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数量多、化解难度大、涉及事由杂,群众的“急难愁盼”看似纷繁难解,却恰恰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破题点。
近年来,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创建平安义合、和谐义合工作目标,加快推进“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通过建强综合治理中心、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多方主体力量等方式,持续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共治水平,确保义合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24年以来,义合镇受理来访、上级交办、司法调解案件59宗、“12345”市政务热线217条,办结率、调解率均达到100%。许多群众通过拨打热线、送锦旗、写感谢信等方式向义合镇党委政府表达感谢之情,其中还有一份不远千里通过快递形式寄来的感谢锦旗。
义合镇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密码?
建好一个“大中心”
解决“烦心事”,成就“开心事”
推门走进义合镇综治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一排服务窗口整洁有序,窗口指示牌清晰可见。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综治中心。
为方便群众办事,义合镇按照“六个有”标准升级改造镇综治中心硬件设施,完善中心“五室一厅”功能布局,设置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受理窗口,让“小窗口”发挥服务群众的“大作用”。
提升“硬实力”的同时,义合镇综治中心的“软实力”也有了相应的提升。通过配齐配强6名专职综治干部,全年开展12次综合治理业务培训,综治中心队伍素质建设不断加强,工作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综治中心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义合镇积极推动职能部门参与综治中心工作,完成了对矛盾纠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形成“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帮扶”的强大合力。大至积累多年的土地权属纠纷,小如自家房屋因故受损的细碎琐事,各类矛盾纠纷都能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使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高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2024年11月,在义合镇务工的数十名工人被施工方拖欠薪资7万余元,由于无法联系施工方负责人,工人们选择来到镇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镇综治中心了解情况后迅速响应,马上联系施工方到中心进行协商处理,同时联动司法、公安、人社等部门力量介入处理。经过多次现场调解,工人们成功拿回被拖欠的薪资。事后,已赶往外地务工的工人们为表达感谢,特地制作一面写有“感谢义合镇政府为我们讨薪、调解、辛苦服务!”的锦旗,并不远千里通过快递送到义合镇。
义合镇收到群众的感谢锦旗。
由于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示范作用突出,义合镇被选为2024年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专题培训班调研学习点,其首创的“未成年人关爱联系卡”及其他经验做法得到一致肯定。
用好6支“强队伍”
化解“小矛盾”,促进“大和谐”
围绕综治中心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义合镇紧密联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力量,依托“粤平安”云平台及综合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打通信息收集、研判预警、联动处置、跟踪问效等环节,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全力构建起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年以来,义合镇通过发挥“1+6+N”的体系优势,转介、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共32宗,其中解决长年信访积案3宗,所有矛盾纠纷均得到了有效处置,实现长期和谐稳定。
民警开展入户宣传工作。
通过综合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义合镇不断健全完善镇、村居、村民小组三级治理网格,配备指导员、信息员、小网格长、网格员等168人,做到及时发现、响应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024年,全镇录入各类网格事件1287宗,办结1287宗,按时办结率达100%,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义合镇社会治理综合网格管理示意图。
集结N方“微力量”
凝聚“一盆沙”,下好“一盘棋”
义合镇不断汇聚社会调解员、“五老人员”“法律明白人”、驻镇(村)律师、社工义工、乡贤长者等“微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建立镇、村(社区)两级调解委员会11个,组建“党员先锋调解队+法律明白人”调解队伍11支,组建“乡贤调解队”2支,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N”治理模式,走出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路子。
义合镇组建红色调解队。
义合镇下屯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审计制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阮啸仙的故居。近年来,下屯村充分借助红色文化力量赋能基层治理,在法治宣传、调解矛盾纠纷、宣讲红色故事、重点人员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力构建了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义合镇曲滩村开展“法律明白人”知识讲座
下屯村村民阮某的责任田由于疏于管理,被阮某某一家种上了绿竹,双方因此起了矛盾。本着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宗旨,镇综治中心、村“两委”、调解队员和社工等人员一起到实地走访调查。
调解员借助义合镇“红色治理法”,将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巧妙融合到调解过程中,让双方在红色法治文化的教育中慢慢放下隔阂、冷静协商,最大限度凝聚双方共识,成功调解了此次矛盾,让村民邻里“红脸”变“和颜”。
此外,通过发挥志愿者带动作用,义合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森林防火、防溺水、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等活动,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年来,义合镇共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11场、法律讲座4次,逐步提高了群众对社会治安、平安建设等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