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是否已转移情况?在建工地是否停工?设施是否加固?台风前后,我们走村入户,一遍遍确认这些细节。”谈起台风“蝴蝶”时的一幕幕,湛江市遂溪县检察院的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罗志胜又回到了半个多月前的紧张感。
遂溪县检察院是遂城街道附城村委会“大党委”的牵头单位,罗志胜在其中担任书记。6月中旬,在他的协调下,附城村委会“大党委”成立了防御台风临时支部委员会,推动防汛有力、抢险有效、救灾有序。
何为“大党委”呢?
一直以来,传统“单位党建”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制度壁垒,使基层党组织在镇街、社区建设中难以形成联合动力。近年来,遂溪探索“大党委”党建联席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广泛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党员民警等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凝聚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附城村“大党委”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老党员送上温暖与关怀。
强化党建引领 落实平急转换机制
“别看我们村是一个农村户籍人口1.3万人,常住居民4.3万人的大村,实际上,我们村‘两委’干部一共只有10个人呢。”遂城街道附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正强笑着说。
10个人要管4.3万人,人手与人口的悬殊落差曾让陈正强犯难。直到2021年10月,遂城街道附城村“大党委”的成立,才为陈正强提供了最优解。
据悉,遂城街道附城村“大党委”成员单位涵盖遂溪县人民检察院、城东派出所、遂城第五小学、遂城第十一小学、附城村委会。“双报到”党员共104人,其中县检察院53人,为附城村委会的治理难题注入“活水”。
有了人力,就要合力。附城村将辖区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并为每个网格配备专业的网格员。“大党委”成员单位依据网格划分,分别对接不同网格,推动治理力量下沉至基层一线。
“我们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灵活调配资源。定期召开的‘圆桌会议’,是大家共同商讨社区发展难题、寻求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陈正强说道。
6月14日,台风“蝴蝶”在雷州半岛二次登陆。而“大党委”的组织优势,也在防风防汛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台风来临前,遂溪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从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拟晋升职级的干部以及年轻干部中抽调成员组成防风防汛的领导小组及党员先锋队和应急分队。”罗志胜介绍道,“我们一直按照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德斌的要求,这些‘先锋队’第一时间以临战状态做好风险隐患排查,下沉到一线开展宣传提醒、特殊人群排查登记转移工作,为防风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放眼遂城街道,“大党委”所蕴含的平级转换机制,正深入街巷阡陌。
遂溪持续推动遂城街道社区单位党建互联互动常态化,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为“平时治理、急时应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极端天气与突发事件的考验,不仅验证了“大党委”应急响应的战斗力,更彰显了其整合资源、强化日常治理的“基本功”。正是这种“平急结合”的能力,为附城村破解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6月14日,台风“蝴蝶”登陆雷州半岛,附城村“大党委”成员奔赴前线,为防风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扩大“朋友圈” 破解治理孤岛效应
走进如今的附城村,道路整洁、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老百姓其乐融融。而这样的景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附城村下辖8个自然村,许多地处城中村和城镇交界处,以前附城片区脏乱差的状况令人头疼。”陈正强回忆到。
想要解决治理难题,人才必不可少。曾经,附城村人才资源匮乏,面对专业问题常常显得束手无策。陈德斌多次到社区调研,推动“大党委”成立后,为附城村带来了“朋友圈”与“智囊团”。
以推动文明建设为例,遂城第五小学、遂城第十一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深入对接网格发放创文宣传资料、清理垃圾,带动家长共同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遂溪县人民检察院则组织“秀美城市劝导管家”志愿者对网格内的“六乱”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积极劝导和协助纠正,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养。
城东派出所加强对网格内附城村治安和交通秩序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类不文明行为,维护附城村的和谐稳定。
网格员作为信息收集者和协调者,及时反馈网格内的问题,各单位根据反馈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各单位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明建设合力。附城村环境焕然一新,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而在附城村开展日常普法活动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人才组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检察院的检察官深入网格,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结合网格内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条文,让居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在网格内开展模拟法庭表演,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形式,让居民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派出所民警结合网格治安情况,为居民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和法律责任,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若发现居民有法律咨询需求或矛盾纠纷,及时联系相关人才进行专业处理。
这种专业人才组合,让普法活动和调解工作更加专业、高效,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显著提高,附城村矛盾纠纷数量大幅下降,附城村的和谐稳定得到了有力保障。
附城村“大党委”在桃溪村开展植树活动。
激发乡村活力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同学们,你们能用英文读出这几种水果的名字吗?”在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场生动形象的英文公益课正在上演。
在“大党委”的推动下,各成员单位搭建了一座资源共享的“桥梁”,让附城村居民受益匪浅。
如在寒暑假期间,附城村“大党委”在遂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向附城村所有村居民开放图书馆、棋牌室和健身广场等设施,开展“蓝小兔”等品牌公益课堂,为居民提供了学习和健身的“充电站”,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遂溪县人民检察院则联合附城村委会、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青少年自我保护宣讲活动”,检察干警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通过案例解析等方式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捐赠普法图书共400份,进一步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另一边,城东派出所的监控设备与附城村治安系统联网,加强了附城村的安全监控,为居民撑起了一把“安全保护伞”,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同时,为了营造一个让乡村儿童安全生活读书的环境,“大党委”发动社区民警、村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组建“护蕾巡逻队”,强化村居治安巡查;派出所开设安全课堂,为儿童学生讲述法制教育,提升儿童自护能力。
在开展“六乱”整治和绿美乡村植树活动中,各单位的设施共享与网格联动相结合,也发挥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附城村“大党委”成员单位集体为附城村提供资金、植树工具和运输车辆等物资支持的同时,协助网格员开展植树活动,并组织师生、干警在网格内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为附城村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从以往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基层治理困局,到如今整合多方资源、齐心协力共建和谐家园的崭新局面,附城村“大党委”凭借机制革新的魄力、资源整合的智慧以及网格化管理的精细,释放出强大动能,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随之显著增强、节节攀升。
声音
县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陆超群:
把检察职能尽量往前延伸
我们在参与附城村“大党委”工作的过程中,努力发挥检察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把检察职能尽量往前延伸。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组织检察干警下乡排查寄递物流行业风险,联合邮政、公安部门对附城村物流网点开展全覆盖检查,重点督导实名收寄、开箱验视等制度落实情况。
同时,我们正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健全《寄递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等常态化机制,依法打击寄递渠道违法犯罪行为,为辖区寄递安全构建法治屏障。
未来,遂溪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检村协作机制,不断创新基层治理路径,以更优检察履职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城东派出所所长陈佐:
不是我们管的,也商量着一起去帮
当我们穿上这身湛蓝的警服,就意味着我们身上扛起了群众的信任与社会的责任。每当群众遇到了“疑难杂症”,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我们警察。
在以前,有许多事情不属于我们派出所管,因此,有时候我们想帮,也帮不上。“大党委”成立后,我们加强了与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前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会记下来,放到“圆桌会议”上和各单位共商对策,无论这些问题归不归我们管,我们都要去帮忙。
在“大党委”的帮助下,我们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得到了重要辅助。
附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正强:
从“单打独斗”变成协同治理
附城村是一个“大村”,管辖区域大、流动人口多,“大党委”把我们从以往的“单打独斗”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协同治理。
展望未来,附城村“大党委”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深化合作,以更创新的思维谋划举措,持续为附城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基层治理的征程上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绚烂的篇章,全力打造一个环境更和谐、生活更美好、宜居指数更高的附城村,让村民在这片土地上共享幸福、安居乐业。
数读
●截至目前,遂城街道共有14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进驻“大党委”
●将2996名报到党员编入党建指导组、宣传教育组、综治维稳组、民生服务组、文明创建组等内设工作组,确保报到党员平时明岗知责、急时守岗尽责
●遂城街道社区(村)“大党委”开展便民服务活动288次,参与党员超4000人次
●截至目前,14个社区(村)“大党委”均已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136个,参与两新党组织4个,参与党员干部2551人,为社区解决问题197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100人次
●近三年来,遂城街道先后发动平急转换机制10次、统筹成立临时党支部230次、撬动党员下沉一线近1万人次、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近8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