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调解数据及十大调解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24年,佛山市区两级和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达9.58万件,联调单位扩展至209家,前端治理平台增至146个,“无诉乡村”建设达49个。此次精选的十大案例覆盖工伤赔偿、物业纠纷、商事争议等多个领域,直击多元解纷痛点,推动制度从探索走向规范。案例展现“调赔衔接”“大数据赋能”等创新机制效能,凸显“府院联动”“先行调解”等柔性模式对基层治理的赋能作用,传递法治温度与公平价值,是佛山法院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样本。
科技赋能,大数据解决“油”烦恼
康某从事汽修工作,其在某小区的空置房屋交由某物业公司照看。康某曾将一批汽车机油存放在屋内,两周后带买家看房时发现机油倾倒,导致房屋无法出售。康某认为物业公司未及时处理,要求赔偿损失,并拒交物业费,双方产生矛盾,物业公司向社区多元解纷工作室求助。
社区多元解纷工作室的调解员接到案件后,利用南海法院研发的“随时问”大数据调解助手输入纠纷情况。系统指出,物业公司无偿照看服务不属于物业服务约定范围,康某存放机油存在风险且未告知物业公司,因此康某不能以此为由拒交物业费。调解员运用大数据可视化对比功能,呈现诉讼与调解的成本差异。在数据支撑下,物业公司提出承担清理房屋的补救方案,康某认可并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双方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完成司法确认,康某缴清物业费,实现“当日调解—即时履行—法律确权”全流程闭环。
本案是基层解纷工作室借助大数据分析辅助调解的典型案例,彰显科技赋能解纷的创新价值。
府院联动,12天速解商事纠纷
2024年7月,谢某因装修房屋向某门窗店定制一批家具,支付订金并收货后,余下货款及运费一直未付,门窗店遂起诉至法院。谢某认为定制家具安装后存在瑕疵问题,应扣除部分货款,双方对定制家具的市场价值认定产生重大分歧。一审判决后,谢某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诉。佛山中院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启动“府院联动”,将案件委派至佛山市诉前和解中心、市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开展联合调解。
调解员梳理案件后发现,一审已勘查现场,双方争议焦点在于因瑕疵导致的价值贬损金额。调解员援引相关规定,启动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协作联动机制,组织价格认证中心开展价格评估。价格认证中心以合同履行终止日为评估基准日,采用“市场法+成本法”复合评估模型,遵循“现场勘验—数据采集—专家会商—结论复核”四步工作流程,3个工作日内出具价格认定书并获双方认可。最终,双方以认定书载明的金额达成调解协议。传统诉讼程序平均耗时87天,而本案调解周期仅12天,效率提升显著。