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肇庆四会市龙甫镇龙头村,乡间小巷干净整洁,廉洁家风的墙绘随处可见,池中荷叶繁茂,荷花盛开,优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龙头村是拥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村,文化底蕴深厚,是典型的岭南古村落。卢氏家族自唐朝僖宗时开村龙头,历经艰辛,重诗书教化,循耕读传家规。在优良家风的教育下,千百年来出了不少满腹诗书、胸怀天下、德才兼备、仁者爱人的子弟。从唐代到清代,卢氏子弟共有51人在科举中取得功名,23人出仕为官,没有一人因为贪墨而被罢黜,足见家教之成功。
如今,龙头村深挖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以清廉家风文化为依托,以“书香龙头,廉洁万家”为宗旨,打造了廉洁家风文化园廉政教育基地,以此为契机推动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树立法治标杆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法律明白人’培训,我在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以及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时会更加考虑法治因素,主动征求村居法律顾问的意见,确保村内每一项制度都能合法,每一项决策都能最大程度保障居民权益。”龙头村村委书记卢瑞明说道。
在已经培养的“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队伍中,龙头村“两委”班子成员占比较高,他们作为村级事务管理的“带头人”,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班、法律专题讲座、会前学法等活动,主动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强化自身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治村能力,当好了法治乡村建设的“领跑员”,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确保了村级事务管理在法治轨道上民主、规范、有序进行。
如今的卢氏祠堂,除了祭祖、缅怀先辈,也是卢氏族人商议族内大事和举办重大活动的地方。祠堂内专门设立了村民议事厅,村内重大事情都会集合村民商量决定。
村“两委”定期召开学法工作会议,提高依法治村能力。
村干部经常到驻点自然村倾听群众心声,落实“一事一议”。
传承家风家训
涵养清廉守法民风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家风家训一直被视为治家持家的基本准则。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实践中,龙头村结合卢氏家族古往今来清官辈出这一特点,量身打造了“廉洁家风文化园”,将千年古村打造成集清廉家风教育、廉政文化展示、廉政文艺创作于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让满含祖先智慧的家风家训重放异彩。
村中的联芳里古建筑群是典型的广府居民梳式布局,如今被改造成清廉家风展馆,将廉洁家风法治文化融入浩然楼、廉洁人物墙绘、卢氏家训长廊、卢氏宗祠、联芳私塾、龙头井等家风家训历史文物和传统建筑,系统展示了龙头村村史和卢氏家族的清白家风,警示人们要不忘初心、饮水思源,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让村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清廉家风文化的熏陶、涵养法治正气,使家风家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传承。
有关部门经常联合村里组织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规”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廉洁家风讲堂、朱砂启智开笔礼、廉洁春联送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廉活动”,推动清廉守法家风文化进一步流传。
廉洁人物墙绘
卢氏宗祠
联芳私塾
卢氏名人馆展厅
优化法律服务
筑牢乡村法治基石
“现在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我们群众更要学会用法律的眼光和法律的思维来看问题……”,这是龙头村法律顾问、广东圣禾律师事务所梁语律师正在开展法治讲座,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头村着力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持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村(社区)法律顾问可以在第一线帮助村民排忧解难,可以在充分了解村民诉求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为村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引导村民依法维权,并参与村委会矛盾纠纷案件的研判、调处,从法律角度对村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咨询和建议,全面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二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优良家风家教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共生的宣传系列活动,如通过“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村民积极参与民法典学习宣传,重点学习《民法典》中有关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夫妻共同财产、夫妻抚养义务、救助与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条款。三是探索建立家风家训调解室。人民调解员灵活将卢氏家训中“公廉处事、尊老爱幼、和睦友邻、勤俭治家、积善修身、克己自律、博学笃志、淡泊知足”的思想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机融合,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做到化解一起纠纷、宣传一类法律、教育一方群众,让好家风世代相传。
驻村律师为龙头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依托千年延续的廉洁家风文化,开展文明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传承好家风好家规”故事分享会……在多层面、多形式的家风家训宣传教育活动引领下,龙头村村民逐渐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动自觉,村集体也先后获得“广东名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广东省乡风文明示范点”“肇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四会市禁毒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