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近年来,珠海斗门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建平台、聚合力、造氛围”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协同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图:莲洲镇乡贤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突出统筹推进,高标准升级基层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整合各类功能场室资源,建成集视频监控、信访调解、分析研判、治安联防、日常办公于一体的“多能合一”综治中心。
二是强化试点示范带动。发挥省示范点和市示范点建设的带动作用,整合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力量动态调配,推动各方力量覆盖至综治中心,并对入驻人员实施统一管理,做到“前端化解矛盾、后端研判预警、横向统筹协调、纵向指挥调度”。
三是优化网格服务管理。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将矛盾调解纳入网格化管理中,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网格”,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四是发挥智治赋能作用。依托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利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提高基层治理效率,通过导入基础信息数据底板,实现网格“人、地、事、物、组织”可视化呈现,努力探索“多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的网格管理模式,让基层治理“如虎添翼”。
坚持机制先行,高效能形成多元化解合力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坚持主动出击,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制定《关于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充分发挥镇(街道)综治中心和村(社区)综合网格及网格员前沿阵地、基层触角作用,定期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全面细致排查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守牢安全稳定“第一道防线”。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部门联动机制。深化“1+3+N”矛盾化解、“1+2+N”乡贤调解、“8+1”联调联处等体系建设,建立《斗门区房地产纠纷联动化解工作机制》《斗门区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斗门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等十余项机制,在婚姻家庭、劳动争议、道路交通、金融纠纷、房地产纠纷、物业纠纷等高发领域形成全覆盖,实现上下联动、分流调处、闭环运行。
三是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综治中心枢纽作用,整合公安、法院、司法、人社、卫健、信访等力量,通过建设区级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镇(街道)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站、设立访前法律服务室,建强联调联动,力争就地解决。
注重三治融合,高要求创新矛盾化解方法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激发基层发展活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一是以自治消化矛盾。结合“民生微实事”项目,发挥基层村(社区)“两委”、村民小组长、村(社区)居民代表、楼栋长等作用,引导村(社区)居民自发制定内容多样、务实管用的村(社区)居民守则、楼栋公约、志愿者义务巡查制度等行为规范,筑牢村(社区)居民自治建设,其中乾务镇夏村村规民约还入选省民政厅100个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范例。
二是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建设“法治阵地”为突破口,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依托,将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与普法教育阵地点位相结合,用活基层法治队伍个体资源;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建立起群众与律师良性互动的法治模式,深入开展普法进学校、进村(社区)、进园区、进企业等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德治春风化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深化平安村居、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村村通”广播、“智慧一公里”平台,向群众“零距离”宣传基层治理理念,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塑造和谐友善、守望相助的文明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