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越来越‘卷’了!”这是不少基层工作者的心声,也是当前社区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状态的真实写照。为破解这一困境,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新生社区党委总结出一套“1+N”工作模式:每周聚焦“1”个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统筹推进其他“N”项工作,确保常规工作有序开展。
将新生社区的创新样本置于龙岗区基层治理的“大棋局”中,结合龙岗区推行“事交我办无问题”专项工作、龙岗街道践行“作风效能倍增计划”与“一线工作法”的大背景,不难发现——
龙岗街道正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担当,率先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模式,不断丰富基层社会治理内涵,不仅为龙岗区打造“四有一无”的现代化城区典范夯实基层根基,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宝贵的经验智慧。
强化基层工作效能
志愿者专题培训
“1+N”模式:“靶向治疗+综合施策”化繁为简
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社区,新生社区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住人口近7万,城中村密集,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众多,“三小”场所遍地开花。
工作千头万绪,纲举方能目张。新生社区通过层层搭建“1+N”立体体系,始终确保重要问题得到优先解决。社区党委负责人温跃峰解释,他们把涉及居民生命安全的工作放在首位,因而率先将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工作列为当下的“1”;而在众多整治条线中,又把占比最高、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出租屋和“三小”场所作为“1”,通过隐患排查、动员采购消防器材及隐患治理,形成完整工作闭环。
今年2月,新生社区吹响了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攻坚战的号角。面对9000多条隐患,社区采取“兵团式作战”,社区综管员、网格员、股份公司员工、第三方公司人员全部到现场办公,一天一调度,领任务清单,整改一处、销号一处。自开展整治以来,已快速完成“三小”场所违规住人隐患整改53处,整改率100%;木阁楼隐患整改41处,整改率100%;“三小”场所隐患整改4598处,整改率91.5%;出租屋隐患整改5796处,整改率93.2%;消防器材安装率大幅度跃升,目前已在辖区710栋建筑织密消防安全网。
“1+N”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离不开完善的保障机制——新生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突出重点、抓好全局”这一核心,通过动态聚焦、每日调度、三级联动、闭环销号等机制,实现任务动态跟踪和资源高效调配。
“1”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轻重缓急动态调整。每周的社区工作例会就像一场“会诊”,对照街道党工委会议划定的重点,结合企业诉求和群众急难愁盼,分析研判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本周什么是“1”、什么是“N”。
“一日一调度”,是繁杂事务得以“短平快”解决的关键。相关责任人全程跟进,实时发现并反馈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确保快速反应、及时协调、动态推进,中心工作在短期内出成效。
如今,社区、股份公司、居民小组已形成成熟的“三级联动”协作配合机制。“过去70多人各管一摊,现在拧成一股绳,专啃硬骨头。”从2011年起就扎根新生社区的余天生感慨道。
在隐患整改上,新生社区坚决实施靶向整改、现场整改、闭环管理,已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工作人员巡查发现,一名房东将房子用非防火材料间隔成3间、住了6个人,还在楼下堆放电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天下午,社区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迅速出击,仅用3个小时,就在房东的配合下拆除了隔断、解决了隐患,实现“问题不过夜”。
“1”是动态重点、“N”是全局统筹,重点有突破、全局不偏废。这种“靶向治疗+综合施策”的思路,正在改变社区的工作逻辑。自推行“1+N”模式以来,社区网格事件平均处置时间降至1.9小时,安全隐患一个月内已销号近70%,居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提升,此外,社区已高效完成道路安全大排查、小散零星工程摸底和再生资源回收站专项整治等任务,工作人员变“疲于应付”为“主动谋划”,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三位一体”:“1+N”模式背后的治理智慧
“1+N”模式的成功,可归结为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党建引领发挥“定盘星”作用。社区党委统筹谋划、确定重点,25个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党委会开到居民小组,通过“三级联动”统一思想,破解“上热中温下冷”执行难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加强。
二是问题导向产生“指南针”效应。从群众最急迫的安全隐患,到企业最关切的经营环境,“1+N”模式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根据街道智慧系统的动态监测和社区“神经末梢”的动态感知,精准找缺点、找不足,做到治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三是干事队伍成为“生力军”力量。在实战的淬炼、压力的熔炉和机制的驱动之下,新生社区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他们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显著提高。
在一次“三小”场所巡查中,社区网格员发现一家理发店二楼违规住人,存在安全风险。社区立即联合消防、应急部门现场执法,了解到是经营户为降低成本的无奈之举。工作人员不仅劝服经营户另寻住处,还协调房东降租,帮他减轻了负担,也避免了商户流失。
部分房东对消防设施投入存在抵触情绪,工作人员接地气地劝说:“买常备药放家里,保的是身体健康,防火器材保的是生命安全,一栋楼装齐也不过千把块,这么算账是不是就很值了?”房东们心服口服,迅速完成了整改。
方向有“定盘星”领航,破题有“指南针”指向,攻坚有“生力军”冲锋,新生社区的“三位一体”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智慧之光。也许每个社区、每个时期面临的“1”各不相同,但是“1+N”模式这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法宝”,适用于每一个基层组织。
“一点三线法”:精细化特色化管理路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社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肌理”与“脉络”,情况千差万别。可复制的不是模式,是解题思维。“1+N”模式的核心在于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始终致力于解决社区当前最急迫、人民群众最期盼、矛盾问题最突出的事项。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连月来,龙岗街道各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基层创造力执行力不断提升。
以龙岗墟社区为例,龙岗墟社区是一个仅有0.82平方公里、约1.1万常住人口的小社区,围绕龙岗老街分布着3条商业街。因其规模小,具备将基层触点从“最后一公里”延伸至“最后一米”的条件。“我们通过精准摸排、精准管理、精准服务,融入居民之中、把群众当家人,赢得大家的理解、支持和认可,形成‘你为我、我为你’的局面。”社区党委书记赖润平表示。
在工作方法上,龙岗墟社区党委紧扣“党群零距离”一个中心点,围绕“三条线”探索特色治理路径。
童心撬动线,引入15类“益童”合伙人,以青少年成长撬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墟事为童”行动、儿童议事会,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小手拉大手”带动一个个家庭加入文明劝导、老街美化等共治行动中。
商居共融线,成立“墟市联盟”,打造“墟市睦邻”党建品牌,年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超过100场次,提供多元便民服务,激发商圈发展活力,营造让“陌邻”变“睦邻”的社区氛围。
柔性治理线,6支志愿分队以“劝导+示范”取代强制执法,改善车辆乱停放问题;网红“怪楼”引入文创小店,收益反哺维护基金,破解老旧设施管养难题;增强志愿者的内驱力和意义感,志愿团队从200多人增至500多人,人均服务效能成倍增长。
从新生社区的“1+N”普适模式,到龙岗墟社区的“一点三线法”特色路径,社区有大小、方法有差异,却共同印证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圆心,用机制创新激活治理末梢。“这些探索证明,只要机制灵活、资源聚合,基层完全有能力自我革新。”对于社区级的探索,龙岗街道党工委给予高度评价。
自龙岗区启动“事交我办无问题”专项工作以来,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素质,已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引擎”“源头活水”。而龙岗街道实施的“作风效能倍增计划”,则通过“一线工作法”下沉服务力量,让干部们做到“脚上有土、心里有谱”。在此框架下,龙岗街道有望多点开花,涌现出更多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改革攻坚破局之法,沉淀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优质、高效、贴心的基层治理服务,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