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对于像深圳这种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不仅要打通社区这一“神经末梢”,更要向居民小区等“城市细胞”下沉。当前,深圳全面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不断提升居民小区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在这一大背景下,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五联社区的千林山居小区,以群众诉求服务站的建设为开始,逐步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众商众治”为核心要义的居民小区“睦邻空间”众治新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小区内的矛盾纠纷,还显著提升了小区内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打开了党建赋能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龙岗街道举办“百家宴”“一勺米”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居民间的深度交流与情感联结
破局
城市大型居民小区的治理困境
走进现在的万科千林山居,小区环境优美,道路干净整洁,呈现出一派美丽祥和的景象,完全看不出这曾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小区。
千林山居是2008年开盘的高端小区,共有三期物业,住户3705户,居民近万人,由万科物业提供管理服务。然而,近年来,由于楼栋的老化以及居民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提升,小区内邻里纠纷、物权纠纷等问题频发,甚至矛盾一度激化升级,每年光报警都有100多起。
“我们每一栋都配有一名楼栋管家,以前业主有投诉都是反馈到管家这里。管家夹在业主中间,只能变成传话筒。”面对调解僵局,有着十多年从业经验的物业经理王建涛也感到十分头痛,“别的小区也会有矛盾纠纷,但是问题没有这么突出。千林山居大,诉求多,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光靠管家根本处理不过来。”
小区里的纠纷离“法”近,离“情”“理”更近。在大家眼中,小区的管理是由物业承担的,但物业始终是服务者的角色,很难客观地调解纠纷、平等地和业主讲理。如何走好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寻找一个和物业“互补”、又能说“公道话”的治理角色?
近年来,五联社区党委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千林山居试点建设小区群众诉求服务站,探索社区党委引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既能提高调解权威性和公信力,又能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服务站成立后,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退休信访干部李七妹被迅速选任为千林山居一期党支部书记,并发挥“头雁”作用积极参与调解,亲身示范将自己的经验传给业委会、物业以及志愿者,带动他们的调解自信和调解热情。李七妹说:“作为小区党支部书记,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信念和责任。作为居民,我想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专长将小区变得更和谐。”
在服务站的建设初期,矛盾调解都是靠小区党支部书记面对面沟通协调,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服务站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矛盾诉求处置机制:由物业管家收集矛盾并初步处理,解决不了的大矛盾上报给业委会,再由业委会分配给三位党支部书记,由他们带领业委会或物业成员出面调解。随着调解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居民对服务站也越来越信任,逐渐做到“矛盾纠纷不出小区”。
布局
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新探索
千林山居群众诉求服务站的建设,需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小区党支部以“党建带群建”的方式,动员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扎实推进服务站建设。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千林山居群众诉求服务站的治理力量和实力水平日益提高,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张清单+三支队伍+四项制度”的服务模式。
小区以服务站为核心,加强阵地建设。服务站由社区党委成员统筹日常工作,并吸纳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志愿者队伍及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组成综合协调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动员居民志愿者、楼栋长、片区民警、网格员等成员共同参与治理。社区党委创新“两张清单”机制,即资源清单与双向服务清单,精准对接供需。小区组建矛盾调解、安全巡查、便民服务三支志愿者队伍,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环境安全巡查及普法教育等服务。此外,信息通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服务站发令、职能部门响应”制度、监督评价制度等“四项制度”为小区治理提供长效保障。
自服务站成立后,千林山居大变样。社区介入的矛盾调解数量由2020年的216起下降到2023年的42起,相关信访投诉下降61%、治安警情下降57%,物业服务满意度从2021年的78分逐年提升至2023年的87.3分。
除了破解纠纷“顽疾”,服务站还为小区办了几项大事。针对“停车难”的问题,小区党支部牵头制定了新的停车管理规定,巡查队发现违规车辆并做出警告,物业每晚统计空车位并在群里公布。这样一来,晚归的居民就能提前知道哪里有车位,避免了乱停乱放的现象。
五清路旁的街心公园,原本是一块堆满施工废料、地形崎岖的空地。服务站与区城管局展开协调,很快促成了一座美丽街心公园的落成。此外,小区还迎来了路面翻新、增设健身娱乐设施、新增公交车线路、设置红绿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焕新升级。
新局
“众治”赋能让幸福“零距离”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化解纠纷已不再是终点,而是开启美好生活愿景的第一步。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一种“人人乐于参与、人人能有所作为”的基层治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成立千林山居群众诉求服务站的基础上,五联社区党委进一步探索居民小区“睦邻空间”众治新模式,精准破解居民参与治理的三大疑虑:我能不能参与治理?我以什么身份参与治理?我有没有能力参与治理?
多元聚力,提升治理效能。社区党委以化解纠纷为切口,引领小区党支部搭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平台,建立“众人”可为的参与机制,为居民破冰打好基础。每月一次的小区治理综合联席会汇集物业服务中心、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小区义工队、居民代表等多元主体,并将街道平安法治办、社区党委、辖区警务室、网格、专业社会组织纳入。联席会累计反馈并解决了78项居民关切,覆盖娱乐、交通、卫生等多个方面。
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础。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积极引导党员同志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小区各项治理工作中身先士卒,促使居民观念从“管闲事”向“管家事”转变。通过招募志愿者,小区聚集了一批热心、有专长的社区能人,进一步壮大治理力量、提高治理水平。目前,调解志愿者队伍达到41人,安全巡查队33人,便民服务队61人,成员包含退休老师、律师、人民陪审员、警察等,年龄跨度从50后到00后。
整合资源,共创睦邻氛围。在龙岗街道党工委和五联社区党委的支持下,小区党支部协调多方资源持续展开培训活动为治理力量赋能、增强服务信心,同时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持续开展的“德治”“法治”“自治”主题宣传活动涉及普法宣传、平安创建、睦邻友好等方面,服务超5000人次。依据居民需求,便民服务队与物业配合推出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如“党建红帐篷”便民集市、夏日抓鱼乐、青少年夏令营等,深受居民喜爱。此外,篮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等兴趣团体的自发成立,以及“百家宴”“一勺米”等活动的连续举办,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居民间的深度交流与情感联结,展现了小区共建共享、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随着“睦邻空间”众治新模式的深入推行,千林山居的治理迈上新台阶。居民心中“家”的概念跨过了防盗门,走到了小区的角角落落。龙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下一步,龙岗街道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理念,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建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机制,把更多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到小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