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市古镇镇海洲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网格化管理闭环,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全镇社会基层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板。
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党建“并网融合”
“平时在村里,经常能看到穿着网格马甲的工作人员走街串巷,有治安巡逻的,有疏导交通的,有清洁环境的,很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是他们主动上门帮忙化解,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海洲村民魏先生说道。
海洲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搭建党建网格信息系统,推动党建网格“并网融合”,在辖区9个网格上实现“一网格一支部”,打通党支部和网格之间的壁垒,形成村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志愿者“四位一体”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使党建“红色引领”成为网格管理的鲜明底色。今年以来,海洲村开展各类党建主题活动共12场,切实增强了网格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网格员入户开展反诈、“粤居码”推广工作
强化资源统筹,打通服务“神经末梢”
海洲村坚持把“全要素网格”打造成基层治理前沿阵地,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流动人口管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纳入网格职能,实行分组包片,全面摸排群众诉求问题,形成“问题发现、流转交办、协调解决、反馈评估”的“闭环机制”。
2022年,海洲村村民袁某与邻居因房屋间行人道归属问题产生矛盾,邻居不满行人道划在袁某名下而向村委提出异议,两户人家由原来的邻里和谐变得针锋相对。村党委获悉情况后,迅速安排调解工作,一方面由主责部门疏理历史卷宗,了解所涉土地历史情况;另一方面多方力量迅速介入,村党委代表分别约谈双方家庭代表,协商化解办法,网格员4次入户耐心答疑,寻找处理矛盾的突破口,同时积极发动周边邻居参与调和,掌握矛盾双方心态变化。今年5月,双方以袁某重建房屋时退让2.36米行人路达成一致和解意见,双方冰释前嫌。
海洲村充分盘活社会组织资源,完善购买法律顾问服务机制,进一步丰富基层法律咨询、居家养老、残疾人就业等公共服务供给渠道。2023年上半年,海洲村通过线上收集、巡逻走访等方式梳理辖区“问题清单”640个,广泛收集意见并进行结果反馈,处理办结并回复问题634个,办结率达99.1%,驻村法律顾问处理群众法律咨询事务260宗,切实解决了一批治安交通、环境卫生等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走访群众
畅通议事渠道,多元力量“共治共享”
为有效破解村中“矛盾纠纷多、服务功能单一、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海洲村党委牵头搭建红色议事平台,通过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设立“群众接待日”“有事来说”等平台,围绕“问民需、征议题、访民情”三大主题,为群众提供“面对面”协商议事的良好平台,拓宽群众共建共治渠道。2023年上半年,海洲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5次,协商落实具体事项34项。
议事会议分组讨论
同时,积极推进“小群体”融入“大治理”,一方面招募群众威信高、社会关系好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等群体,组建“和事人”基层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伍,另一方面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特点,凝聚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为典型代表的志愿者力量,提高发现问题的“前哨”能力。
2023年以来,海洲村专、兼职网格员以及各类志愿调解力量排查介入基层矛盾纠纷104宗,成功化解74宗,联合派出所民警开展反诈、禁毒等知识培训9场,进一步壮大了海洲村群防群治队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