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按月发放的养老保险待遇突然没有了,为此,林某来到汕尾市海丰县人民法院(下称“海丰法院”)起诉发放养老保险的银行不当得利。工作人员在收到该案后耐心疏导,积极联系当地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相关部门。了解到该养老保险待遇需每年申请,林某的情况应属未及时申请而被暂时封存养老保险金,只需到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办理解封手续即可,林某的问题最终圆满解决。
这起案件背后,得益于海丰法院近年来推进“一站式”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该机制在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服务的同时,通过推进实施当场一次办结项目清单、建立诉讼服务辅导机制、提供诉讼非诉指引咨询等项目,尽早实现解决人民群众在“打官司”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和堵点痛点问题。
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海丰法院积极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吸纳各社区、乡村调解员为海丰法院调解员,初步完善本院的调解员名册。
同时,海丰法院建成调解速裁团队和特邀调解团队,并配好配强队伍人员,加强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有机衔接,推进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审判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在与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方面,海丰法院先后与9个部门、单位共同制定7份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包括《海丰县人民法院、海丰县工商业联合会(商会)关于推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同时,海丰法院将把劳动争议专职调解律师纳入特邀调解员名册,通过委派调解的形式由律师诉前跟案调解。
在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方面,海丰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积极向海丰县委政法委汇报,争取获得县委支持,制定《海丰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实施方案》,通过各镇党委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落实好矛盾纠纷化解责任,以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提升海丰县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2年,海丰法院先后已在海丰县陶河镇人民政府、南门社区、新山村委、莲花山村委设立法官工作室和调解工作室,加快推进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现设立法官工作室和调解工作室已初具成效,为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居民提供法律指引、调解息诉等服务。该调解室自2022年4月成立以来,协助提供调解和法律指引等服务十余次,服务人次二十余人次。截至目前,海丰法院已将10个基层治理单位、2个调解组织纳入调解名册,现登记的调解人员达20人。
一站式诉讼服务:推进诉讼服务集约化、规范化、社会化、智能化
当事人李某作为原告要求提起离婚诉讼,之前夫妻双方皆在海丰打工,现丈夫已离开海丰,不知所终。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只能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但被告的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皆不在海丰,只能到被告丈夫的户籍地云浮市起诉。为此,工作人员现场指引李某可以通过跨域立案到郁南县法院,并协助其通过手机拍照上传诉讼材料,同时联系郁南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时接收,从收案到立案用时不到一小时,当事人感叹跨域立案便捷和节省时间路费,对跨域立案服务给予好评。
近年来,海丰法院积极推进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该法院指定专人负责跨域立案服务,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为依托对接网上办案系统,并配齐配全所需的公用移动终端、彩色打印机等设备。自该平台开通以来,给当事人提供了便利的诉讼服务。现如今,海丰法院共处理跨域立案申请94宗,其中作为协作法院协助异地法院办理立案47宗,作为管辖办理域外推送的立案申请47宗,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并处理,基本达成当事人案件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
同时,海丰法院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大力推行网上立案。该法院依托中国移动微法院、广东诉讼服务网、县法院微信公众号“掌上法院”等平台,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自2019年至今,律师平台立案91宗、在线服务平台立案2069宗,广东诉讼服务网立案4474宗,网上立案申请总数量达6634宗。
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平台进行在线调解
接到上海某公司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某公司、徐某31宗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系列案后,海丰法院调解速裁团队通过联系调解员开展多元化解,在多方努力下,其中12宗私下达成和解协议并已实际履行完毕,有19宗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共同向海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调解速裁团队考虑到原告代理律师身处辽宁省大连市,被告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了避免人员往返奔波决定利用广东诉讼服务网多元化诉调平台,通过线上视频方式为双方进行了在线司法确认,当事人及代理律师全过程在手机端远程同步完成,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当事人及代理律师节省了诉讼成本。
据介绍,海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对新收调解案件进行登记并通过平台委托分流至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同步收集社会力量已调解案件及时补充完善录入,对于网上立案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在平台及时导入立案。在调解过程中加强平台深度应用,强化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
自2019年开通调解平台至今,海丰法院调解速裁团队共录入调解案件6986宗,其中成功调解4987宗案件,对44宗案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集约送达有效解决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
长期以来,“送达难”成为制约法院提升审判效率的一大障碍。随着诉讼案件数量的逐年增长,诉讼文书送达面临找人难、效率低、流程长、成本高等诸多困难。为提升审判效能、破解“送达难”,海丰法院于2022年7月成立了集约送达组,集中送达民商事法律文书。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共受理民商事案件约1600件,送达当事人约5000人次。
高效率如何产生?海丰法院集约送达组运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全方位解决送达难问题。打造“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全程留痕”的集约化送达模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送达。
集约送达组主要负责民商事相关诉讼材料及法律文书的集中统一送达工作,将送达这一辅助性事务从审判工作中剥离出来,以集约化、智能化为特点构建新模式。集约送达组送达员首先做好必要的诉讼文书生成准备工作,然后通过办案系统中的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发起送达任务,及时进行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直接送达等工作。同时,在院中专门设立集约送达办公室,集中处理当事人来院领取诉讼文书事宜,无需办案法官专门接待。集约送达组以电子送达为核心,通过人民法院送达平台发起送达任务,实现“隔空送达”,高效服务当事人。
立案庭在立案阶段向群众主动告知及宣传电子送达法律文书的相关事项,在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时引导当事人预留电子邮箱接收相关文书,配合全院各业务庭做好电子送达工作,2022年以来为民商事案件推送案件3703宗,电子送达次数达8043次,送达后查看次数4451次,成功查看率达68.89%。推广运营商协查找人次数1716次。
9个多月以来,海丰法院集约送达工作极大提高了案件送达效率,获得了当事人和广大律师的好评。接下来,集约送达组将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创新送达的各项工作,为海丰法院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