系统收集村(社区)社情民意信息,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方案实施以来,已举办相关活动25场,收集问题89个,解决集体资产盘活、自建房用电难、生活配套不完善等问题13个,其中包括历史遗留问题7个。
“只要在家门口解决好信访矛盾,群众越级走访就会减少,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工作就会事半功倍。”高明区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明区还积极探索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注重引进社会力量加入信访一线工作。例如,荷城街道成立了高明区首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北哥”调解室,更合镇成立了“贤谈”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和维贵”品牌调解工作室等,都有效增强了基层调解的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事要解决”
信访工作的落脚点是“事要解决”。2020年,高明区、镇两级以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流程为着力点,创建“人民满意窗口”;2022年继续打造区、镇、村三级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致力推动信访事项、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
高明区坚持传承弘扬“浦江经验”,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作为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困的重要途径,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亲自接访,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现场研究解决信访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近两年,高明区城建领域的信访问题较多,涵盖交楼、房屋质量、劳资纠纷等方面,高明区因此把“问题楼盘”攻坚作为治理城建领域问题的重要途径,按照“未建项目抓启动、停工项目抓复工、延期项目抓提速”工作要求,集中攻坚、全力突破。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包案,“既挂帅又出征”,多次组织会议研究化解工作的难点堵点,区相关单位、部门积极履职、紧密联动,多个一度停工的项目重启建设。
近年来,高明区持续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长期未化解或问题突出的信访事项均建立工作专班,实行清单管理,情理法并用综合施策,全力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全区领导干部深入问题一线,跟踪推动有关方面做实做细矛盾化解工作,一批历时多年、久拖不决的“骨头案”“钉子案”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