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东街道综治中心,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金东派出所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受访者供图
“外墙修好了,我们心里的大石头可算落地啦!”今年,家住汕头市金平区金砂街道金新花园2栋的业主们,比以往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安全感。
此前,金砂街道在组织综治中心下沉网格巡回办公过程中了解到,金新花园2栋建筑外墙砖石脱落,立即协调街道综合执法部门牵头属地金陵社区进行实地核查,在情况核实之后积极沟通修缮事宜,快速排除安全隐患。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类似案例在金平区常有发生。金平区正聚焦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平、法治金平。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金平区通过下沉治理重心、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探索出能够回应特定情境问题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有力推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加快推动打造善治惠民“金平样板”。
巡回现场办公
综治中心“一站式”解难题
日前,金平区鮀莲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下沉网格巡回办公时了解到,辖区居民赖某和柯某因口角产生推搡等肢体冲突,随后两人就医疗费、营养费等费用问题多次协商未果。街道综治中心立即联合街道司法所牵头开展调解,经耐心劝解后,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顺利达成协议。
这是金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综治中心下沉社区网格巡回现场办公社会治理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这个模式将领导接访、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及政策宣传融为一体,构建大综治格局,实现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截至今年8月,金平区已累计开展下沉办公290场次,共化解处置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565宗,切实为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矛盾纠纷问题。
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金平区突出多元共治,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金平区把镇(街道)作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战场,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要求,推行实施部门进驻综治中心工作机制,融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检察室等基层政法力量,并由区人社、住建、妇联、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各至少指派一名联系人挂钩各街道,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参与“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与此同时,依托“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综合信息平台,金平区率先细化完善“千线一网”社会治理运作机制,将全区划分为672个网格,每个网格均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网格下组建3472个邻里微信“朋友圈”,配备709名网格员,推选6838名楼栋长,组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
平日里,网格员发挥自身人熟地熟业务熟的优势,全域巡查、精准整改、实时上报,迅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将风险风口“扎紧”在基层网格。截至目前,“粤平安”云平台共录入事件1万余宗,办结率100%,有效做到以网格安全促进全区稳定。
整合服务资源
激发多元解纷新动能
近日,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员在下沉办公时,及时介入一起因厕所堵塞造成的邻里纠纷,并邀请社区人民调解员到场“点对点”调解,促使双方当场达成和解。
这是金平区打好“人民调解+”止纷争的积极实践。金平区积极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在街、居两级调委会建设实现全覆盖基础上,建成职工、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工作室等,打好“人民调解+精准普法”“人民调解+网格排查”等组合拳。今年以来,金平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超千次,调解民间纠纷千余件,调解成功率100%。
聚焦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金平区主动把社会治理的着力点放在优化服务上,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激发多元解纷新动能。
在为民解忧上,通过拓宽信访服务渠道,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金平区着力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完善优化群众来信、走访、网上投诉办理和信访督查等业务工作流程和机制,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能将自己的诉求得以解决。今年以来,网上信访事项占全年接受信访事项总量超60%,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在保护权益上,通过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推动便民司法步入“快车道”。该区及时调整、配备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实现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100%全覆盖,今年以来社区法律顾问提供服务达1605次;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审批一体化服务试点工作,对申请法援的群众实行告知承诺制,把受理农民工维权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法援案件作为重点,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今年以来共接待法律咨询46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超300件,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在德治教化上,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共奏文明风尚“和谐曲”。金平区构建12个街道文明实践阵地以及线上平台发挥协同作用的“1+12+N”新时代文明实践多维网络,建成1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文明主题活动4000多场次。同时发挥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文明阵地作用,推进宣讲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在全区厚植文明乡风,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聚力协同治理
创新群防群治新模式
在金平区广厦街道红荔社区,“五老”志愿者可谓家喻户晓。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林世水,退休后加入“五老”志愿服务队,在“板凳课堂”中积极宣传雷锋精神,并参与日常“微巡访”“微监督”、共享单车“微查摆”、城市文明“微劝导”等活动,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是金平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金平区各地各单位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激发激活群防群治力量,力推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如推动社区协商“制度化”,开辟社情民意“收集站”。金平区制订印发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实施方案,在各社区建设居民议事室,规范协商形式,健全协商程序,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扩大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目前全区12个街道170个社区已实现社区协商工作全覆盖。
推动妇女议事“平台化”,凝聚基层治理“她智慧”。金平区整合基层妇联执委、巾帼志愿队伍等在各社区搭建“妇女议事会”议事平台,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议事事项,收集反映妇女群众诉求、意见和建议,培育一批有婚姻家庭辅导能力的基层妇女骨干,切实发挥专业队伍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金平柔性治理新亮点。
推动业主共治“规范化”,找准打开群众心结“金钥匙”。金平区以小区为单位,搭建党建引领研商委员会,实施“一事一议”制度,采取居民小组会议、居民议事会、小区研商、业主研商等形式进行集中研商,坚持先研商后决策,在集中研商过程中最大限度消除群众顾虑、第一时间解开群众心结,避免邻里小争议升级发酵引发大矛盾。如东方街道凤园小区自建立研商委员会以来,已召开研商会议和“一事一议”23次,有效解决凤园小区老旧水管加压升级改造等事项,以小区自治推动实现片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