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山市东区土瓜岭经联社,干净整洁的道路,充满历史人文感的碉楼房前屋后被收拾得井然有序,崭新整洁的文化广场,一幅幅美丽的手工绘画跃然墙上,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公共空间旧貌换新颜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个城中村还有无数个卫生死角、村内道路狭窄无消防器材,面临较多安全隐患。
去年,桃苑社区党委把土瓜岭改造计划列入“民生菜单”,推进改造计划,让生活在此的2000多名新老中山人的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每晚7时许,位于土瓜岭经联社中心地段的“桃苑社区文化广场”都会准时亮起灯光,变得热闹非凡。音乐响起,数十名新老中山人在这里跳起广场舞,调皮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玩耍,还有不少居民或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或坐在石凳上“吹水”。
“最早这里是一片荒地、破旧不堪,一到雨天就有很多积水,坑坑洼洼的,很少有人来这里活动。”现年70岁的村民欧伯告诉记者,经过社区翻新改造后,地面铺上了新地胶,还安装了舞台背景板、各种宣传栏等,篮球场旁边的墙面上还手绘了大幅“乡村振兴,共享美丽”的背景画,非常漂亮。
昔日陈旧老化的篮球场,如今变成了一个文体设施齐全的户外休闲广场。居民除了在这里休闲跳广场舞、打篮球外,社区也能在这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开展各种义诊、政策宣传等活动。
桃苑社区工作人员欧丽君说,“通过活动空间最大化,村民有了日常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更多文化活动也有了施展空间,‘家门口’服务进一步提质增能。”
在这里,还有多处户外公共空间实现了微更新。记者看到,在一处街道拐角画了7个免费停车位,“去年,这里杂草丛生、有很多杂物垃圾堆积,是一个蚊虫滋生的卫生死角。经过地面硬底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公共停车场,方便居民停车。”欧丽君说。
村里的观音庙所在地,以前堆满了杂物,如今改造后,各种健身器材、休闲座椅整齐有序的摆放着,还有居民坐在亭子下的沙发上纳凉休息。
土瓜岭村内街道比较局促,宽1.5米至3米不等,在危楼密集的土瓜岭大街,设置了20余处消防器材,危房也有人定期维护。记者获悉,桃苑社区还聘请专门的保洁人员对村中小街小巷实施网格化清洁管理,使这个城中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庄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力提升了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党建引领,让新老中山人共享社区治理成果
村居的发展离不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桃苑社区在土瓜岭开展“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做表率”引领行动,为村内39户农村党员户在家门口挂牌亮身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好务,办好事,共同营造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土瓜岭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黄素环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党员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村里的疫情防控,主动参与岗位的值守,没参加值守的党员主动积极捐赠物资,共渡难关。
据了解,土瓜岭外来人口居多,约1500人,本地户籍人口近800人。最初也面临着一些治理难题,社区通过开展430候鸟课堂、让外来人口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强化“主人公意识”,为外来人员营造归属感。
新老中山人在这里融合共生,共享社区治理美好成果。
老家在湖南耒阳的曾女士在土瓜岭出租屋生活三四年了,她说,“我很喜欢这里,这里位置好去哪里都方便,而且治安好街道干净,活动的地方也很多,内容很丰富,我有很多老乡都租住在这,感觉像老家一样有归属感。”
外来人口多了,本地人也“有着数”。黄素环介绍,物业出租成为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每年进账约250万元,629名股民有分红。此外,2007年10月,村集体统一为全村老人(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购买了社保,老人退休后就有退休金。其他股民也一次性补了15年的社保金,无一低保户。
“现在村子变美了,村民活动的地方也多了,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70岁的本地人欧伯笑着说,“我以前天天吃番薯都吃怕了,那时哪里会想到现在想吃什么都可以,更没想到自己退休后居然还有工资收,现在每个月都有1400多元,每年还能拿到村里的分红几千元。”
(中山政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