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和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研究了推进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协同治理,中山将推广“法侨共建”“坦澳相融”等解纷模式,与周边城市开展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切实维护区域平安稳定。
不久前,澳门籍中山乡亲阿基拿到了崭新的房产证,将家安在了中山坦洲,了结了一件心事。阿基出生在澳门,但祖辈都生活在坦洲镇,留下了一块宅基地。2019年,阿基回到坦洲建房。他与建筑商阿强签订建筑合同,并支付了240余万元款项。此后,双方因为费用问题产生纠纷。阿强拒绝提供建造材料合格证和房屋验收证,导致阿基无法提交材料办理房产证。
办证的事情,一拖就是5年。社区协助阿基联系到了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法官石慧。石慧第一时间找到了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会长、法庭特邀调解员谭东汉。剖析探讨案情后,两人发现,这宗纠纷还涉及建筑商阿强背后的设计公司、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等。
谭东汉充分发挥同乡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资源优势,坦洲法庭则联合同乡会多方奔走,将涉及纠纷的各方主体聚到了一起。同乡会会长说理讲情,法官释法明理,涉纠纷各方对面对的法律风险有了深刻认知,最终各方放下成见,纠纷得到妥善化解。阿基很快拿到了办理房产证所需的各项材料,顺利办理了房产证。
“法庭+同乡会”介入调解,不用打官司,将这宗涉澳门乡亲的纠纷妥善化解。这是中山近年来探索建立“坦澳相融”等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案例。
据了解,2022年以来,中山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行动方案,围绕社会治理合作联动等重点领域,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工作落实。学习深圳社会治理经验,大力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开展诉源治理同心网工作,探索建立“法侨共建”“坦澳相融”“坦港相融”等多元解纷机制。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8%、43%。
南方+记者从当天的会上了解到,目前,中山市委政法委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初步梳理出2025年的47项改革任务(其中政法单位16项)。下一步,市委政法委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深入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为进一步强化法治合作,中山将与深圳等周边地市探索重点领域法律政策适用标准统一协调机制,推进翠亨法庭建设,创新涉外商事审判模式,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公益诉讼合作,建立中山市法律服务聚集区,不断拓展服务实验区建设的司法合作场景。
为进一步强化协同治理,中山将健全完善跨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同机制,强化司法办案协作,推广“法侨共建”“坦澳相融”等解纷模式,建立“中山市金融纠纷调处中心”,与周边城市开展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切实维护区域平安稳定。
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中山将探索跨区域项目统一受理、并联审批机制,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跨市通办”“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优化港澳台居民办理居住证便民措施,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同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