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党组织是我的救命恩人!”近日,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东门社区的居民林福德在家中谈到过往感叹道。此前,因大儿子46岁未婚、二儿子患病无法工作,家中难堪的处境让林福德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帮助下,林福德大儿子有了家庭、二儿子病情好转并能参加工作。
林福德一家的改变,得益于当地全面推行党员网格化联系服务制度。近年来,东门社区在上级的指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党建铸魂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径,推动社区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的显著转变。
在党员带动下,居民主动参与植树造绿。
红色引擎织密基层治理服务网
东门社区属涉农社区,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中心位置,与镇政府相距200余米,是人口密集和经济活跃的枢纽点。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如何打破基层治理困局?
当前,网格化治理已成为全国各地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事实上,东门社区早在十几年前,便已在探索并实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工作。
时间回溯至2009年,彼时的东门社区是上级高度关注的重点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法起到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对党的建设、党群关系以及基层治理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海门镇委、镇政府多次选派工作组进驻帮扶,并先后物色过两名经验丰富的镇干部挂任支部书记,通过实施党员网格化联系服务管理制度,社区从乱到治、由治到稳,由落后转变为先进。
回顾东门社区的转变,党员网格化联系服务管理制度是一大特点。
东门社区将现有1343户居民划分为3个网格居民小组,分别由3名社区总支部委员担任组长,实现社区86名党员与1343户居民挂钩联系,形成86个小网格,做到包干到户,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党员直接联系。通过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老有所依、弱有所扶”成为常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以“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托举起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小阳现在已经读初二了,目前他的成绩在全班只能算中游,接下来选择读专科对他以后找工作来说更实际点。”“是,但也得询问他本人意见,我们找个时间和他谈谈。”……最近,东门社区“两委”班子正在操心着孤儿小阳的未来。
小阳来自社区单亲家庭,2022年12月其父也去世了,留下他和两个生病的姐姐。这对16岁的小阳来说,无疑是不堪其重。在社区党员干部的帮助下,小阳继续安心上学,两个姐姐也接受了治疗。
像林福德和小阳一样,东门社区还有更多的群众从网格化管理中获益。据统计,今年以来,东门社区通过“织密服务网”这一特色党建品牌,共为群众排忧解难49件,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全覆盖。
居民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大舞台
“海之门”文化广场、锦泰公园、和兴农贸市场以及停车场……近年来,东门社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发动社区热心人士和集体筹资,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下来将利用各个线上平台推广当地的农渔产品,拓宽销售途径,增加村集体收入。”东门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木成表示,将继续通过利用好上级资金,发动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东门社区通过探索自治、德治相互融合的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基层治理主体活力,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首先,东门社区成立以党员为核心的志愿者队伍,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在党员带头作用下,居民主动参与清理垃圾、植树造绿,把原来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影响居民生活的闲置空地改造成优美雅致的小花园。据统计,东门社区累计在广场、公园种植各类苗木2760株、铺植草坪35亩,显著提高辖区绿化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东门社区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深化“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抵制高价彩礼等内容,不断探索乡风文明新模式。并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教育、禁毒宣传、道德讲堂、科普知识宣传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设立“最美家庭积分超市”,完善积分管理制度,将移风易俗、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项目,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通过一系列移风易俗“组合拳”,东门社区有效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居民从“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全面融入社区治理的“大舞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扎根到群众身边。
党群合力构建多元治理新格局
基层社区事务很多很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东门社区积极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倾听居民心声,深入探讨社区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充分发挥居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未来,东门社区将坚持以绣花功夫找准基层治理“绣点”,用心用情为群众绣出美好生活新画卷。
在发展经济上,社区积极促进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集体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寻求合作共赢。如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建设“农民合建房”,并紧抓教育创新发展契机,与华斯达国际学校等民办教育机构紧密合作,既满足了社区内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又为部分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村企合作项目蒸蒸日上,经济效益显著。
近两年来,东门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社区党组织积极推进治理成果多元共享,将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医疗保障、居民养老等,构建投入和回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先后建成文化广场、锦泰公园,疏浚整治2条排污排洪沟,铺设董埠生活区村道并完善路灯、绿化配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筹集1500万元助力社区居民发展生产;每年为居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保险、为老年人每月发放生活津贴,让每个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