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活力的基层,是什么样的?
在11月9日的夜幕下,广州国际灯光节黄埔区分会场以“科创黄埔,光汇未来”为主题,在科学城科学广场亮相,500架无人机在空中编织出广州开发区的历史长卷,灯光不仅照亮了联和的夜空,灯光节展示的科创黄埔也正是联和的创新底色,我们看到,基层迸发出创新引擎的发展力。
走进联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群城市美容师的身影。他们穿梭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用汗水浇灌出整洁与秩序的花朵。这不仅是城市容颜的雕琢,更是基层向心力的凝聚。在这里,我们看到,基层打造宜居高地的向心力。
沿乌涌而行,这条曾经的黑臭河涌,如今已蝶变为广州市示范河涌之一。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是联和街对生态文明的坚守。乌涌的亮化升级,不仅照亮了河岸,更照亮了基层共守生态绿肺的决心。
联和,不仅仅是一条街道的名字,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血脉中的理念。二十年来,联和街从一片荒地滩涂成长为广州科学城的主阵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治理环境,它如何下活这盘棋,为基层治理凝心铸魂?
答案,就藏在“联心聚力”党建品牌之中。围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联和街以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片区为布局,结合机关科室、城市社区、转制社区、两新组织和公寓楼宇五大基层力量,构建了“一心三聚五力1+3+5”的党建品牌矩阵。这不仅是组织架构的创新,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
在联和街大悦汇商场一隅,联和街精心打造的“悦心驿站”日前启用。
一个复杂多样的联和
2004年3月17日,经广州市政府同意,设立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和街道办事处,同年5月26日,联和街道办事处挂牌。
20年来,从地广人稀的市郊到高楼林立、大道纵横、绿树成荫的小城市样本,联和街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背后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基层治理的艰辛与荣耀。
从历史刻度看,联和的基层治理具有高标准要求。
初成立的联和街管辖科学城、黄陂农工商公司和八斗村、华沙村、黄陂村、暹岗村,联和街总面积51.76平方公里,总人口仅2万多。在科学城快速发展的形势带动下,如今的联和街焕然一新。截至2024年,联和街道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全街常住人口达到14.7万。
联和街道作为广州科学城的起步区,一直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他们对基层组织建设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服务好这些人才,满足他们的民生需求,是联和街道党建工作的一大挑战。
同时,联和街还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这要求党建工作不仅要服务好群众,还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截至2024年8月,联和街共有460个基层党组织,系统登记党员7000余人,数量均居黄埔区镇街第一。
从空间维度看,联和的基层治理具有复杂性。
往北,是素有“广州东肺”和“科学城后花园”之称的天鹿湖森林公园。这里是闻名远近的“天然氧吧”,每年三四月禾雀花花季,公园更吸引了不少赏花之人慕名前来。
向南,是广州科学城的主要所在地,20年间见证无数创新型企业从零起步、逐渐壮大至行业领先。这里集聚各类科技型企业超2万家,其中规上企业1958家,高新技术企业1391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23家,培育出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联和街规上工业总产值1939.8亿元,经济总量连续6年居全区第一,是黄埔工业第一大街。
中部,是衔接生态绿肺与科创引擎的宜居高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一刻钟生态休闲圈”,让居民街坊实现“精神快充”,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多点开花,满足居民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这样的空间布局,要求基层治理既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又要协调好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服务好企业的创新发展,矛盾和问题交织,治理难度极大。
联和如何“联心聚力”
面对复杂多样的治理环境和高标准的工作要求,联和街以“联心聚力”为核心,展开了三场攻坚工作:凝聚环境保护力,守护北部生态绿肺;凝聚群众向心力,建设中部宜居高地;凝聚产业发展力,勇担南部创新引擎。
凝聚环境保护力,打造北部生态绿肺,给城市一个生态之家。
在北部,党建引领下的环保行动如火如荼。党员和志愿者们携手植树造林,清理河流,用实际行动绘就绿美联和的新画卷。“党建红”引领“生态绿”,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绿美建设,街内绿色空间的变化提升肉眼可见,乌涌入选广州市绿美碧带建设示范项目,聆雨路成为黄埔区唯一一条入选“广州市第一批特色风貌林荫路名录”的道路,天鹿湖森林公园、广东省气象卫星遥感中心、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粤航天航空科技创新研究院、航新种子谷等点位串联,形成科普教育特色生态旅游线路,还有家门口一个个口袋公园相继落地,进一步擦亮了联和生态名片底色。
凝聚群众向心力,建设中部宜居高地,给街坊一个幸福之家。
在中部居民聚集区,为了增强群众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联和街道通过党建工作推动社区治理创新。街道建立了“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101个网格,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建工作融入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细胞,实现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全面覆盖。街道定期举办“网格服务日活动”,充分发挥“三官三师”、党员干部的专业优势,切实帮居民群众解决各类问题隐患和矛盾纠纷。同时,通过搭建“周四来话事”等平台,收集社情民意,推动“民生微实事”项目立项,在社区形成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新格局。此外,街道还积极探索“文化+”模式,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教育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的宜居水平。
凝聚产业发展力,勇担南部创新引擎,给企业一个创新之家。
南部科技创新区,是联和街道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联和街以“党建+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为企业搭建起政策、人才、技术的桥梁。“1+6+N”园长制社会治理模式的推行,更是让科学城内的企业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2023年,科学城“园长制”入选全国“年度百佳园区党建品牌案例”,成为广东6个获奖案例之一。目前,联和街已在科学城内打造了15个党建阵地,常态化开展园区企业党组织红联共建活动,15分钟党建服务圈的形成,让红色动能在科学城内激荡。
通过“联心聚力”党建品牌的打造,联和街构建起了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党建工作如同磁石,凝聚着各方力量,推动基层治理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企业发展赋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编织“民生”温暖画卷
在繁华喧嚣的大悦汇商场一隅,联和街精心打造的“悦心驿站”日前启用,成为外卖小哥们在都市丛林中休憩的温馨港湾。
近日首批“零碳”电动自行车户外集中式充电站在地铁站口黄陂站和神舟路站附近启用。这是联和街聚焦群众民生微实事,携手辖内企业共筑的绿色充电梦。
灯光节开幕当天,“到黄埔去”2024户外音乐季联和街道专场活动——“活力联和·与你相悦”在科学广场精彩上演,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节目为联和街坊带来一场“家门口的视听盛宴”。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汇聚成了联和街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联和街正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民声”的细腻呼唤,编织成“民生”的温暖画卷。
联和街通过依托“机关科室、城市社区、转制社区、两新组织和公寓楼宇”五大基层力量的融合与创新,构建党建生态圈。这些基层力量是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声音和行动既反映了“民声”,也能惠及民生。
机关科室发挥专业优势,为基层治理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城市社区推动社区自治管理创新,提升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转制社区加强集体经济管理和服务创新,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两新组织发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公寓楼宇关注青年人才的需求和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为了融合这些基层力量,联和街道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方法。
街道根据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举办了多场文化节庆活动;根据新就业群体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打造“小哥驿站”;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人才引进和培训服务等;根据青年人才对交流成长的需求建设“联和活力空间”。
联和街的故事,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一个有活力的基层,不仅要有创新的发展力,更要有向心力、保护力和服务力。打造党建品牌不仅是为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是为了造福基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